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12号,开始了我的第三次新疆之行。这次的目的地分为两部分,第一阶段我和一位队友单独去哈密大海道、鄯善和吐鲁番,然后,和其他四名队友在库尔勒会合,<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入第二阶段,</span>包车开始南疆之行。</p> <p class="ql-block"> 从孝感东坐城铁到汉口站转地铁到天河机场,然后乘坐海南航空公司的MU7830次航班到乌鲁木齐,凌晨到达天山机场,机场提供免费住宿,酒店环境不错,早起享受免费早餐后,乘坐天津航空的GS7489飞往哈密。第一次买中转机票,没想到现在中转服务这么好。</p> <p class="ql-block"> 飞往哈密的是小飞机,我是第一次坐小飞机,有点小紧张,不过一切很顺利,中午一点零五分,在哈密降落。因军事管制,飞机不能打开舷窗遮光板观赏空中景色,有点小遗憾。打车半小时到达提前预定的酒店,办好入住,等待同行小伙伴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哈密,作为新疆的“东大门”,是内地进入新疆的第一站,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的过渡带,更是一个文化、气候和景观的浓缩交汇点。哈密地跨天山南北,形成了“天山南北、两种风光”的独特格局。山北是巴里坤草原和喀尔里克冰川,水草丰美,凉爽宜人;山南是哈密绿洲和广阔的戈壁荒漠(如著名的哈密的魔鬼城),干燥炎热。这种强烈的对比是其地理上最显著的特点。我们这次来哈密的主要目的地就是苍凉大漠大海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信步走到酒店附近的一个公园,浓浓的秋意扑面而来,各种树木的叶子已经有部分变为浅黄、金黄,落叶撒在林荫道上,一径秋叶,满目金光。阳光用最温柔的方式,为飘零写下了最灿烂的注脚。</p><p class="ql-block"> 公园里遇到一位妇女,主动跟她招呼,她很热情地跟我聊了几句,原来她也是武汉的,而且我们同住东西湖区,都在金银湖旁,距离一下拉近,她告诉我还是想回武汉,哈密的发展速度还是不如内地,气候也不是太适应,到了路口,她要回家了,我们挥手道别。</p> <p class="ql-block"> 担心走远不能及时迎接同伴,溜达一圈就往回走,没走几步,看见了左公文化苑标志,想着顺路看看,走过去一看,大门紧闭,原来周一闭馆。</p> <p class="ql-block"> 接到同伴,一起去朋友推荐的餐厅:盛添抓饭,我们各自要了一份单脖抓饭和一份酸奶,羊肉味道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餐,我们步行来到阿勒屯古街。 阿勒屯古街是一条古老的街道,“阿勒屯”是哈萨克语,意为 “黄金之地” ,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随着历史沉浮,阿勒屯古街也经历了辉煌与衰败。现在的古街是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了修复的。阿勒屯古街的价值,在于它是一条“活着的”历史街道。它不是一个人造古镇,其根基深深扎在哈密回城数百年的真实历史之中。它融合了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古街两侧是典型的维吾尔族传统土坯建筑,装饰着彩色门窗、雕花图案与伊斯兰风格的拱廊,很是精美。</p> <p class="ql-block"> 原计划14~15号从哈密直接去大海道,但查看天气预报,这两天大海道有大风下雨,临时调整行程为16号~17号去大海道,14号和15号先去鄯善。14号早上吃完早饭,我们乘坐动车到达鄯善北站,准备先去吐峪沟麻扎村。鄯善北站距离吐峪沟麻扎村50公里,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联系了包车公司包车一天,下车直接跟车前往景点。</p><p class="ql-block"> 鄯善国的前身就是楼兰古国,也是丝绸之路上古国之一。公元77年,汉朝大将傅介子斩杀亲匈奴的楼兰王,另立其在汉朝作人质的弟弟尉屠耆为新王。新王为了摆脱旧都的亲匈奴势力,请求将都城迁到南边的扜泥城(今若羌县附近),并改国名为 “鄯善” ,寓意“友善、良善”,以示对汉朝的归附。改名后的鄯善国,吞并了周边的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南道”上最强大的绿洲王国之一,疆域包括今罗布泊地区、若羌、且末一带。鄯善国使用佉卢文作为官方文字之一。佉卢文是一种源自印度的文字,用于书写印度西北部的俗语,这在世界文字史上都非常独特。</p><p class="ql-block"> 不过,现在的鄯善并不是当年的鄯善,楼兰古国位于现在的若羌。</p><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部后,重新掌握了西域地区。清朝的官员和学者们开始为这片土地上的地方重新命名或确认古名。他们在考证古籍时,从《唐书·地理志》等文献中看到了“鄯善”这个名字,知道它是西域古国。然而,他们犯了一个错误:错误地将唐代“蒲昌海”(罗布泊)以南的“鄯善”这一地名,与今天吐鲁番地区的“辟展”这个地方对应了起来。