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月3日晚上6点零6分,来自全省各个县的职工代表陆续抵达井冈山疗休养基地。夜色渐浓,山间微风轻拂,基地灯火温暖,像一盏盏迎接归人的灯。大家放下行李,彼此点头微笑,虽来自不同岗位,却因这一程红色之旅而悄然相连。我站在门口深吸一口气,山里的空气清冽得让人心静——这不仅是一次休养,更像是一场久违的归途。</p> <p class="ql-block">走进省总工会疗休养基地,迎面而来的是一股庄重的气息。右侧墙上,悬挂着习主席的题词,字字千钧,仿佛在提醒我们:这不仅是一次休养,更是一场精神的回归。那一刻,脚步不自觉地放轻了,心却更沉静了。我忽然明白,有些地方,光是走进去,灵魂就会自动肃立。</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多功能厅的窗台上。各县职工代表齐聚一堂,省总工会主任李小龙讲话铿锵有力,讲的是疗休养的意义,更是对一线职工的深切关怀。余干县总工会副主席胡毅则细致地说明纪律要求,语气温和却坚定。会场安静,每个人都认真听着,仿佛在接收一份沉甸甸的嘱托。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是形式,而是一种被看见、被尊重的踏实。</p> <p class="ql-block">会议室里,红色标语高悬,灯光柔和地洒在每个人的脸上。大家专注聆听,有人低头记笔记,有人凝神思索。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是形式,而是一种集体的共鸣——我们虽平凡,却也被看见、被尊重、被呵护。这种温暖,不喧哗,却直抵心底。</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联欢会上,一男一女两位职工代表走上台,手执话筒,唱起《井冈红》。歌声悠扬,带着山野的深情与岁月的厚重,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没有华丽的伴奏,只有真挚的情感,却最打动人心。台下有人轻声跟唱,有人悄悄抹泪。当歌声响起,整个会场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那是属于我们普通劳动者的荣光与深情。</p> <p class="ql-block">“传承红色,唱响经典。”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成了我们这几天的日常。有人清唱《十送红军》,有人朗诵《西江月·井冈山》,每一个音符、每一句词,都像在与历史对话。那一刻,红色不再是书本上的字,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记忆。我站在人群中,忽然觉得,我们这些平凡的劳动者,其实也正延续着某种不灭的火种。</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我们前往井冈山烈士陵园。天空阴沉,松柏肃立,纪念碑巍然矗立,金色大字在灰暗天色下依然耀眼。我们缓步拾级而上,脚步沉重,心更沉重。这里长眠着无数无名英雄,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安宁。每一步台阶,都像踩在历史的脉搏上。</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碑前,我们敬献花圈。花圈缓缓放下,全场默哀。那一刻,山风静止,时间仿佛凝固。我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那些年轻的脸庞,他们也曾是父亲、是儿子、是工友,却选择了最艰难的路。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他们的选择,让今天的我们能站在这里,安然呼吸。</p> <p class="ql-block">默哀毕,大家有序撤离。石阶蜿蜒,两旁绿树成荫,像一条通往记忆深处的隧道。有人低声交谈,有人静静拍照,也有人独自驻足。阳光偶尔穿过云层,洒在台阶上,像是历史在轻轻回应我们的到来。我停下脚步,抬头望了望天,忽然觉得,所谓传承,就是让这份静默的敬意,一代代走下去。</p> <p class="ql-block">走进井冈山博物馆,迎面是一支燃烧的火炬雕塑,青铜基座沉稳厚重,象征着革命火种永不熄灭。馆内陈列着当年的文物、书信、武器,每一件都沉默地讲述着那段艰难探索的岁月。我站在“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展板前,久久不愿离去。那些泛黄的纸页上,写满了理想与牺牲,也写满了普通人如何在绝境中挺直脊梁。</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我们在博物馆前合影。台阶上站成一排,背后是巍峨的建筑和金色的题字,阳光终于破云而出,洒在每个人脸上。那一刻的笑容,纯粹而明亮,像是把红色精神真正装进了心里。