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晋升的甘与苦

独立寒秋(^~^)

<p class="ql-block"> 职称晋升的甘与苦</p><p class="ql-block"> 王治利(陕西府谷)</p><p class="ql-block"> 职称评审牵动着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身心。在众多人才汇聚的教育行业,更是让人牵肠挂肚,欲罢不能。</p><p class="ql-block"> 职称评审制度已施行了二十多年。设计初衷是让职称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通过思想表现、工作能力与实绩、出勤情况等多方面考核,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社会主义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则。可多好的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难免走样,并且越来越成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一块心病。</p> <p class="ql-block">  第一关:争年度考核优秀名额。上级文件明确规定:优秀15%,良好40%,合格30%,不合格15%。想要参加评职必须要考核优秀。为了弄到优秀,人们总是千方百计,拉拢同事,争取多人给他投票,也可以私底下转给这个优秀名额。当然与领导搞好关系更重要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关:要有研究课题。几年前是要有一两篇省市级教育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现在要的是省市县教育课题研究。这就要提前申请省市级课题,也要拉关系送人情,事情才能办成。</p> <p class="ql-block">  第三关:争评审指标和学校参评。这些事都要提前打点才行。指标控制的很严,没有指标你只能继续等几年。学校成立评审领导小组,9--13人组成评委,给每一个对象打分,一个指标几个人那就按得分高低排位,只有第一才可以上。</p><p class="ql-block"> 第四关:填写数不清的表册,字要书写的工工整整,一笔一划,内容要完整。那些担任领导多年或好多年不登讲台或搞后勤的人,还有不担任班主任的人,事实上只能弄虚作假,不上课的人反而比一线教师上的早上得快。想想也就心平气和了,难道让这些人一辈子不能晋升职称?这个事也说不过去。</p><p class="ql-block"> 要上交各种证件(原件和复印件),从身份证,到各种学历证明,继续教育,课题研究,论文论著,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考核,县级以上各种获奖证书等等。</p><p class="ql-block"> 还要相关的佐证材料,教案和听课笔记,班主任工作笔记,每个人都要准备一大包。</p> <p class="ql-block">  第五关:讲课。又叫简约课,时间是10--15分钟。通过几次抽签,确定你要讲课的时间,位次和讲课内容。现场备课,一般一个小时。然后在教室里,台下坐着七八个白发老者,你在台上认真讲,他在台下细心评。这都是明面的事情,背地还有什么事情你晓得。</p><p class="ql-block"> 之后还要托人给你常打听,有什么情况或问题,及时知道,做些弥补的工作。在经过漫长的近一年的等待后,要是看到公示榜上有你的大名,随后又在人社局的文件里找到你的名,这才算是肯定无疑了,一颗悬着的心才能落地。</p> <p class="ql-block">  下来就是等调资了。</p><p class="ql-block"> 事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走样,也把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搞的身心俱疲。</p><p class="ql-block"> 在大力提倡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的今天,职称评审制度可以改一改吗?让它简单明了些,让它轻松愉快些,不要像现在既劳民伤财,又助长了不正之风。</p>

职称

评审

技术人员

优秀

考核

讲课

晋升

专业

指标

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