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见到它们时,心就静了。两颗圆润的石头嵌在深灰色的岩层里,像是大地沉睡千年后睁开的眼睛。红白相间的螺旋纹路缓缓流转,不像是雕刻,倒像是时间自己走出来的痕迹。没人说得清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就像没人能说清风为何绕山而行、水为何顺势而流。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有些东西生来就带着故事,只是等着被人看见。</p> <p class="ql-block">朋友从掌心托出那块黑石,动作轻得像在递一件信物。中间那颗圆形物在放大镜下更显神秘,纹路一圈圈往外延展,仿佛能吸住目光,让人忍不住想顺着它一直看进深处。他说这是从高原矿脉里带回来的原矿,未经打磨,却已透出温润的光。我接过时指尖微颤——不是因为重量,而是那种被岁月凝视的感觉,沉甸甸地落在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我把两颗采下来的珠胚放在指间轻轻摩挲。它们大小相近,纹路却各有不同,像双生却不雷同的命运。阳光斜照进来,打在那螺旋的纹路上,竟泛出一种近乎呼吸般的韵律。有人问我为何执着于这些石头,我说不清,只觉得它们不像被制造出来的,更像是被唤醒的。每一颗都藏着一段沉默的时光,等一个愿意倾听的人。</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把新做好的天然原矿天珠倒进金属碗里,哗啦一声,像是打开了某个古老的密码。灰、黄、红、黑,各色珠子挤在一起,表面光滑,纹理天然,像极了星图落进了人间。地毯的粗粝衬得它们更加精致,我坐在那儿看了很久,忽然觉得这不像在做饰品,倒像在整理天地遗落的言语。</p> <p class="ql-block">我把成品排开在案上,一排排静静躺着。每颗珠心的同心圆都不一样,有的如烈火缠绕,有的似霜雪凝结,银灰与赤黑交错,像是不同灵魂的印记。这些不是流水线上的复制品,而是从原矿中一点点剥离、打磨、唤醒的生命。有人问“天珠”究竟特别在哪,我想,大概就在于它不完美却独一无二的呼吸感。</p> <p class="ql-block">掌心里那颗小珠泛着微光,金属般的光泽下是层层递进的螺旋纹。它不大,却压得住手心的温度。这是我最喜欢的状态——刚做完一颗,还没来得及装盒,就先自己看一眼。那种从粗糙到圆润的过程,不只是石头的变化,也是我的心境。每一次打磨,都是对耐心的叩问,也是对美的重新理解。</p> <p class="ql-block">四颗珠子搁在毛绒布面上,像四个沉睡的小宇宙。棕色的底衬让它们的光泽更柔和,每一道纹路都像是手工刻下的誓言。其实它们并非人工雕琢,而是天然成形后再经人手细细打磨。这种“天成+人为”的结合,正是“石瞳忆”最想表达的态度:尊重自然,也不辜负匠心。</p> <p class="ql-block">我常喜欢单独看一颗珠。光线从顶上洒下来,淡黄与灰交融的渐变纹路便活了起来,螺旋像在缓缓转动。它静止,却又仿佛有生命在里头流转。这样的时刻,我会忘了它是商品,只当它是某种信使,从远古的岩层里跋涉而来,只为与今人目光相接。</p> <p class="ql-block">这条项链是我最近最满意的作品。绿线串起各色螺旋珠,灰、黑、黄、绿交错排列,躺在地毯上像一条蜿蜒的小河。每一颗珠子都来自不同的原矿,却因共同的纹路和工艺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异的和谐。有人戴上后说:“感觉像戴了一段历史。”我笑了,心想,这不正是我们想做的事吗?</p> <p class="ql-block">项链铺在棕褐色织物上,灰白珠身缀着淡淡的黄与褐,纹理如风过沙丘,留下自然的笔触。织物的经纬清晰,衬得珠子更加细腻。这是少有人注意到的细节之美——不是最耀眼的,却是越看越耐看的。就像那些藏在深山里的矿脉,不喧哗,自有声。</p> <p class="ql-block">项链以一颗大圆珠收尾,像是句点,又像是新的起点。各色珠子规则排列,花纹复杂却不杂乱,像一首用石头写成的诗。放在毛绒面上,触感温厚,像是能吸走浮躁。每次做完一条项链,我都习惯这样静静看一会儿,仿佛在确认:我们有没有辜负这块石头本来的样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矿脉中拾起,到指尖成型,再到颈间流转——“石瞳忆”做的从来不只是饰品,而是让那些沉睡在岩石里的古老目光,重新被人看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