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兴庆区自乐班文艺成果展演,黄河情艺术团展演成功并获荣誉奖。

独角兽的视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舞台上的灯光温柔地洒落,我站在银川市兴庆区自乐班文艺成果展演的现场,耳边是熟悉的乡音与旋律。主持人手持麦克风,沉稳地报幕,声音里透着自豪。台侧那位穿白色长裙的女士静静伫立,像一朵悄然绽放的花,等待着属于她的时刻。红色幕布上写着活动名称,字字鲜亮,仿佛把整座城市的热情都凝聚在了这一刻。台前的椅子旁,三弦、二胡静静倚靠,仿佛也在倾听这场属于民间艺术的盛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演出落下帷幕,掌声如潮水般涌来。各艺术团陆续登台,领取那份沉甸甸的荣誉证书。人们身着传统服饰,衣袂翩跹,笑容里藏着多年坚持的酸甜苦辣。那一刻,他们不是普通的爱好者,而是文化的传承者。灯光柔和地打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一种庄重而温暖的光晕。我忽然明白,这不仅是一场展演,更是一次对热爱的加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黄河情艺术团队长马春风走上舞台时,我的心微微颤了一下。她穿着白色蕾丝上衣,裙摆轻扬,双手稳稳捧着那本红底金字的荣誉证书,像捧着一颗滚烫的心。她笑得从容而明亮,仿佛这些年风雨无阻的排练、奔波、组织,都在这一刻化作了值得。幕布上的“自乐班文艺成果”几个大字,像是为她、为这个团队写下的注脚——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乐以载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舞台中央,三位获奖者并肩而立。中间的白衣女士笑意盈盈,手中的证书红得热烈;左边那位身着蓝色民族服饰的女子,眉眼间透着西北女子的爽朗;右边的男士西装笔挺,神情庄重。他们没有太多言语,但那份喜悦从眼神里溢出来,感染着台下的每一个人。这份荣誉,不属于某一个人,而属于所有在业余时间仍愿意为艺术驻足的灵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她站在聚光灯下,礼服优雅,袖口的蕾丝在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胸前那朵红花像一颗跳动的心。她手中的荣誉证书金边熠熠,仿佛不只是纸张,而是岁月的回响。那一刻,她不是在领奖,而是在接受一座城市对热爱的致敬。我知道,在无数个清晨与黄昏,她曾和伙伴们一遍遍打磨唱腔、调整队形,只为让传统的声音多响一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奖品是一台先科牌大音箱,纸箱上印着“SAST先科”和“始创1984”的字样,下面还写着“兴庆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赠 立屏音箱一套”。这不仅仅是一台设备,更是支持的象征。从此,他们的歌声会有更响亮的回音,他们的旋律能传得更远。我仿佛已经听见,那音箱里传出的秦腔、花儿、小调,在街巷间流淌,在黄河岸边回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