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p><p class="ql-block">——《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此句出自《贞观政要》,由唐代史学家吴兢所编著,该书主要记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与君臣间的对话。</p><p class="ql-block">解读:这句话是说,皇帝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的事务,单靠一个人来决断,即使再忧心劳累,又怎么能做到尽善尽美呢?这提醒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懂得团队合作,不能凡事都自己扛。</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当取不取,过后莫悔。</p><p class="ql-block">——《水浒传·第十五回》</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所著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北宋末年梁山好汉的起义故事。</p><p class="ql-block">解读:意思是该抓住的机会如果不抓住,事后再后悔也没用了。这就像我们面对好的工作机会、投资时机或者感情,如果当时犹豫不决,错过了就只能徒留遗憾,告诉我们要果断,抓住当下。</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未学班超投笔志,先读陶朱致富书。</p><p class="ql-block">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还没有像班超那样立下投笔从戎的远大志向,倒先读起了陶朱公关于致富的书。这就像是说,一个人还没想好怎么为社会做贡献,就先琢磨着怎么赚钱了。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树立更高远的人生理想。</p><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p><p class="ql-block">——苏轼《上梅直讲书》</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文书画皆有极高成就。</p><p class="ql-block">解读:孔子说:“我们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行走,是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这表达了人在困境中的自我怀疑。就像我们有时努力工作却遭遇挫折,会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路。它告诉我们,困境是暂时的,坚持自己的正道,终会云开见月明。</p><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喜来时一点检,怒来时一点检,怠惰时一点检,放肆时一点检,此是省察大条款。</p><p class="ql-block">——《呻吟语·卷二·乐集·修身》</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呻吟语》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吕坤所著的语录体著作,内容涉及修身、处世、治国等方面。</p><p class="ql-block">解读:这句话是说,在高兴、愤怒、懈怠、放肆的时候,都要自我检点一下,这是自我反省的重要原则。比如,高兴时别得意忘形,愤怒时别口不择言,懈怠时提醒自己加油,放肆时收敛一下。这就像我们日常的“情绪管理”,时刻反省,才能不断进步。</p><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竹似贤,何哉?</p><p class="ql-block">——白居易《养竹记》</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歌语言通俗易懂。</p><p class="ql-block">解读:竹子像贤德的人,为什么呢?这句话引导我们去思考竹子的特质。竹子空心代表谦虚,节节向上代表有气节,历经风雪依然挺拔代表坚韧。这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习竹子的品格,做人要谦虚、有骨气、能坚持。</p><p class="ql-block">7</p><p class="ql-block">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p><p class="ql-block">——《韩非子·用人》</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著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君主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解读:治理得最好的国家,施行赏罚是根据法规而不是根据君主个人的喜怒。这就像一家好公司,奖励和惩罚员工是基于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绩效,而不是老板一时的情绪。它强调了一个组织里,规则和公平比个人好恶更重要。</p><p class="ql-block">8</p><p class="ql-block">不痴不聋,不作家翁。</p><p class="ql-block">——《资治通鉴·唐纪四十》</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为目的。</p><p class="ql-block">解读:意思是作为一家之主,有时候要学会装糊涂、装聋子。这就像家里的长辈,对于儿女或夫妻间的一些小矛盾,不必事事较真,适当“糊涂”一点,家庭反而更和睦。</p><p class="ql-block">9</p><p class="ql-block">凡所难求皆绝好,及能如愿又平常。</p><p class="ql-block">解读:凡是难以得到的东西都觉得无比美好,等到真的得到了又觉得平常。这就像我们非常渴望一部新手机,买之前朝思暮想,拿到手用几天也就觉得不过如此。它告诉我们,要珍惜已经拥有的,不要总认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p><p class="ql-block">10</p><p class="ql-block">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p><p class="ql-block">——《孝经·庶人》</p><p class="ql-block">解读:利用自然的规律,分辨土地的收益,约束自己,节约用度,以此来供养父母,这就是普通人的孝道。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赚钱,勤俭节约,让父母生活无忧,这就是最基本的孝心。</p><p class="ql-block">11</p><p class="ql-block">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p><p class="ql-block">——《三十六计·胜战计·瞒天过海》</p><p class="ql-block">解读:防备得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放松警惕;平时看惯了的,往往就不会再怀疑。这就像我们总觉得家门很安全,有时反而会忘记锁门;或者对于身边熟悉的人,容易失去防备心。