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音乐剧《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版音乐会世界巡演上海站,11.4在上海大剧院首演。</p> <p class="ql-block">举办方精心设计的纪念票</p> <p class="ql-block">取材于维克多·雨果同名小说,由阿兰·鲍伯利和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创作,卡梅隆·麦金托什制作出品的英文音乐剧《悲惨世界》,1985年在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首演,不仅是伦敦西区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还到访53个国家及地区的442座城市,拥有22种语言版本,吸引超过1.3亿观众,斩获180余项戏剧大奖。</p> <p class="ql-block">灯光暗下,交响乐队奏响恢弘序曲,木质街垒造型的灯架在舞台中央缓缓升起。冷白与暖黄光束交错,将观众拉入十九世纪的巴黎街头,一段关于爱与救赎的传奇自此开启。</p> <p class="ql-block">剧照 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当《带他回家》的旋律流淌,冉阿让沉稳亮相,醇厚嗓音裹挟着牵挂与期盼,将角色的挣扎与坚守诠释得淋漓尽致,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芳汀”以清亮声线唱响《我曾有梦》,隐忍的力量直抵人心,让台下观众难掩激动。</p> <p class="ql-block">从数百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专属“上海站”珂赛特,更以纯净通透的童声演绎《云端城堡》,让雨果笔下苦难中守望希望的小孤女形象瞬间鲜活。</p> <p class="ql-block">剧照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一曲曲承载角色命运与时代悲欢的旋律接连响起。</p> <p class="ql-block">剧照 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除了旋律与演绎的震撼,此次音乐会版的舞美灯光设计同样为演出增色不少。战斗场景中,急促闪烁的冷色光影交织穿梭,精准模拟出枪林弹雨的紧张对峙,让观众仿佛置身巴黎街头的抗争现场;演员独唱时,暖黄光晕温柔包裹周身,光线随歌声起伏明暗,将角色深藏的悲喜、执念与期盼细腻渲染,让情感传递更具穿透力。</p> <p class="ql-block">演出中几乎每个经典唱段最后一个音符刚刚落下,观众便迫不及待送上欢呼与掌声,持久而热烈。</p> <p class="ql-block">精彩的谢幕</p> <p class="ql-block">沙威 警察探长</p> <p class="ql-block">珂赛特</p><p class="ql-block">冉阿让的养女,与马吕斯相爱。</p> <p class="ql-block">两位冉阿让带来王炸返场</p> <p class="ql-block">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悲惨世界》同样是一部拓宽了认知范围的作品。从2002年的“相遇”到23年后的“重逢”,《悲惨世界》见证了音乐剧在中国演出市场起航,经过十几年高速成长,中国音乐剧行业走向成熟,上海始终是音乐剧市场发展浪潮的前沿阵地,是面朝大海的文化码头。诚如麦金托什所说:“23年前《悲惨世界》在沪首演时创造了历史,当它在2025年迎来40周年的时刻重返中国,这是值得纪念的。”这将为上海的城市文化名片再添星光,吸引海内外游客和观众为一部戏奔赴一座城。</p> <p class="ql-block">在现场我也被接受了采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