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为西伯,文明之德”,这里讲“文”,就是讲西伯。文王的“文明之德耀乎天下”,虽然当时还是小国的诸侯国君,但是他的“文明之德”已经大放光明,照耀天下。可惜“为飞廉所谗,故纣忌之。”“飞廉”在《史记·秦本纪》里讲,飞廉是“善走路”,拿现在的话,就是在交通方面有特殊的才能。他有一个儿子,力量很大。父子两个人都是替纣王做事,深得殷纣王的信任。周文王还是西伯昌的时候,文王之德已经耀乎天下了。但是这个时候,飞廉就在殷纣王那里进献谗言,说文王的坏话,所以文王“蒙羑里之难”。文王的臣子们,用很多的珠宝、飞禽走兽这些好东西,贿赂殷纣王,纣王才把他放了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及返其国,增修柔顺之德,以怀多福,是以‘无咎’。”返回到自己的国家之后,西伯就赶快“增修柔顺之德”,对于殷纣王还是柔和顺从;就在“增修柔顺之德”的过程中,他就具备了很多福,“是以‘无咎’”,因此最后没有过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礼记·大学》篇里讲:“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作为人君止于“仁”。“止”,不是别的不必讲了,比如说礼智信不是不需要讲,但是作为人君在“仁”这方面最重要,“止于仁”。为人君就要想着具备仁德,使自己成为一个仁君。仁君这个根本建立起来了,其余的事情都好办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仁德,就像乾卦四德“元亨利贞”的“元”,把握这个“元”,具备这个“元”,你看天地它有元气,外面有烧得很臭的气,甚至是废五金烧出的毒气,天地都不在乎。地下有各种气,我们人受不了,其他动物也受不了,但是天地不在乎。过一段时间,天地就把不好的气体给融化、化解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人为什么遇到毒气自己就受害呢?因为我们心里的仁心没有充足。如果仁心很充足,这些都不在乎,一切都无所谓;充足仁心,就跟宇宙充满元气是一致的,对于一切不好的气,都能转变成好的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说,“为人君止于仁”。无论如何,做为一个君主,都要在仁上面用功,自己心里完完全全地具备了仁,对待臣子以及所有的人民尽到为仁之道。“为人臣止于敬”,做人臣的,就要做到“敬”字。对待君主能够竭尽全力、竭忠尽智地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这就是“敬”。所以《大学》里面这两句话,“实得此爻之义,而与荀说亦合也。”《大学》这两句话也是有根据的,实际上是得到了九三这一爻的意义、实旨、精神,也与前面荀爽所注解、所说法相契合。这就是讲九三这一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连载《群书治要·周易讲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