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深处的上海地标

微不足道

<p class="ql-block">上海的老建筑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融合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是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名片。很多游客首先打卡多为武康大楼,但上海老克勒常去的却是位于领馆区中心、咫尺之遥的兴国宾馆。来到这里,就象踩进了魔都的老时光。</p> <p class="ql-block">名牌酒店,和平、国际、西郊,都是老上海人如数家珍一样的骄傲,我钟情的兴国宾馆,来头和地位在上海绝对名列前茅。解放初期这里是市委招待处下属的兴国招待所,很多首长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都曾来此下榻。</p> <p class="ql-block">兴国宾馆被华山路、兴国路和湖南路环绕,这片区域历史上被称为"太古圈"。从英商洋行到国宾馆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见证了上海大半个世纪的变迁,</span>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兴国路上一众花园住宅,多集中在宾馆院内,高高的铁栅栏把车水马龙、市井喧嚣冷冷地隔绝在外。在兴国路上用脚步丈量上海的魅力,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每一步,都是与魔都的深情对话。</p> <p class="ql-block">兴国路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上海眼中幽谧惬意的“上只角”街区,</span>极富小资情调,周边大马路华灯通亮、人群接踵、这里却宁逸悠然,与外界保持着矜持的、贵族般的距离。悠久的历史建筑,不凡的名人往事和美丽的梧桐树,形成其独特的安静气质。</p> <p class="ql-block">兴国宾馆以其风格各异的别墅群成为上海“太古圈”的标志性建筑,是感受上海近代历史与城市魅力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一号楼由从未来过中国的世界建筑大师可列夫•威廉•埃利斯爵士设计并隔洋远程指导建造。幽静端庄,楼层高深(三楼的层高改建成二楼),后立面气派,尤其是采用纯铜皮做屋顶而风格迥异、超凡脱俗。上世纪50年代,毛爷爷和夫人曾多次在此居住。抗战胜利后,据说常凯申多次在此设宴招待各国政要。</p> <p class="ql-block">一号楼系二层混合结构,仿英国帕拉第奥式建筑,建筑屋面系铜板铺筑,是上海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的“铜房子”。整座建筑有两根方形挺拔的附墙砖烟囱穿出屋面,建筑立面简洁典雅。该建筑前有开阔的嫩绿草坪,院内古木葱茏,一棵百年香樟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景色怡人。</p> <p class="ql-block">南侧坐拥2000平方米的大草坪,两株百年香樟并排生长、相扶相拥,形成了近50米的巨型伞形冠幅,生动诠释了真正的“百年好合”。身后这棵,据植物学家考察,可能是全亚洲最大的香樟树。</p> <p class="ql-block">百年香樟如绿色巨伞,枝桠肆意舒展,将阳光剪成细碎的金箔,在林间地面、树干苔藓上跳跃闪烁。微风掠过,叶浪起伏,光影随之轻晃,仿佛时光都在此刻慢了下来,百年的沧桑与当下的明媚交融,满是静谧又治愈的氛围感。</p> <p class="ql-block">六号楼,砖木结构假三层,坐北朝南,四坡屋面,铺灰色板瓦,南侧屋面上开设一长条形天窗作屋顶层的采光及通风之用。两端房间呈圆形,东侧设两层圆形阳光室,围水泥护栏,西段有一层圆形起居室,二层为露天平台,混凝土宝瓶栏杆。主建筑两层朝南设大面积玻璃门窗。屋面做成跌坡形,山墙檐口曲折,层次丰富。东侧设二层圆形阳光室,西端有一层圆形起居室,二层为带混凝土宝瓶栏杆的露天平台,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朝南的大面积玻璃窗引入充足光线,跌坡形屋面与曲折的山墙檐口相互呼应,让整栋建筑在庄重中透着活泼,法式浪漫与历史沉淀的完美融合,使其成为兴国路沿线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1999年被列为上海近代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站在六号楼前,圆形阳光室的弧线与宝瓶栏杆的精致细节,依然能让人感受到百年前的法式浪漫:优秀历史建筑不仅是凝固的艺术,更是城市记忆的活化石。wg期间,张春桥在这里办公,时称“张办”。</p> <p class="ql-block">老酒店最珍贵的资产,从来不是过时的家具,而是刻在建筑里的“时间密码”。</p> <p class="ql-block">“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次第盛放,幽香弥漫。漫步新厦老墅间,仿佛置身时空之外,心境悠远。</p> <p class="ql-block">二号楼建于1925年,系英国维多利亚滨海建筑风格,假三层砖木结构花园住宅,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南立面顶部由标志性的双坡屋面山墙和一座四坡屋面歇山顶组合而成,山墙及歇山部分用垂直黑色细木条装饰,三座三孔和单孔烟囱为建筑平添了层次感和生动的气息。一、二层为连续卷廊,二层弧形卷廊有清水红砖图案,窗框窗边饰以清水红砖齿形装饰,底层有九个开间的拱形柱廊,每间均有券心石。北立面半圆形玻璃砖墙楼梯间为建筑提供了充足而自然的采光,使得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二号楼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建筑本身,更在于它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意义。它是上海从近代走向现代的见证者,也是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对于建筑爱好者和历史文化研究者而言,这里是探索上海近代建筑史的重要样本;对于普通游客来说,这里则是感受上海独特魅力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市区内最大的草坪场地</p> <p class="ql-block">兴国宾馆7号楼(回峰楼)是上海近代建筑遗产中的经典之作。由英商德和洋行于20世纪30年代设计建造。砖木结构的假三层英式花园别墅,以其独特的屋顶造型和乡村别墅风格著称,南面底层采用落地长窗设计,二层平台配有混凝土镂花栏杆,陡坡红瓦屋面开有三扇老虎窗,两座红砖清水烟囱带有英国建筑特有的多边曲折装饰,外墙则以水泥砂浆刷面,山墙部分干粘小河卵石,整体融合自然环境与欧式风情。1949年后成为上海市首任市长陈毅驻地,2015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八号楼依然是上海市领导会晤重要外宾高规格接待场所,上海﹣台北双城论坛的欢迎晚宴就曾在此举行。现在也对广大群众开放,刚刚那对新婚夫妻就是在此设席宴请宾客。</p> <p class="ql-block">兴国宾馆大厨追随时令,美景、美食、美皿在这里不期而遇,<span style="font-size:18px;">鸡汤选</span>用九华山土鸡,凭借其优质的肉质,有其独有浓郁醇厚的鲜美,被评<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3上海地标美食”之一。呡上一口,</span>喉底回甘似衔住一缕江南烟雨,暖意从胃腑漫至指尖。</p> <p class="ql-block">酱门腔。</p> <p class="ql-block">拌三丝。</p> <p class="ql-block">头顶有梧桐的地方,才是上海。在这里,梧桐树与老洋房构成了上海独特的城市景观,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特征,也承载了上海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气质,兴国宾馆,如此这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