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看墨花月白---今日立冬

汪滔

<p class="ql-block">编辑:汪滔</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文字:汪滔</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846973</p><p class="ql-block">音乐:雷佳《我会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今日(11月7日)立冬。立冬时节,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具有一定的能量。由于地表尚有“积热”,所以初冬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寒冷在冬至之后。</p> <p class="ql-block">  倏忽秋又尽,今朝恰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中国南北跨度大,南北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中国一些地区来说,显然偏迟。立冬后,其气候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立冬,是中国人的仪式感,是一种生活的美学。</p> <p class="ql-block">  立冬节气三候:一候,水始冰,此时水已经能结成冰。二候,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p> <p class="ql-block">  立冬传统习俗:祭祀,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人寿添福,家和万事兴。</p> <p class="ql-block">  补冬,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p> <p class="ql-block">  吃饺子,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在立冬这天改善一下生活,好吃不过饺子。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p> <p class="ql-block">  立冬节气养生:生活起居,人们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p> <p class="ql-block">  水始冰,地渐冻,日照短,寒风劲。饮食养生,中医学理论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季节是人体最舒适、消化吸收功能最好的时候。按天人相应的中医养生原则,秋冬季节正是适时进补,吸收营养物质,补充机体消耗的最好季节。</p> <p class="ql-block">作者:汪滔</p><p class="ql-block">编辑地点:上海</p><p class="ql-block">编辑时间:2025年11月7日立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