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晨醒来,手机屏幕上一条凌晨的记录赫然在目:第二天打卡截止“北极星”。看着闪烁的管理员头像,瞬间心头一颤,他们太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他深夜工作的模样——十一点半,万籁俱寂,只有鼠标滚轮轻轻滑动。他凝神审阅着每一篇打卡文字:这篇选材新颖,角度亮眼;这段情感稍显单薄,缺少灵魂共鸣;这篇厉害,寥寥数笔呈现丰富内容……滴答的钟声在静夜里格外清晰,倒计时一分一秒逼近终点,9分,5分,1分35秒!最终,“打卡结束”四个大字定格在屏幕中央,为这场深夜值守画上句点。</p><p class="ql-block"> 这画面,让我蓦然想起去年那个相似的深夜。我在23点50分才仓促上传征文《春风十里,不如有你》。几乎就在下一秒,“加精”的标识与一句暖心的鼓励便直抵眼前。那种心血被瞬间接住、被珍视的感动,至今难忘。我不觉脱口而出:毛泽东的那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在他身上太贴切了。</p> <p class="ql-block"> 鼠标轻轻上滑,一只孤零零的“惊鸿”头像停在截止线外,像只迷路的小鸟透着无助。我下意识想:若是我,定会悄悄为它开一扇门,这不是皆大欢喜的美事吗?心中立马泛起嘀咕:他是不是太过教条死板?一段尘封的往事,也随之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前些时候,我发现一篇满是正能量的佳作,一时兴起便写下欣赏之文分享到圈里。明知此举稍违圈规,却总觉得“灵活变通”无伤大雅,只要利大于弊便好。结果换来的是他义正词严的批判。当时的委屈与气恼,让我决然离开。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想想,也许那不是死板,而是对规则的坚守。就像高考考场上,那个因记错时间迟到一分钟的考生,即便母亲哭着下跪哀求,也未能踏入考场之门。规则的天平容不得半点倾斜,一时的“通融”,或许就是对多数人的不公 。其实,很多时候,对错之分取决于所处的位置。理解这一点后,我心释然。</p><p class="ql-block"> 言归正传,他确实是一位好管理员——既有无私奉献的热忱,更有恪守原则的坚定。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正因为有这些“守夜人”的付出,付出自己的深夜与安眠,付出超越个人好恶的担当,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那份温暖、快乐和美好。</p><p class="ql-block"> 向“回忆青春”圈、“职场圈”“80后圈”所有的管理者们致敬!你们真的太辛苦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