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什么是留给孩子最好的家产</p><p class="ql-block"> 蔡圣庚 </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和大家聊一个话题:什么是留给孩子最好的家产?很多人会想到是存款,也有人想到是房子,也有人想到金银,也有人想到是地产。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真正能护佑孩子一生的,是更珍贵的东西。我认为下面四样才是最值得传给后代的东西</p><p class="ql-block">一、积善立家</p><p class="ql-block">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p><p class="ql-block"> 大家可能知道,营前有个地方叫蔡家城,就在营前中学后面,清朝嘉庆年间,这里有个书生叫蔡家玕,家境贫寒却心地善良。一天他路过太傅街(现在叫营前街),见地上有个绣着牡丹的锦囊,拾取打开一看,大吃一惊:竟是五十两银元宝和一张欠条!这在当时可是能救急的大钱。失主一定非常着急,他想起父母“别人的东西不能要”的教诲,就蹲在原地,一直等了几个时辰,直到一个中年妇人哭着找来,说这是给丈夫治病的救命钱。蔡家玕核对清楚,原封不动归还了锦囊。妇人要分他银子,他说:“我要是图钱,就不会在这儿等了。”</p><p class="ql-block"> 这事传到知县许师贤耳中,许师贤深为感动,后来在蔡家玕赶考时多有相助。更巧的是,半年后蔡家玕进京赶考,盘缠被偷,正急得打转时,竟遇到了那位妇人——她丈夫病好后做起了布庄生意,已成了远近闻名的布商。布商拉着他进店,补齐了盘缠,笑着说:“当初你救了我们,现在该我们帮你了。”后来,蔡家玕考中进士、翰林,成了监察御史,一生为官清廉,受百姓称颂。</p><p class="ql-block"> 两百多年过去,蔡许两家的后辈仍有往来,江西《今朝》、山西《偏头关》《忻州日报》都曾报道过这段情谊。蔡家玕常说:“一点善念,说不定就结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缘。” 你看,这世间的温暖,就藏在“积善”“不贪”和“坚守”里。</p><p class="ql-block"> “善能生福”,这话不假。帮迷路的孩子指个路,给街头老人递杯热水,看似小事,却能暖人心。当善良成了习惯,身边的人也会被感染,路自然越走越宽。积善,是立家的根。</p><p class="ql-block">二、勤俭兴家</p><p class="ql-block"> 勤俭是传给子孙的又一珍贵的财宝。</p><p class="ql-block"> 不知你有没听过这么个故事:有个老人,家财万贯,可儿子从小大手大脚,母亲怎么劝都没用。儿子成家后依旧挥霍,没过多久就把家底败光了。直到家道中落,他才醒悟过来,后悔不已,终于明白“勤俭相辅”的道理,为了警示自己,他在自家门楣上重新挂上“勤俭持家”的牌匾,凡事精打细算,日子又慢慢好起来。</p><p class="ql-block"> 现在日子富了,可勤俭的道理没过时。随意浪费粮食、不珍惜水电,看似小事,积少成多就是一大笔开支;反过来,把钱花在刀刃上,珍惜每一份资源,不仅能省开支,更能养出规划生活的智慧。就像盖房子,一砖一瓦攒起来,才能立得稳。勤俭,是兴家的梁。</p><p class="ql-block">三、孝顺治家</p><p class="ql-block"> 古人说“孝门一开,百福俱来”。这话很有道理,三国时有个叫陆绩的孩子,年仅6岁,有一次随父亲去拜见很有权势的诸侯袁术。袁术在宴席上热情地款待了他们,陆绩发现桌上的蜜橘特别好吃,就悄悄藏了几个,被袁术看见了,袁术就笑他贪吃,陆绩却解释说:“这橘子太甜了,我想带给母亲尝尝。” 小小年纪有这份心,袁术都感动了,赞叹陆绩“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父母用青春和汗水为我们撑起一片天,孝顺不是口号,是给长辈端杯茶、捶捶背,是把他们放在心上。一个家里,晚辈孝,长辈安,氛围就暖,福气自然来。孝顺,是治家的魂。</p><p class="ql-block">四、读书传家</p><p class="ql-block">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读书,是传家的宝。对这点,我想谈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p><p class="ql-block"> 1974年我高中毕业,那时候没高考,回乡参加劳动。白天干完活,晚上还有空余的时间,我就组织社员学文件,要么就招呼附近的孩子一起听故事,孩子们都很开心,后来我就想到能否办个幼儿班把大家组织起来学点东西?说干就干,没有书就动员大家捐、或我自己买,报纸就用生产队的《江西日报》《参考消息》,场所就找一个小厅扫扫干净,摆上桌凳,名字就叫“苗苗班”。十来个孩子聚在一起,读书、看报、唱歌、讲故事,热闹得很。后来营前公社团委还组织团员干部来参观过。虽然苗苗班办了不到一年,我就被聘为营前中学代课教师离开了生产队,“苗苗班”也停办了,但每个孩子都从此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长大后都对这段短暂而美好时光非常怀念。后来,从苗苗班出来的孩子,有当中学高级教师的,有当局级干部的,有任师级军官的,还有在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工作的。</p><p class="ql-block">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读书不一定能让人大富大贵,但能让人出言有尺、做事有余,迷茫时能找到方向。我受益于读书,也希望把这份家风传下去。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难长久。读书,是传家的宝。</p><p class="ql-block"> 各位父老乡亲,家道兴衰,在人为不在天命;家族福气,在德行不在财富。积善立家、勤俭兴家、孝顺治家、读书传家——这些良好的家风,才是留给孩子最好的家产。它无形无色,却能伴孩子一生,给他们力量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请大家举起右手,和我一起宣誓:</p><p class="ql-block"> 我志愿言传身教,教育晚辈,以积善立家,以勤俭兴家,以忠孝治家,以读书传家,让好家风照亮我们美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 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儿,祝大家健康快乐,家庭幸福!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9日,在上犹县营前镇下湾村一老一小幸福院的讲课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