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4日,烽火中的中国女性——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展在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展。抗战老兵同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文华(右一)合影。<br> 2016年4月10日,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0周年论坛在北京歌华开元大酒店举行。这是老红军、成都军区原政委万海峰上将(右二)由姜文华院长(右一)等陪同,走进论坛会场。(中红网红色图库) 2016年4月10日,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0周年论坛在北京歌华开元大酒店举行。这是艺术家向大会赠送艺术品。左一为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文华,左三为陈毅元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左六为全国红办副主任胡呈军。(中红网李学叶摄) 2016年6月25日下午,“红色工程·感恩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铁拳团”二连被授予“党的铁军”荣誉称号70周年暨“牢记党的宗旨、弘扬铁军精神”论坛在河南安阳迎宾馆新闻中心大厅举行。左起: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党的铁军”二连老指导员姜文华,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之孙李建生,中组部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副局长陈广田,“全军爱兵连长”、“党的铁军”二连原连长、猛虎师原副师长田景荣,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原副院长吴方臣少将,陈毅元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老红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院长、红色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张敏,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治国,周恩来总理侄子周秉和,河南省人大原副主任李中央,河南省高级法院原院长李道民,郑州市市委原副书记邵其政,“铁拳团”原团长、猛虎师原副师长、安阳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周长军。(中红网王子禄摄) 2016年6月25日下午,“红色工程·感恩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铁拳团”二连被授予“党的铁军”荣誉称号70周年暨“牢记党的宗旨、弘扬铁军精神”论坛在河南安阳迎宾馆新闻中心大厅举行。这是姜文华院长出席论坛。 2016年6月25日下午,“红色工程·感恩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铁拳团”二连被授予“党的铁军”荣誉称号70周年暨“牢记党的宗旨、弘扬铁军精神”论坛在河南安阳迎宾馆新闻中心大厅举行。这是姜文华院长在论坛上致欢迎词。 2016年6月25日下午,“红色工程·感恩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铁拳团”二连被授予“党的铁军”荣誉称号70周年暨“牢记党的宗旨、弘扬铁军精神”论坛在河南安阳迎宾馆新闻中心大厅举行。吴方臣将军(左二)向论坛组委会赠送军舰模型。右二为姜文华院长,右一坐者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之孙李建生。 2016年6月25日上午,“牢记党的宗旨、弘扬铁军精神”论坛举行前夕,张敏、陈昊苏、王治国、周秉和、李建生、姜文华等领导和嘉宾,和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全国“铁拳团”老兵代表约九十多人,来到“铁拳团”进行爱国强军国防教育。 2016年6月25日上午,“牢记党的宗旨、弘扬铁军精神”论坛举行前夕,张敏、陈昊苏、王治国、周秉和、李建生、姜文华等领导和嘉宾,和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全国“铁拳团”老兵代表约九十多人,来到“铁拳团”进行爱国强军国防教育。这是姜文华院长(右)向老红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院长、红色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张敏汇报“铁拳团”战史。 2016年6月25日上午,“牢记党的宗旨、弘扬铁军精神”论坛举行前夕,张敏、陈昊苏、王治国、周秉和、李建生、姜文华等领导和嘉宾,和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全国“铁拳团”老兵代表约九十多人,来到“铁拳团”进行爱国强军国防教育。这是参观“铁拳团”二连荣誉室。右起:中纪委扶贫办原副主任齐建民,陈毅元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治国,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党的铁军”二连老指导员姜文华。 2016年6月25日上午,“牢记党的宗旨、弘扬铁军精神”论坛举行前夕,张敏、陈昊苏、王治国、周秉和、李建生、姜文华等领导和嘉宾,和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全国“铁拳团”老兵代表约九十多人,来到“铁拳团”进行爱国强军国防教育。这是参观“铁拳团”二连荣誉室。左起: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党的铁军”二连老指导员姜文华,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原副院长吴方臣少将,陈毅元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周恩来总理侄子周秉和。 2016年6月25日上午,“牢记党的宗旨、弘扬铁军精神”论坛举行前夕,张敏、陈昊苏、王治国、周秉和、李建生、姜文华等领导和嘉宾,和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全国“铁拳团”老兵代表约九十多人,来到“铁拳团”进行爱国强军国防教育。这是参观“铁拳团”二连荣誉室。左一为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党的铁军”二连老指导员姜文华,右二为陈毅元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 2016年6月25日上午,“牢记党的宗旨、弘扬铁军精神”论坛举行前夕,张敏、陈昊苏、王治国、周秉和、李建生、姜文华等领导和嘉宾,和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全国“铁拳团”老兵代表约九十多人,来到“铁拳团”进行爱国强军国防教育。这是参观“铁拳团”二连荣誉室。左三为周总理侄子周秉和,右三为李大钊之孙李建生,左六为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左七为吴方臣少将,右二为姜文华院长。 2017年1月9日,红色工程•感恩行动”、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启动暨内蒙古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内蒙古武川县丰驰大酒店三楼会议大厅举行。这是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副秘书长、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文华博士出席活动。 2017年1月9日,红色工程•感恩行动”、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启动暨内蒙古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内蒙古武川县丰驰大酒店三楼会议大厅举行。