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文观点总结:攀登艺术高峰,是一条全面的修行之路。艺术家需建立纵贯本土,横跨世界的文化坐标,潜心领悟艺术规律,刻苦锤炼艺术方法至化境,并不断用丰富阅历,和广博学识滋养自己,最终这一切都将汇聚,并升华于人格与思想境界的修炼。当创作者形成了独特的“文气”,达到“道、术、德”统一的境界时,其作品便能超越技艺层面,成为自然流露的生命见证,和精神的朝圣。</p><p class="ql-block">文以气为主,艺术以气为主。艺术以思想为主,思想指的是,人类大脑与心灵的分工协作。</p><p class="ql-block">艺术高峰的巍峨令人神往,而通往高峰的道路,需要攀登者,完成从技艺到心灵的全面修行。这条道路,既需要扎实的技艺积累,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思想、人格修养作为支撑。艺术创作,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又向着人类精神的星空敞开怀抱。</p><p class="ql-block">艺术创作者需要,在精神世界建立明确的文化坐标。这个坐标的纵轴,应当深深扎根于母语和自身文明的沃土。对母语、文化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全面深入其精神内核。需要通过系统研读经典文献,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理解历史的演进脉络,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让文化基因真正融入血脉。当创作者能够用母语精妙的韵律,表达深刻的思想,当他的笔触间自然流淌出,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意象时,他才获得了,与这片土地、文化灵魂对话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文化坐标的横轴,需要向着整个人类文明的地平线延伸。不同文明的文化、艺术各具特色,中国水墨画讲究意境的营造,古希腊雕塑追求理性的秩序,非洲木雕展现原始的力量。这些多元的艺术形态,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参照系。在文明对话中,既能更深刻地认识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也能吸收更多养分。这种跨文化理解,不是为了消解创作者的文化身份,而是为了在交流互鉴中,实现创造性转化。</p><p class="ql-block">在确立文化坐标的基础上,创作者需要潜心领悟,艺术创作的根本规律。这些规律既包含各艺术门类,共同遵循的普遍法则,也涉及特定艺术形式的独特语言。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传承与创新的永恒张力,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心灵共振,这些都需要创作者用心智去解码,用实践去印证。把握艺术规律,不是要束缚创作自由,而是为了获得在艺术天地间,自如行走的导航图。</p><p class="ql-block">艺术方法的锤炼,是攀登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修炼。从基础技法的熟练掌握,到个人风格的自然形成,是一个将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本能的过程。中国书法强调"先求平正,再追险绝,复归平正",揭示的正是艺术修炼的普遍路径。当技法纯熟到化境,它就会从有意识的运用,转化为无意识的流露,这时技术才升华为艺术。这个过程需要经年累月的专注投入,需要反复的实践与反思。</p><p class="ql-block">丰富的人生阅历,为艺术创作提供着不竭的源泉。这些经历既包括顺境中的喜悦与感悟,也包括逆境中的磨砺与思考。但生活体验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艺术创作,它需要经过审美的提炼与升华。创作者要善于将个人的、特殊的生活经历,通过艺术手法的转化,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表达。杜甫将个人的离乱之痛,转化为时代的悲歌,贝多芬将命运的打击,谱成生命的赞歌,都是这种转化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广博精深的学识修养,构成创作者精神世界的基石。这不仅包括专业的知识积累,更需要跨学科的视野拓展。哲学思考赋予作品思想的深度,历史认知帮助把握时代的脉搏,科学素养可能带来全新的创作视角。这些不同领域的知识,在创作灵感的催化下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最终融汇在创作中,成为作品的内在肌理。一个优秀的创作者,必定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p><p class="ql-block">思想人格的修炼决定着艺术创作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文如其人"、"画品即人品"等论断,揭示的正是艺术境界与人格境界的内在关联。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命态度,最终都会通过作品呈现出来。这种修炼要求创作者,在技艺精进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只有当创作者的人格光辉照亮作品时,艺术才能真正打动人心。</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文学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深刻见解。这里的"气",可以理解为创作者的思想深度,人格力量与生命境界,所熔铸成的整体精神气质。这种气质决定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格局与境界,是艺术创作中的关键要素。它的养成需要长期的积累与修炼,无法靠简单模仿或急功近利获得。</p><p class="ql-block">当艺术创作者能够将文化根基、规律洞察、方法锤炼,和主体修养融会贯通,就会趋近"道为纲,术为用,德乃自成"的创作境界。"道"是对艺术本质规律的深刻领悟,"术"是艺术方法的娴熟运用,"德"则是主体修养的自然流露。这三者如同鼎之三足,共同支撑起艺术创造的完整空间。达到这个境界的艺术创作者,其作品不再是外在目标的追逐,而是内在充盈后的自然展现。</p><p class="ql-block">站在这样的角度展望艺术高峰,我们会发现这条攀登之路既是对外的探索,更是对内的开掘。它要求创作者,在掌握技艺的同时完成心灵的修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在立足自身文明的前提下胸怀世界。每一次真诚的艺术创作,都是一次精神的朝圣;每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灵魂成长的见证。这或许正是艺术创作根本的规律,也是通往艺术高峰的可靠道路。</p><p class="ql-block">(本文写作于2025年11月5日,从想法产生到写作完成,都在这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