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6日上午,蒸阳学校语文教研组以“‘整本书阅读’落地生根教育”为主题,开展深度教研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教育交流、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改革探索,是一场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第一章:</p><p class="ql-block">课堂风采 导读启程,推进引航</p> <p class="ql-block"> “竹有千节,起于新笋;沧海吞吐,积于小流。”新教师是学校蓬勃发展的新鲜血液,更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语文组两位年轻的新教师欧阳雨悦老师和蒋惠宇老师用同课异构的创新模式,以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为引,带我们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学之旅。</p> <p class="ql-block"> 面对这部兼具文学经典性与时代隔阂感的作品,如何消除学生的畏惧,激发他们的兴趣?欧阳雨悦老师的导读课,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范本。她的课堂,如同一场精心设计的“阅读预告片”。从书的书名,目录和小引入手,巧妙地设置了层层“谜题”,以系统性的方法揭开了名著导读的奇妙序幕,成功激发了全班同学的阅读兴趣。</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导读课是点燃火把,那么推进课就是为火焰添柴加风。蒋惠宇老师在学生已完成部分阅读的基础上,带领他们从“读过了”走向“读懂了”。 她带领学生为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人物制作特色名片,理解其形象及对鲁迅的意义。娴熟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阅读后的作业成果,让阅读成果可视化、个性化,真正实现深度阅读与创造性表达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p><p class="ql-block">研途花开 集思广益,凝聚智慧</p> <p class="ql-block"> 课后,全体语文教师移步一楼教研室,展开了以“‘整本书阅读’落地生根”为主题的深度教研活动。语文组各位教师代表畅所欲言,思想的火花在此刻碰撞,教学的智慧在此刻凝聚。未来,语文组将持续优化教研模式,以研促教、以教提质,推动学校语文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学沙龙由语文教研组大组长阳烽老师担任主持人。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书记祝捷提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占比持续提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推进整本书阅读,不仅顺应了新课标改革的方向,更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跳出碎片化阅读的局限,在完整的文本情境中培养逻辑思维、深度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本次的名著导读课采取了同课异构的创新模式,不同教师针对同一个教学主题,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策略和方法进行授课。其精髓在于“比较”、“借鉴”与“反思”,而非评判高下,旨在打破教师个人的思维定式,丰富整个教研组对一本书的理解方式和教学手段。</p> <p class="ql-block"> 学校督学唐冰老师对这次教研活动的开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对今后语文教学重点给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建议将“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组下一阶段的核心教研目标,同时推动该教学模式在全校范围内的规范化推广,把名著阅读打造为具有学科特色的优质课型。</p> <p class="ql-block"> 蒸阳学校初中部刘介红校长指出: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不是孤立的阅读材料,而是中考考点、题型和答题方法的“母体”与“范例”。中考考查的语文能力,全部蕴含在课文的深度挖掘之中。将课文教学与中考结合,本质上是用中考的“标”来反思教学的“效”,用课文的“根”来滋养能力的“树”。它要求教师做“研究者”:深度研读课标、考纲和教材;做“设计师”:将考点巧妙融入日常教学设计;做“引路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实现从“学会一篇”到“会解一类”的跨越。通过这样的深度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可以得到提升,学生在扎实的文本研读中真正做到提升语文素养,实现“鱼”与“熊掌”的兼得。</p> <p class="ql-block"> 蒸阳学校校长曾珍跃提出:教师评课应以专业和严谨的态度,发现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和可改进之处。这是一种建设性的、旨在帮助对方成长的“挑刺”。它的出发点不是批评,而是“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好”。从而推动教研活动的“去伪存真”,从“表演”和“捧场”回归到“研究”和“成长”的本质。这样的评课可能会让初参与者感到“压力山大”,但长远来看,它才是教师专业成长最肥沃的土壤。教育的进步,正需要这份敢于直面问题、精益求精的勇气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第三章:</p><p class="ql-block"> 经验分享 深耕阅读,聚力前行</p><p class="ql-block"> 蒸阳学校办公室主任谭莲老师分享了“让任务成为整本书阅读的导航图”。她提出是用高阶任务驱动低阶阅读。当学生不是为了“答题”而读,而是为了“完成一个项目、解决一个问题、创造一件作品”而读时,他们的阅读动机、思维深度和综合素养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这些任务,正是通往深度阅读的一座座桥梁。</p><p class="ql-block">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贺小兰老师分享了趣味阅读推进法:</p><p class="ql-block">1️⃣阅读打卡:用每日小任务培养阅读习惯;</p><p class="ql-block">2️⃣读书小问答:用问题链引导深度思考;</p><p class="ql-block">3️⃣阅读朋友圈打卡:组队阅读,互相监督激励;</p><p class="ql-block">4️⃣情境小剧场:用角色扮演还原文本场景;</p><p class="ql-block">5️⃣阅读进度表:设计可视化的进度追踪表,让学生自主记录阅读章节、标注疑问点,既能清晰把控整本书的阅读节奏,也方便后续针对性复盘。</p><p class="ql-block"> 蒸阳学校初中部副校长曹娟分享了优化阅读评价方式:把评价从“只看结果”转向“关注过程”,打造“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流程评价体系——让评价有依据、有梯度,既能看见学生的进步,也能精准定位提升方向。</p> <p class="ql-block"> 活动尾声,“家长”代表欧阳勇老师发言。他将“挑刺”定义为宝贵资源。他告诉自己的女儿,也正是本次为我们展示一堂优质示范课的欧阳雨悦老师:同仁们指出的不足,不是攻击,而是帮助你发现盲点、加速成长的“礼物”。一个教师的快速成长,恰恰依赖于这些真诚的、建设性的反馈。<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轻教师应当培养开放、谦逊、坚韧的成长型思维。</span></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与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寻根。它让我们看到,当师生共同沉浸于一部完整的经典时,所激发出的思维能量和情感温度是无可替代的。我们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或许正是要努力创造一片土壤,让今天的学生能够理解那“夕照”中的“朝花”为何依然如此绚烂。</p><p class="ql-block"> 我们相信,播下一颗经典的种子,终将在学生生命中长成一片人文的森林。语文组的全体教师将继续携手同行,在整本书阅读的广袤原野上,深耕不辍,静待每一朵“朝花”的盛放。</p> <p class="ql-block"> 编辑:邓治 陈仪</p><p class="ql-block"> 图片:欧湘荣</p><p class="ql-block"> 审核:阳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