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契丹金钱背后的行军夜话:辽圣宗征东路上的“村户居将”

国民一员

<p class="ql-block">一枚契丹金钱背后的行军夜话:辽圣宗征东路上的“村户居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摩挲着手中这枚边缘略见包浆的金铜合金钱,指尖能清晰触到钱币表面因岁月流转留下的细微凹凸。它并不算硕大,径仅24.17毫米,穿径5.54毫米的方孔端正居中,2.74毫米的厚度让它握在掌心颇有分量,掂一掂,6.8克的重量恰好印证了金铜合铸的扎实质地。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钱体上那四个古朴遒劲的契丹文字——“村户居将”。这短短四字,仿佛一把钥匙,骤然打开了千年前辽代行军路上那个暮色四合的黄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是统和二十八年的十一月,塞北的寒风已经裹着霜气掠过草原与山川。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大军东征,旌旗连绵数十里,马蹄声踏碎了沿途的寂静。作为大辽的征东主帅,辽圣宗身着铠甲,腰间佩剑,纵马走在队伍前列,目光扫过麾下将士。连日行军让不少士兵面带倦色,甲胄上沾着尘土,靴底裹着泥泞,连战马也不时打个响鼻,甩动着疲惫的尾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夕阳渐渐沉向地平线,将天空染成一片浓重的橘红,继而又转为深紫。暮色像潮水般漫上来,吞噬了远处的山峦轮廓,也模糊了脚下的路径。队伍里开始响起细碎的骚动,士兵们纷纷抬头望向天色,眼神里满是掩饰不住的疲惫与焦灼。一名下级军官催马来到主帅跟前,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声音带着些许沙哑:“启禀陛下,天已昏暮,前路尚远,将士们连日跋涉早已人困马乏,敢问今夜何处安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辽圣宗勒住马,抬手遮在眉前望向四周。远处隐约可见一片散落的村落轮廓,袅袅炊烟尚未完全消散,想来是村民们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他沉吟片刻,目光从村落收回,落在跪伏的军官身上,语气带着几分主帅的沉稳,又透着一丝对将士的体恤:“村户居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四字简单明了,却瞬间让周围的将士们精神一振。“找个村子在老百姓家住下算了”——主帅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不过将士们都清楚,“村户居将”并非让全军涌入村民家中,而是主帅与核心将领将借住村中民宅,其余大军则在村子四周扎下营寨,形成拱卫之势。这既是行军驻扎的常规安排,也暗藏着对主帅安全的考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于连日风餐露宿的将士们而言,这样的安排无疑是一种慰藉。若是在野外扎营,寒风吹透帐篷,夜里只能裹着冰冷的被褥,就着硬邦邦的干粮充饥,连一口热水都难以奢求。但若是借住村户家中,不仅能有遮风挡雨的屋檐,更能讨得热水洗脸烫脚——这对于奔波了一天的人来说,简直是莫大的享受。村民们大多淳朴,面对王师到来虽有几分拘谨,却也会主动端出热饭热菜,或是一碗温热的米粥,或是几块刚蒸好的粗粮饼,配上简单的咸菜,也远比干硬的军粮可口得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为何敢如此安心地让主帅住进百姓家中?答案藏在“大辽国境以内”这六个字里。这并非辽军第一次在境内行军驻扎,对于自己国家的子民,将士们向来恪守军纪,借住民宅多会留下些许钱粮作为补偿,极少有滋扰之事。但若是在境外作战,情况便截然不同。异国的村落不仅不会成为安营的选择,反而可能是需要戒备的对象,更谈不上“村户居将”的从容与体恤。这枚钱币上的四个字,恰恰折射出辽代军事制度中“境内”与“境外”的鲜明界限,也藏着大辽对自家子民的一份温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再细观这枚钱币的形制,背面上那“四决上星”的纹饰更是耐人寻味。在辽代钱币中,特殊的星纹、决纹往往与特定的身份、事件相关。“四决”指钱背方孔四角向外延伸出的短纹,如四股水流奔涌而出;“上星”则是方孔上方的一颗小圆点,宛如夜空中的星辰。这种纹饰并非普通钱币所有,更可能是为纪念特定军事行动或由特定身份者铸造。结合“村户居将”的文字与征东的背景,研究者推测,这枚钱币极有可能与辽圣宗此次东征相关,那“上星”恰似主帅的象征,暗合他作为征东统帅的身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千百年过去,当年的行军队伍早已消散在历史的尘埃里,那个借住村户的夜晚也只留下模糊的印记。但这枚金铜钱却穿越时光,将“村户居将”四个字定格下来。它不再仅仅是一枚钱币,更像是一页微缩的辽代史书,承载着行军路上的疲惫与温暖,记录着主帅的决断与军纪的严明,也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草原帝国在金戈铁马之外,与子民相处的温情瞬间。当指尖再次抚过那冰凉的钱体,仿佛还能听见千年前的马蹄声、将士的低语,以及村落里传来的袅袅炊烟与犬吠,交织成一幅生动的辽代行军夜宿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