这是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副秘书长姜文华博士(前站立者)向内蒙古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常务主任刘祥明、副主任王志勇、杨德明、张龙赠送书画作品。 2017年1月9日,红色工程•感恩行动”、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启动暨内蒙古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内蒙古武川县丰驰大酒店三楼会议大厅举行。这是与会领导和嘉宾参观武川县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右一为姜文华博士。 2017年2月23日,《永远的女红军——王定国百年传奇展》开幕式在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行。王定国是走过万里长征的巾帼英雄,是中国女红军的杰出代表。今天举办这样的展览,就是要学习王定国身上集中体现的“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左起: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文华(左一),女红军蒲文清之女何丽(左二),李懋之之女李莉莉(右二),贵州省习水县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文旅处处长、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负责人贺焱在开幕式上。 2017年5月19日,中国第四届红色工程感恩会暨纪念三个90周年(八一建军90周年、井冈山根据地建立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活动在江西南昌举行。革命后代、相关领导、院校师生代表、热忱红色文化的企业及社会团体代表等共计400余人出席。一排右起:江西省人大原常委、中电投集团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东南大学江西校友会会长、红色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江西梧桐书院院长任德清,抗战老兵、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顾问葛华教授,朱德元帅外孙刘康,周恩来总理侄子周秉和,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治国,江西省委原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正部级)万绍芬,江西省人大原常务副主任蒋如铭,武警江西省总队原总队长施文求少将,两弹一星国际基金名誉会长、海军航空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红色文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吴方臣少将,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文华,九江学院院长刘晓东。 2017年5月19日,中国第四届红色工程感恩会暨纪念三个90周年(八一建军90周年、井冈山根据地建立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活动在江西南昌举行。这是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文华在活动上宣读红色文化研究院《关于授予南昌市八一中学等单位和个人红色荣誉称号的决定》。 2017年5月19日,中国第四届红色工程感恩会暨纪念三个90周年(八一建军90周年、井冈山根据地建立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活动在江西南昌举行。这是院校师生代表、热忱红色文化的企业及社会团体代表、红色工程感恩行动志愿者服务队等合影留念。中排左九为江西省委原书记万绍芬,左八为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左七为朱德元帅外孙刘康,左三为姜文华院长。 2017年6月5日,“红色工程•感恩行动”——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我在中共六大会址等着你暨2017年首批赴俄罗斯红色旅游团出征欢送大会在北京歌华开元大酒店国际新闻大厅举行。这是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文华致欢迎词。<br> 原武警武汉指挥学校副校长、中国萧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红色文化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姜文华。<br><br>红色基因传承人姜文华<br><br>姜文华,原武警武汉指挥学校副校长、中国萧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红色文化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他是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领域一位杰出的代表,被公认为优秀的“红色基因传承人”。他以其对革命历史的深刻理解、对红色传统的坚定信念,以及富有感染力的传播方式,致力于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孕育的伟大精神血脉,代代相传。<br><br>一、核心身份与定位<br> 红色基因传承人:这一身份的核心在于“传承”。他不仅是研究者,更是实践者,将红色基因中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革命精神,通过宣讲和教育,植入当代人的心田。<br> 资深红色文化学者和教育家:长期深耕于中共党史、军史,特别是井冈山斗争史等领域,具备深厚的学术积淀。<br> 金牌红色宣讲专家:以其生动、深刻、充满激情的讲述,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成为广受欢迎的红色故事讲述者。<br><br>二、传承实践与贡献<br><br> 挖掘红色资源,夯实传承基础:姜文华博士尤其专注于井冈山、大别山、延安等革命圣地的历史研究,对井冈山精神、大别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谱系有着独到的见解。他通过深入挖掘历史细节,为红色基因的传承提供了丰富而坚实的史实基础。<br><br> 创新传承方式,激活红色基因:他深知传承的关键在于入脑入心。因此,他大力推动并实践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与宣讲模式。他将历史事件与当代社会、英雄人物、普通大众紧密联系,使红色基因从书本中走出来,变得可感知、可共鸣、可践行,极大地增强了传承的时效性。<br><br> 面向社会各界,广泛播种信念:作为一位活跃的传承者,他常年奔走于党政机关、部队、企业、校园和社区,为不同群体进行专题报告和培训。他的宣讲不仅是历史知识的普及,更是理想信念的淬炼和革命传统的熏陶,激励着听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br> 善用媒体平台,拓展传承阵地:他积极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平台,参与红色节目的录制与宣讲,将红色基因的传承从线上拓展到线下,扩大了覆盖面和影响力,成为新媒体时代一位活跃的红色文化传播者。<br>三、社会影响与评价<br><br> 作为一位成功的“红色基因传承人”,姜文华院长被誉为:“红色信仰的播种者”:他在无数人心中播下了理想信念的种子;“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他让革命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富有感染力的精神引路人”:他的工作和宣讲,有效地推动了红色基因融入民族血脉,化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br> 姜文华大校作为“红色基因传承人”,其工作超越了单纯的知识讲授,更侧重于精神的传承和价值的引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让红色基因所代表的忠诚信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和勇于胜利的核心要义,在新时代得以赓续和发扬,为凝聚民族精神、巩固文化自信作出了重要贡献。<br><br>来源:今日红色融媒<br>编辑:布铁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