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期)阳光姐姐周五晚公益读书活动花絮20251031

阳光姐姐

<p class="ql-block">慢一点,静下来</p><p class="ql-block">让心跟上前行的脚步</p><p class="ql-block">让脚步等等心灵的呼唤</p><p class="ql-block">和谐前行 优雅到老</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共读 分享 践行</p><p class="ql-block">阳光姐姐周五晚公益读书活动</p><p class="ql-block">欢迎你的加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把自己重养一遍》第1章“长大后,慷慨宴请小时候的自己”3-4小节)</p><p class="ql-block">一、冥想分享</p><p class="ql-block">1.今天坐得离高老师近,感觉到像太阳照在身上一样温暖,吸进的是美好、阳光、温暖,呼出的就是一口气,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p><p class="ql-block">2.感受身体在吐故纳新,吸进新鲜养分,呼出废气杂念,心想“我还好好地活着,还能把控自己的人生就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3.一边呼吸一直想着“吸入美好、吐出烦恼”,很有效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读书分享</p><p class="ql-block">1.生二胎之前,以为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会不费吹灰之力地养好二宝,结果老二因为新生儿黄疸,听医生的话进温箱做蓝光治疗,跟老大小时候一样。同样的事情没有相同的答案。我以为我能做好,但我不是神,并不完美,我接纳自己,也接纳孩子,哪怕她不是我期望的样子。</p><p class="ql-block">2.爱自己不只是用金钱来满足,适度的物质补偿是应该的。健康快乐是每个人的需求,但我认为养孩子不能像作者那样标准化,太用心、太精细,这样容易产生焦虑。健康方式不是固化的,活的是情操和心境。</p><p class="ql-block">3.没学习之前以讨好型模式处事,现在能看到对方的情绪,再觉察自己。</p><p class="ql-block">4.生老大时没有给足心理营养,现在用写鼓励贴的方式补给她。</p><p class="ql-block">5.P22“你也不用那么拼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人生很长,省着用自己。”这句话我理解的是:父母不是帮他计划好未来要如何生活,而是引导和帮助他有能力去计划将来的生活。父母提的要求孩子达不到时,把希望就放在那里,不必“既要还要都要”。</p><p class="ql-block">6.父母的格局和认知是孩子的天花板,父母学习如果不走在前面,赶不上孩子的成长速度。优秀除了学习好还要有良好品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老师点评:父母的认知是孩子的天花板还是下线,要看在什么阶段。孩子早期可能是天花板,后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可能就是下线,因为父母永远无法赶上孩子的成长。父母缺的是对孩子的了解,把他的兴趣、特长引导出来,再扩散成为他的内驱力。很多父母推着孩子跑,甚至踢着孩子跑,最后孩子厌学、拒学,这个现象不是原因是结果。不要紧,父母要学爱迪生妈妈的博大,承托住孩子,允许他慢慢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P26很认同对社区的建议,曾经我经历过书中的情景。产后抑郁、婆媳关系恶化从生孩子那一刻就开始了。生老大是做足了准备,但后来还是打个措手不及。孩子最需要的是一个快乐的妈妈,妈妈快乐孩子才会快乐。</p><p class="ql-block">8.有个疑问:“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说小时候怎么活长大就会怎么活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老师点评:从人生成长规律来看,三岁和七岁是两个关键节点。三岁之前是一个人的内核---安全感、依恋模式、关系互动模式等形成的关键时期,七岁时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认知框架已大致定格,人格水平决定了他一生的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不可能三角”是动态的,不要固定思维模式。人生六大平衡是健康、家庭、事业、财富、人际关系和成长。在孩子的不同阶段找到动态的平衡点,在快乐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看到第四节标题“你先是自己,然后才是任何人”,想起女儿曾对我写过一句话“你先成为自己,然后再是我的妈妈...”。是女儿让我懂得了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老师点评:《身体知道答案》里面说,身体知道你所有的情绪。怎么疗愈自己?当下所有的烦恼和不舒服,都是疗愈的契机,关键是觉察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认知的四重境界,你处在哪一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活在现在及过去的纠缠中,是受苦状态,有时用疾病来表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知道我不知道”,有觉察了开始改变,是生存状态,读书就是来唤醒觉察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知道我知道”,活在当下去提升精进,是主导状态,自我是一致性的、平衡的,“这样就很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我知道”,开悟状态,认知的至高境界。莫名其妙的快乐,不要任何理由的幸福,完整合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结束联结</p><p class="ql-block"> 谢谢你今晚和我在一起,我的满眼都是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片来源:志愿者天琴 海英 海涛 小五等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文字来源:志愿者乐小丽提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