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杂谈(57)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收”“放” 两难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浅谈对路边摊的管与不管</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11.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最近,我所居住的城市又不淡定了,城管部门启动新一轮的整顿市容市貌工作,取缔在马路上不按规定乱摆摊、乱设点等占道经营行为。为此所产生的各种纠纷层出不穷,甚至吵闹得鸡飞狗跳,这种现象已不是第一次。现在,城管部门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整顿,收到一定的效果。而过一段时间,又死灰复燃,然后再进行整顿,就这样周而复始,没完没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所在的城市原来是不准在马路边摆摊设点,随便做买卖的。从今年年初开始,取消了这一禁令,小商小贩可以在马路边从事经营活动。但是有条件的,只允许在规定的时段、规定的马路等。但实行起来可就没这么简单了,小商小贩们哪管什么规定,想在哪里就在哪里,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这样,城管部门与商贩之间就矛盾和冲突不断,双方都十分头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小商小贩依马路摆摊设点经营,发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被称为马路经济模式。这一模式自问世以来,给广大小商小贩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受到小商贩们的普遍欢迎。但随之而来,也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主要问题出在管理与被管理矛盾的尖锐对立,无法调和。从被管理方来讲,他们中有的是企业下岗人员,无一技之长,再就业无门。有的本来就无业,靠做个小生意维持生计。他们中大多数人家庭生活困难,需要挣点小钱补贴家用。小商贩中还有很多是由农村来到城里谋生的农民,包括一些城市周边的农民,自家产的一点蔬菜拿到城里来出售的。这些小商小贩,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十分可怜。可城市的空间有限,无法为他们提供经营场所,于是他们只好在马路边摆摊设点。有的即便为他们提供经营场所,但有的因地点偏僻,生意不好做。有的因需交纳相关费用,增加了成本,他们接受不了,最后都选择跑到闹市区的马路边占道经营。从管理方来说,这种在马路边随意乱摆摊、乱设点占道经营,不仅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更搔扰了周边群众生活,也影响城市的交通。我家孙子和孙女上小学和幼儿园期间,我曾多次参加学校和幼儿园组织的“护花行动”,即在学校和幼儿园上学(园)和放学(园)时,组织家长在学校、幼儿园门口维持秩序,否则,这个时段学校、幼儿园门前都被商贩围得水泄不通,孩子们入校入园和出校出园的通道都被严重堵塞。诸如此类,城管部门不得不管,这样,矛盾、冲突就不可避免,近年来,全国各地多次发生此类冲突,而且有时还发生伤人、亡人事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仔细想来,管理方与被管理方,都不容易,都有难处。笔者有一位远房亲戚,系失地农民。前些年来城里卖水果,买了一辆三轮车,每天早上凌晨就骑着车子去批发市场进贷,然后全天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卖水果,每天晚上八、九点钟才收摊。长年累月,风雨无阻,非常辛苦,但收入尚可。去年他突然不做水果生意了,改做马路上的清洁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城管管得太严,到处都不准停车,成天到晚就像兔子一样被他们追着跑,生意太难做了。从管理方来讲,也不容易。我现在所在城市的城管局,过去曾有一位局长与我是朋友,他就曾向我大倒苦水,说他从事的是高危职业,不干不行,干也没办法干好,而且风险很大。他说现在的商贩很多根本就没有规则意识,不服从管理,有的态度非常凶狠,城管部门拿他们根本没办法。他说他手下几百号队员每天都在街面上巡查、执勤,万一哪一天,哪个队员控制不住情绪,捅个娄子,在街上与商贩发生纠纷,致商贩出意外,他的乌纱帽就不保了,他这个担心不是多余的。前些年,我有一位朋友,在我们老家县里当城管局长,有一次他的下属在履职时,与经营户发生冲突,导玫经营户意外死亡,结果他承担连带责任,被免职。事发地在他们县下面的一个镇上,这位下属与他这位局长素不相识,相隔多个层级,可他竟然脱不了干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种马路经济模式, 到底是管还是不管?或者说是放开还是收紧?这是个两难的决择。现在,受大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状况不是太好,尤其是很多弱势群体,生活出现困难。如何扩大就业,增加老百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收入,进而促进消费,提振经济,应是当下重点考虑的问题。而马路经济正是以弱势群体参与为主,具有经营规模小、商品种类多、地点灵活、成本低廉等特点,恰好能起到扩大就业、便利生活、增加收入,活跃经济等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恐怕不应该收紧,应该放开。尽管放开后,对城市的环境、市民的生活相应地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两相比较,肯定是利大于弊,而且这些弊端,只要我们加强对经营户的教育引导,加强科学管理,问题总能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应该克服局部困难,从全局利益出发,放开马路经济模式,支持马路经济发展。在这里,需要有关部门注意的是,要吸取过去多年“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经验教训,设法找到最佳的契合点。既让马路经济有序发展,又不让城市环境受损,使两者和谐共存,相得益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