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加强校内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东升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在这片孕育智慧与灵感的校园里,“巧思妙贴”不再仅是一句口号,而成为课堂深处悄然萌发的教育诗篇。</p> <p class="ql-block"> 课堂从一个小小的魔法启程。鲍玉玲老师立于讲台前,轻轻一挥教具,将几根废弃的树枝与一团朴素的黏土,幻化成一件灵动的装饰品。孩子们的眼眸霎时被点亮,如同夜空中初绽的星火。这节课,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创造的启蒙——她用巧思,贴住了童心对美的渴望。教室里静谧无声,却涌动着按捺不住的兴奋,那一颗颗跃动的思维,正悄然破土,向光生长。</p> <p class="ql-block"> 鲍玉玲老师继续在黑板前娓娓道来,投影的光影如思绪流淌,知识点在屏幕上缓缓铺展,仿佛与心灵低语。孩子们坐姿端正,目光追随着光与声的轨迹,也追随着那份温柔而坚定的引导。窗外阳光穿过帘隙,洒在课桌之上,为书本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辉。那一刻,仿佛能看见他们脑中的思维如藤蔓攀援,伸展着,触碰着那些未曾相识的概念。她并未惊扰这份沉静,只是放缓语调,让每一句话都如种子般,稳稳落入心田。</p> <p class="ql-block"> “谁能说说,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的废弃物品有哪些?”话音未落,一只只小手便高高举起,像春日里争相破土的新苗。她点了前排的女孩,女孩清脆作答:“有空的瓶子!”话音刚落,身旁的小男孩便迫不及待地接道:“还有我们吃剩的橘子皮!”童言无忌,却藏着最本真的创造潜能。原来,巧思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被轻轻唤醒的灵光——只要给予一个支点,孩子便能用想象撬动世界。</p> <p class="ql-block"> 教室后方,几位听课教师静坐聆听,笔尖在纸上沙沙游走,如春蚕咀嚼桑叶,细致而专注。真正打动人心的,或许并非教案的精巧,而是此刻教室里真实发生的奇迹——孩子们眼中的光,是任何教学设计都无法复制的生命律动。他们记录的是课堂流程,而我看见的,是一颗颗心灵正挣脱束缚,自由飞翔。这,正是“巧思妙贴”的真实写照:用巧思点燃思维,用真诚贴合成长。</p> <p class="ql-block"> 进入动手创作环节,教室瞬间化身为一座充满生机的童创工坊。彩纸被剪成花瓣的模样,胶水瓶在小手中传递,剪刀在指尖灵巧翻飞。有人低头专注折纸,有人悄悄与同桌分享灵感:“你看,我把纸巾变成花!”“我做的兔子耳朵会动!”桌角堆着水杯与书包,生活气息浓郁,却丝毫不减专注与欢愉。我缓步走过每一张课桌,看他们用双手将奇思妙想化为现实——那一刻豁然明白,“巧思妙贴”不只是墙上的一句标语,更是深深贴在孩子们心上的信念:只要敢想,万物皆可重生。</p> <p class="ql-block">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正面临全新挑战,唯有持续学习与反思,方能与时俱进。公开课,正是发现问题、凝聚智慧、共研共进的重要契机。未来,东升学校各科教师将持续探索创新路径,深耕教学实践,以巧思促教学,以实研贴成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p> <p class="ql-block">一校一审:教导处</p>
<p class="ql-block">二校二审:李朝友</p>
<p class="ql-block">三校三审:汪志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