它提醒我们,即使是在安全的环境下,也要保持一定的警觉性。</p><p class="ql-block">12</p><p class="ql-block">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p><p class="ql-block">——佚名《论语十则》</p><p class="ql-block">解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就像在学习或工作中,不懂装懂最终会害了自己。诚实面对自己的无知,虚心求教,反而能获得真知,这是一种可贵的态度。</p><p class="ql-block">13</p><p class="ql-block">深则厉,浅则揭。</p><p class="ql-block">——佚名《匏有苦叶》</p><p class="ql-block">解读:河水深就索性连着衣服蹚过去,河水浅就撩起衣服蹚过去。这句话告诉我们处理问题要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就像工作中遇到难题,条件成熟就大刀阔斧地干,条件不成熟就想办法绕过去或者从小处着手。</p><p class="ql-block">14</p><p class="ql-block">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p><p class="ql-block">——《鬼谷子·鬼谷子·权篇》</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鬼谷子,原名王诩,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谋略家,是纵横家的鼻祖,其著作《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p><p class="ql-block">解读:智慧贵在不出偏差,听力贵在听得清楚,智慧贵在明辨事理,言辞贵在出奇制胜。这提醒我们,做人做事,要用对智慧,善于倾听,明辨是非,说话要有技巧,能说到点子上。</p><p class="ql-block">15</p><p class="ql-block">道其不行矣夫!</p><p class="ql-block">——《礼记·中庸》</p><p class="ql-block">解读:大道恐怕是不能实行了啊!这句话流露出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感叹。就像我们有时满怀理想去做一件事,却因为现实阻力而步履维艰。但它也反过来激励我们,正因为“道”难行,才更需要我们坚持努力。</p><p class="ql-block">16</p><p class="ql-block">春官桃李长,昭代岁时新。</p><p class="ql-block">解读:礼部的桃李树在生长,政治清明的时代岁月更新。这句话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景象。它提醒我们,身处一个好的时代,要像春天的桃李一样努力成长,抓住机遇,有所作为。</p><p class="ql-block">17</p><p class="ql-block">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p><p class="ql-block">——《论衡·卷二十七·定贤篇》</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论衡》是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是一部宣传无神论的唯物主义哲学文献,具有批判精神。</p><p class="ql-block">解读:曲子太精妙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应和;言论太正确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相信。这就像你有一个非常好的想法或建议,但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认同和支持。它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必强求所有人的理解和认可。</p><p class="ql-block">18</p><p class="ql-block">致安之本,惟在得人。</p><p class="ql-block">——《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p><p class="ql-block">解读:实现国家安定的根本,只在于得到人才。对于一个公司、一个团队也是如此,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合适的人才。这强调了人才在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要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p><p class="ql-block">19</p><p class="ql-block">故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名正,愚知遍能知之</p><p class="ql-block">——《商君书·定分》</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集中阐述了商鞅的变法思想和政治主张。</p><p class="ql-block">解读:所以圣人制定法令,一定使它明白易懂,概念明确,这样无论聪明人还是笨人都能理解。这就像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的规章制度,一定要写得清晰明了,让所有人都能看懂、能遵守,这样才能有效执行。</p><p class="ql-block">20</p><p class="ql-block">晓雾将歇,猿鸟乱鸣;</p><p class="ql-block">——陶弘景《答谢中书书》</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人称“山中宰相”。</p><p class="ql-block">解读: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山林晨景。它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比如清晨公园里的鸟鸣,能给我们带来片刻的宁静与愉悦。</p><p class="ql-block">21</p><p class="ql-block">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p><p class="ql-block">——曹植《洛神赋》</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曹植,字子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文采富艳,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等。</p><p class="ql-block">解读:明亮的眼睛善于顾盼,甜甜的酒窝衬在脸颊旁,姿态奇美艳丽飘逸,仪容安静体态娴雅。这是描写洛神之美的句子。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美是内外兼修的,既有动人的外表,也有娴静优雅的气质。我们在追求外在形象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在修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