<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的关键转折点,而“双向奔赴”是科学衔接的必由之路。2025年11月6日,儋州洋浦经济开发区园长校长赴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实验学校,深入了解小学环境资源、课程设置、活动组织、课堂实施方式,以便于幼儿园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教学。</p> <p class="ql-block"> 一、初识·名校风采——环境与理念浸润</p> <p class="ql-block"> (一)环境育人</p><p class="ql-block"> 跟随着学生的脚步的脚步,我们开启了一场沉浸式名校探访。从独具匠心的校园环境到特色鲜明的功能教室,从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到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学校的育人理念。此次零距离观摩,让我们对小学的“土壤”有了真切的感知,为思考如何双向奔赴、科学衔接提供了最生动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二)理念引领</p><p class="ql-block"> 校长阐述办学理想:于方寸之间,做精致教育。课程设置多元,深耕“五育融合”,成果斐然。学校秉承“知行合一,臻于至善”之校训,营造“爱满校园,尽善尽美”之校风。师者怀“大爱无疆,立人以善”之教风,学子养“博学求真,择善而行”之学风。虽地有限,然志高远,完美诠释了“小而精,精而优”的办学境界。</p> <p class="ql-block"> 二、聚焦·课堂现场——教学与学法观摩</p><p class="ql-block"> 本节语文《四季》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课例,精准展现了小学课堂的独特魅力与衔接要点。</p><p class="ql-block">多元导入,激活思维:从图片启发到视频沉浸,充分调动学生感知。</p><p class="ql-block">情境浸润,鼓励表达:引导学生在直观感受中观察、思考与口头表达。</p><p class="ql-block">常规培养,无缝嵌入:将“站如松、坐如钟”等纪律要求化为课堂自然环节。</p><p class="ql-block">实物操作,让数学看得见:采用实物操作的教学法,将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p><p class="ql-block"> 这四大策略,为幼儿平稳过渡到小学学习提供了清晰、具体的路径。</p> <p class="ql-block"> 三、碰撞·思辨升华——问题与策略研讨</p><p class="ql-block"> 面对小学老师提出的“一年级孩子专注力不足、识字量少、读不懂题”的困扰,以及“希望幼儿园多教识字”的诉求,幼儿园老师耐心解释道:“我们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素养和识字准备,但它并非通过机械训练达成。我们更注重一种‘无形的渗透’,从孩子入园起,就在绘本、生活和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引发他们对文字的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搭建一座自然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四、生成:智慧众筹,产出行动蓝图</p> <p class="ql-block"> 一组代表儋州市第二幼儿园 李井菊园长:李园长系统阐述了推进幼小衔接的工作框架:她从现状分析入手,明确了各阶段儿童的发展目标,并汇总了幼儿园的入学适应实践做法。为促成有效衔接,她重点提出要建立“教师互访与跟岗”的常态机制,并健全以家园校三方联动为核心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工作持续深化。</p> <p class="ql-block"> 二组代表东城镇中心学校 符吉才校长:构建了一套系统、可操作的“家园校”幼小双向衔接实施体系。方案首先明确了总体目标,并设立专项执行小组以确保推进。其核心实施路径分为四个阶段:从准备启动到全面推行(涵盖幼儿园准备、小学适应、家庭指导与三方联动),再到效果评估与总结,最终落实持续的组织与资源保障。该方案强调双向互动与系统协作,旨在通过扎实的步骤实现幼儿的平稳过渡,具备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三组代表新英湾小学 魏颖校长:分享了他的心路历程。他坦言,幼儿园园长老师们身上那种“阳光朝气”的特质,给了他最初的触动。回望自己的童年,那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成为了治愈一生的力量。这引发了他的深刻反思:长期以来,幼小衔接多是幼儿园带孩子“向上”参观小学,而小学却很少“向下”了解大班孩子的真实样态。</p><p class="ql-block"> 基于此,他坚定地提出“破局”之道:小学必须主动作为。未来,他将积极推动与幼儿园的深度联动,实现真正的“双向奔赴”。</p> <p class="ql-block"> 专家点评促提升: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吴海虹老师</p><p class="ql-block"> 吴海虹老师指出,幼小衔接应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而非断裂式的跨越。她对本次园长、校长共同参与的幼小衔接活动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在课改背景下,推动学段间的双向互动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一、政策引领与现实困境</p><p class="ql-block"> 她从政策层面强调,做好幼小衔接是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路径。同时,她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三大现实困境:</p><p class="ql-block"> (一) 单向衔接:幼儿园主动,小学回应不足(本次活动中两位小学校长的积极反馈与后续联动意愿值得鼓励)</p><p class="ql-block"> (二)片面衔接:偏重知识准备,忽视综合素养;</p><p class="ql-block"> (三) 短期衔接:将衔接窄化为大班至一二年级的阶段性任务。</p><p class="ql-block"> 二、核心理念:衔接是系统、长期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强调,幼小衔接不是“翻山越岭”,而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与小学课程标准的自然对接。关键在于“各司其职,双向奔赴”:小学应扎实落地课标,幼儿园应全面落实《指南》,各自筑牢基础,才能实现顺畅衔接。</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进一步阐释,入学准备是全面、长期、常态化的工作。幼儿园的目标不仅是为小学做准备,更是为培养独立、自主的人做准备。她以义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为例,指出幼儿园在生活自理、劳动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本身就是幼小衔接的体现,核心在于理解与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坚持“以儿童为本”。</p><p class="ql-block"> 三、行动建议</p><p class="ql-block"> 1. 立足本位,夯实基础:幼儿园与小学各自将本职任务落实到位;</p><p class="ql-block"> 2. 建立机制,双向联动:构建有计划、有内容、可持续的联合教研制度</p><p class="ql-block"> 最后提出对幼小衔接的思考,引发全场校长园长的思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五、展望:衔接有度,未来可期</p><p class="ql-block"> 科学的幼小衔接,不是孩子的赛跑,而是家园校三方共建的桥梁。我们摒弃“抢跑”,致力于有温度的护航。当童年快乐与成长准备并行,我们便为孩子们铺就了平稳的未来之路。衔接有度,双向奔赴,未来可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