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劳动实践】冬藏储能,劳以育美——跟着二十四节气去劳动之“立冬”

银川市西夏区第三小学

<p class="ql-block">  每年11月7~8日,太阳位于黄经225°时是立冬节气,这是象征冬季来临的节气,冬之始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始建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如果说秋天的美是绚烂斑斓的,那么冬天的美就是静谧安然的。忽而立冬,至此,我们与秋天告别,与冬天相拥。</p> <p class="ql-block">  立冬时来何必问,见寒气,含藏收蕴。犹渡三江阵。去舟淌水,进退知方寸。炉鼎烹茶烘焙引,随梦入心勤添润。云散开天运。浪徐波渺,任尔烟消遁。</p><p class="ql-block"> 立冬,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冬是终了,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黄帝内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记述农作物生长过程,亦是人类生命运行节律的凝练。《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说文》云:“冬,四时尽也。”虫蛇伏藏,蛰兽沉眠,万木萧索,天地去繁就简,抱朴守拙,一岁终而一岁始。</p><p class="ql-block"> 世间万物于初冬的銮铃中肃立,那些喧阗了一整个秋日的“园林客卿”,从簌簌的叶到娟媚的花,都好整以暇地收拾起绚烂的色彩,预备还归天地一个朴质澄澈。</p> 立冬物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立冬一年中寒潮过程最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气温下降最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立冬有三候</p> 立冬习俗 吃饺子 <p class="ql-block">  有句谚语叫“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p> 酿黄酒 <p class="ql-block">  因为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p> 祭祀 <p class="ql-block">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会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p> 立冬|补冬 饮食里的补冬仪式 <p class="ql-block">  北方人必吃一碗胖乎乎的饺子!形似耳朵的模样藏着“吃了不冻耳”的巧思,恰逢“秋冬交子之时”,咬一口满是暖意在舌尖~南方人的暖冬是炖锅给的!羊肉炉、姜母鸭、四物鸡咕嘟冒泡,当归、党参裹着肉香,一口驱寒又强身;还有“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的讲究,生葱咬下去,把湿寒都挡在门外。地域不同饮食也大不相同。</p> 古人的立冬仪式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立冬是重要的时节,人们会举行祭祖活动,以缅怀祖先,祈求祖先庇佑家族平安、丰收。仪式后,家族成员会聚在一起宴饮,享受丰盛的菜肴,联络亲情,同时庆祝收获,迎接冬季的到来 。还有扫疥、酿黄酒、观风向等等。“扫疥”指的是在立冬这一天,用各种药材煮水洗澡,据说可以去除身上的疥疮,预防冬季皮肤病,保证身体健康,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寒冬 。</p> 三小学子陪你暖冬启新 <p class="ql-block">  寒风渐起,立冬已至。在这个藏物纳福、积蓄能量的节气里,三小学子以劳动为笔,绘就了一幅生动的暖冬画卷,用亲手创造的美好,为这个冬天注入了满满活力。</p> <p class="ql-block">  教室里,同学们化身“节气小画师”,一笔一画勾勒立冬的故事。手抄报上,水墨晕染的寒梅绽放在枝头,工整的字迹记录着“立冬补冬”的民俗,还有可爱的饺子、储蓄的粮食图案,每一份作品都藏着对节气的理解与热爱,让传统文化在笔尖流转。</p> <p class="ql-block">  手工角里,创意更是点亮了冬日。有的同学用彩纸折出胖乎乎的“饺子”挂饰,有的用黏土捏出憨态可掬的冬日小动物,还有的将落叶、松果做成节气装饰画。指尖翻飞间,平凡的材料变成了充满温度的作品,也让劳动的快乐在校园里悄悄蔓延。</p> <p class="ql-block"> 这个立冬,三小学子用手抄报传承文化,用手工作品点亮创意,用包饺子感受生活。劳动的汗水里,藏着对冬天的期待;亲手创造的美好中,满是成长的喜悦。这个冬天,因劳动而温暖,因实践而精彩! </p> <p class="ql-block">  最热闹的当属学生们的“包饺子小课堂”。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围坐在一起,学习揉面、擀皮、包馅。虽然手法略显生疏,有的饺子“肚子”鼓鼓,有的形状可爱,但大家笑着、学着,感受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咬下一口,不仅暖了胃,更暖了心——这是劳动的味道,也是立冬独有的幸福滋味。</p> <p class="ql-block">  立冬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寒冷和萧瑟,更在于它带来的温暖与希望,让我们在这个节气里共同迎接一个美好的冬日。</p> <p class="ql-block">编辑:任梦瑶</p><p class="ql-block">初审:杨洋</p><p class="ql-block">终审:马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