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的家世》 (近代家族的变迁与根系)

南岭底(王连生)

<p class="ql-block">南岭底(王连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835389</p><p class="ql-block">图片:家族照片</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梅花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根脉:1954-196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听到的家世》</p><p class="ql-block"> 我的原籍在山西平遥县梁坡底村。对于故乡,我知道的很少,而且很不具体。我现在所记述的家世情况,都是小时候从母亲口里听来,零碎蓄积起来的。1994年,我突然萌生了写回忆录的念头,几次向母亲询问父亲的家世,以及他从梁坡底村到县城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祖父、伯父们乃至父亲自己的生活,都因我们年幼不懂事,加之父亲早逝,未能亲口告知我们。母亲所知,也仅是父亲生前偶尔提及的片段。我的父亲王怀玉,1910年生于平遥县梁坡底村一个佃农家庭。早年家里奇穷,弟兄四人中,只有父亲一人得以娶妻成家。父亲有一个姐姐,嫁到五里外的原家庄。大伯父、二伯父的情况,连母亲也说不清楚。三伯父王怀有,我们见过,是个残疾人,因少年时跳土崖摔坏了腰,终身无法站立,匍匐而行,饮食也需靠人接济。父亲一家祖辈耕种着几亩贫瘠的土地,他在十三岁前也是一个佃农,但不久后便进城谋生了。</p><p class="ql-block"> 生活的穷困与疾病的折磨,让辛劳一生的祖父母过早离世。然而,他们叫什么名字?于何年何月去世?姑姑和三伯父是如何长大的?父亲又是怎样跑进城里?这些,连母亲也说不清楚。直到2001年母亲去世,哥哥为父母和爷爷奶奶立碑时,经多方询问,才知爷爷名叫王秉真,他还有个弟弟叫王秉华。至于他们生活的年代与故事,都已成谜。</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世时曾带我们回过梁坡底老家,因年纪太小,印象模糊。1961年父亲去世后,母亲每年清明都让我们回去上坟。去的次数多了,对梁坡底才有了具体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梁坡底村位于平遥古城东南的黄土沟梁地带,整个村庄面山傍水,风水极佳。因村中王、梁两姓为主,曾名“王家坡底”,后梁姓兴起,遂改名为“梁家坡底”,简称梁坡底。</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祖父有两子,他们给爷爷和爷爷的弟弟总共留下了一置五眼正房窑洞的院子。这院子历经变迁,在1970年代引发过纠纷,甚至对簿公堂。1976年,我们家决定在城里盖新房,经过慎重讨论,最终将梁坡底父亲留下的窑洞卖出。我们坚信,在城里励精图治、振兴家业,是兴旺发达的标志。此举后来也赢得了邻里的理解与好评。</p><p class="ql-block"> 虽然母亲常说父亲家境贫寒,是“受苦人”,然而我总有些疑惑。总体看,我们家在梁坡底的窑洞虽非豪门宅院,是用砖头做了门面的土窑,但也绝非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赤贫人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