我笑着,却眼眶微热——有些旅程,走着走着,心就变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毛主席旧居,那是一座朴素的黄墙灰瓦小屋。门前绿树成荫,几位游客轻声细语地参观。屋内陈设简单,一张床、一张桌、一盏油灯,却让人肃然起敬。就是在这里,伟人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点燃了星星之火。我站在油灯前,仿佛看见那微弱的光,如何照亮了一个民族的黑夜。</p> <p class="ql-block">在黄洋界纪念碑前,红旗猎猎飘扬,基座上刻着“中华民族红色基因代代传”。我们仰头望着,仿佛听见了当年的炮火声。这里曾是井冈山的咽喉要道,红军以少胜多,靠的是信念,是人民的支持,是永不放弃的斗志。我伸手摸了摸石碑,冰冷的石头下,仿佛还跳动着滚烫的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登上火炬广场,雾气缭绕中,两只巨手托举着燃烧的火炬雕塑矗立在台阶之上,庄严而神圣。有人说,这火炬是信仰的象征,是先烈的目光,也是我们前行的灯塔。我默默许愿:愿这份精神,永不熄灭。也愿我们这些平凡的劳动者,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一粒微光。</p> <p class="ql-block">两位职工代表在火炬前合影,笑容灿烂。他们说,这是此行最难忘的瞬间。我看着他们,也看着那团火焰,忽然明白:疗休养不只是放松身心,更是重新点燃自己。我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带着疲惫与压力,却在这里,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重新唤醒。</p> <p class="ql-block">在烈士陵园的台阶上,红色火炬装饰静静燃烧,游客们缓步前行,神情肃穆。阴天的氛围更添几分庄重,仿佛整个井冈山都在低语:记住他们,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我走得很慢,像在陪他们走一段未走完的路。</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龙潭,浓雾笼罩,瀑布从高处飞流直下,撞击岩石的声音如雷贯耳。入口处“龙潭”二字鲜红醒目,几位游客正排队进入。这里没有喧嚣,只有自然的呼吸与历史的回响交织在一起。我站在潭边,水雾扑面,心却异常清明。</p> <p class="ql-block">站在龙潭边,仰望瀑布,水雾扑面而来。巨大的岩石上刻着红色大字,与飞流的白练形成鲜明对比。绿树环绕,空气清冽,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壮美,更是一种生命的奔涌——如革命精神,生生不息。它不靠喧嚣张扬,却自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走进红四军医院旧址,一座古朴的木屋静静伫立。门口“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的牌匾在风中微微泛光。屋内简陋的病床、药柜、手术台,无声诉说着当年的艰难。没有西药,只有草药,战士们靠意志与自然的力量挺了过来。我轻轻走过那条木质走廊,仿佛听见了低低的呻吟与坚定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园中绿植繁茂,标牌清晰,仿佛那些草药仍在默默守护着什么。它们不只是植物,更是那段艰苦岁月的见证者。我蹲下身,看着一株熟悉的金银花,忽然想起我们救援队也曾用它为队员泡茶解暑——原来,有些精神,早已融入日常。</p> <p class="ql-block">黄洋界如今已是风景如画,云雾缭绕,山峦叠翠。可谁曾想,这里曾是红军生死攸关的防线?我们站在观景台上,望着蜿蜒山路,仿佛看见当年的哨兵在风雪中坚守,听见号角声在山谷回荡。和平来之不易,而守护它的人,从来都不只是历史书里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群山起伏,绿意盎然。云雾在山腰缠绕,像一条条飘动的丝带。栏杆外,是万丈深渊,也是无限希望。我们静静站着,感受着这份宁静背后的惊心动魄。我掏出手机拍下这张照片,不是为了炫耀风景,而是想记住:这片土地,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护。</p> <p class="ql-block">岗哨土沟</p> <p class="ql-block">上饶市总工会优秀技术工人(一线职工)疗休养活动座谈交流会、先后由余干县工会副主席胡毅讲读了党中央十五五规划和弋阳县谢叠山中学周松林党支部书记讲述了故乡方志敏的故事、并且把三项纪律,六项注意用到学校去</p> <p class="ql-block">最后各县(一线职工)代表一一发言</p> <p class="ql-block">发言结束后,总工会邀请老师组织大家一同学习编辑草鞋,个个仔细认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