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甘肃:张掖卧佛寺

晓钟摄影

张掖卧佛寺,又名 “大佛寺”、“西夏国寺”,坐落于甘肃张掖市,是丝绸之路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素有 “塞上梵宫” 的美誉。<div>  这座古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 年),历经宋、元、明、清四代修缮扩建,见证了丝路贸易的繁荣与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元代时,寺院成为皇家寺院,足见其当时的辉煌地位。明清时期,寺院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存,却仍保留着西夏建筑的古朴神韵。</div> 张掖卧佛寺的建筑风格采用传统汉式寺院布局,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等建筑,两侧辅以配殿、僧舍,整体呈现 “对称严谨、层次分明” 的特点。 卧佛殿是寺院的核心建筑,为重檐歇山顶式结构,面阔九间、进深七间,殿顶覆盖绿色琉璃瓦,正脊两端装饰鸱吻,檐下斗拱密布,雕刻精美,展现出明清建筑的恢宏气势。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涅槃像,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佛像长 34.5 米,肩宽 7.5 米,侧身而卧,神态安详,衣纹线条流畅,色彩虽历经千年却依旧鲜亮,堪称古代泥塑艺术的巅峰之作。 <p class="ql-block">  张掖卧佛寺堪称 “丝路文化博物馆”。除卧佛外,寺内还珍藏着大量珍贵文物:西夏时期的《大藏经》,以梵夹本形式保存,字迹工整,纸质坚韧,是研究西夏文字、佛教文化的重要文献;殿内墙壁上的明清壁画,内容涵盖佛教故事、山水人物,构图饱满,色彩绚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此外,寺院还保存有元代铜佛、明代钟鼎等文物,为研究中国古代宗教、艺术、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p> 睡佛背面的三尊佛像,当地导游说中间的是成佛后的猪八戒,因为猪八戒是张掖高老庄的女婿,所以这里供有猪八戒的塑像。 睡佛殿几扇大门上精美的浮雕经千年岁月仍清晰可辩。 如今,张掖卧佛寺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地标。它以千年的历史积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物遗存,向世人诉说着古代河西走廊的文明盛况,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摄影:刘晓钟<div>拍摄时间:2025.9.20</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