“辟展” 是一个古老的本地地名,一般认为源于突厥语,与“草堆”、“行宫”等意思相关。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朝政府在新疆正式设立州县。在设立吐鲁番厅下辖的县时,他们正式将“辟展”这个地名废弃,改用从古籍中“考据”出来的 “鄯善” 作为县名。从此,这个历史悠久的本地地名“辟展”成为了历史,而一个从古籍中“移植”过来的、与本地无直接渊源的古国名“鄯善”,就落在了这片土地上,并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沿途西域风光尽显,火焰山红红的山体蜿蜒在道路的左侧。</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见很多带格子的平房,司机小伙告诉我们这是晾晒葡萄的晾房。沿途还有很多石油钻井机器,新疆真不愧是我们国家能源主要供应地。</p><p class="ql-block"> 中途路过一个村子,民居大门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中午一点半左右,我们到达吐峪沟麻扎村。吐峪沟麻扎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新疆现存最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村落之一。它以 “火焰山下的千年古村” 而闻名,融合了古老民居、佛教石窟与伊斯兰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半,我们从吐峪沟出来,前往高昌故城。高昌故城是西汉至元明时期(公元前1世纪—公元14世纪)在丝绸之路上屹立了约1500年的中心城镇。它曾是高昌王国的都城,是古代西域最大的国际都会之一。</p><p class="ql-block"> 高昌故城最大特点是夯土建筑。整座城池由泥土筑成,历经千年风霜,虽然残破,但当年的城市格局、宫殿、寺庙和民居的轮廓依然清晰可辨,给人一种极其苍凉、壮阔的视觉冲击。 </p><p class="ql-block"> 可能我们去时时间不早了,也可能是它位置比较偏远,高昌故城的游客寥寥无几,与它的历史价值好像不太匹配。</p> <p class="ql-block"> 高昌故城是我此行非常想去的景点之一,很大程度是因为鞠文泰和玄奘的恩念之情。对高昌末代国王鞠文泰的评断,在历史上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话题,鞠文泰是一位在政治上失败的亡国之君,却在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他因错误的外交战略而被历史铭记为反面教材,也因与玄奘的因缘而被后世感念。他的故事,正是一个小国君主在历史巨变中的无奈、挣扎与个人情怀的复杂写照。</p> <p class="ql-block"> 高昌故城游览结束,司机小伙带我们在去火焰山的途中吃了点吐鲁番特色美食—黄面和烤羊肉。接着驱车前往火焰山。火焰山给我的感觉不太好,商业气息太浓,景区基本都是人工打造的看点,让我很是失望。但想想今天已经游览了吐峪沟麻扎村和高昌故城两个重要的历史遗迹,也该心满意足了。</p> <p class="ql-block"> 15号天气预报的小雨如期而至,早饭后,我们打车来到库木塔格沙漠。</p><p class="ql-block"> 库木塔格沙漠的最大特点是 “城市与沙漠零距离”。千百年来,沙漠与鄯善县城彼此守望,却从不侵犯。风向和绿洲的形成使得沙漠在此止步,形成了“沙不进、绿不退”的奇观。站在县城边缘,你可以一眼望见金色的沙山,背景则是现代城市的高楼,景象非常震撼。</p><p class="ql-block"> 可能因为下雨,整个景区游客很少,但这不影响我们的好兴致,冲浪、滑沙、疯跑,玩得很是尽兴。</p> <p class="ql-block"> 午饭,我们在鄯善吃了新疆的豆豆拌面,面条特别筋道,我有点不习惯,但同伴她吃得很香。</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我们坐动车回到哈密,赶到回王府和回王陵看看。</p><p class="ql-block"> 哈密回王府是清代哈密维吾尔族首领的王府,它始建于康熙年间,是清朝在新疆实行札萨克制度的重要见证,也是哈密历代回王的统治中心。1931年,哈密事变中,王府被军阀焚毁,仅存部分遗迹。21世纪初,当地政府依原貌重建。建筑风格融合多元文化,如汉式的琉璃瓦顶、伊斯兰风格的拱门和蒙古族的装饰图案。</p> <p class="ql-block"> 哈密回王陵,又称“哈密王陵”或“回王坟”,是清代哈密历代回王及其家族的陵园,它与哈密回王府相邻,是现存关于哈密回王历史最真实、最完整的文物遗迹。与重建的哈密回王府相比,哈密回王陵是未经重建的、原真的历史遗迹,其历史厚重感和建筑艺术的独特性更为突出。它不仅是王室的安息之地,更是一座露天的、活态的“建筑博物馆”,是每一位到访哈密的游客了解这片土地深厚历史与多元文化的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 很想在哈密市观看一场十二木卡姆表演,找了两次都是无功而返,可能缘分不到吧,留下了些许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