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 弘弘姥爷—杨林</p><p class="ql-block">制作 弘弘姥爷—杨林</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3602787)</p> <p class="ql-block">萨马兰奇纪念馆的地下层的另一个展览,便是我国历届全运会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全运会,作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不仅是体育健儿拼搏的舞台,更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生动见证。每一届全运会的举办城市,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勾勒出中</p><p class="ql-block">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轨迹。</p> <p class="ql-block">全运精神的溯源与传承</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从1959年在北京拉开帷幕之后,每四年举办一次,既展示了中国体育的发展水平,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团结、友谊、进步是全运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它们贯</p><p class="ql-block">穿于全运会的始终,激励着每一位参与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运精神的溯源与传承</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从1959年在北京拉开帷幕之后,每四年举办一次,既展示了中国体育的发展水平,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团结、友谊、进步是全运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它们贯</p><p class="ql-block">穿于全运会的始终,激励着每一位参与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9第一届全运会·北京</p><p class="ql-block">1959年9月113日,第一刷全运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最大型的一届综合性运动会,是我国体育事业走向新阶段的里程碑。参加运动会预、决赛的共有</p><p class="ql-block">29个代表团,共计10658人。</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贺龙致开幕词</p><p class="ql-block">首届全运会有很多军事领域内的比赛都被列入了比赛项目,如无线电收发报、航街乡项、飞机跳伞等,彰显当时中国“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鲜明时代特色.</p><p class="ql-block">会徽由金色的跑道、金色的麦穗和颜具设计感的红“1”字组成。麦穗代表新中国成立10年的丰硕成果,而似乎要冲出跑道的1字恰似上升的箭头,象征着当时人们热火朝天建设新中国的热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65</p><p class="ql-block">第二届全运会·北京</p><p class="ql-block">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图为9月28日,在闭幕式主席台上,前排自左至右:陈毅、哈鲁尔·萨勒.朱德、宾努、周恩来、诺罗敦·西哈努克、刘少奇、西哈努克夫人。王光美、邓小平、彭真、李宗仁。</p><p class="ql-block">1965年9月11日-9月28日,第二届全运会在北京市举行。在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严冬”之后,一二运会被赋予了振奋民族精神、增进全国人民团结、展示国家力量的特殊意义。参赛比赛的共29个单位,5922名运动员。</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被列入表演项目首次进入全运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图为在第二届全运会的开幕式上,仪仗队抬着国徽入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p><p class="ql-block">第四届全运会·北京</p><p class="ql-block">1979年9月15日-9月30日,第四届全运会在北京市举行。</p><p class="ql-block">四运会正逢我国刚刚改革开放、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大家庭的大好时机。本届全运会首次加入了火炬传递环节。开幕前举行了“新长征火炬接力”活动,有50多万名青少年参加。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由国务院副总理王震点燃火炬,途径16个省、市、自治区,行程25000里。</p><p class="ql-block">1979年9月16日,北京市运动员高举新长征火炬,举行接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会徽由金色的跑道和燃烧的火炬组成。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会徽以火炬象征着继往开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兴高采烈的外国朋友在观看开幕式表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79年9月15日,运动员高举新长征火炬跑进开幕式会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3</p><p class="ql-block">第五届全运会上海</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乌兰夫(首排右二)、国务院总理、本届全运会主席团主席万里(首</p><p class="ql-block">排右一),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首排右三)在主席台上。</p><p class="ql-block">第五届全运会火炬在虹口体育场点燃</p> <p class="ql-block">1987</p><p class="ql-block">第六届全运会·广东</p><p class="ql-block">第六届金运会开幕式</p><p class="ql-block">1987年11月20日-12月5日,第六届全运会在广东省举行。运动会设44个比赛项目和3个表演项目,共37个代表团参赛。</p><p class="ql-block">位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广东首次承办全运会,正式拉开了我国市场化运作办赛的大幕。从这届开始,全运会首次推出吉祥物。</p><p class="ql-block">会徽由醒目的“6”象征火炬,同时代表第六届全运会;以“羊”字的三横引申为跑道,表示全运会在广州(羊城)举行。“阳阳”是全运会的第一个吉祥物,也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吉祥物。</p><p class="ql-block">广州素有“羊城”之称,组委会决定以城市的标志——山羊作为吉祥物。这只天真可爱、憨态可掬的卡通小羊,一问世便得到了大家的喜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93</p><p class="ql-block">第七届全运会·北京</p><p class="ql-block">1993年9月4日-9月15日,第七届全运会在北京市举行。七运会由北京承办,四川、秦皇岛协办,是我国体育事业向“奥运战略”转变的关键期。中国式摔跤、围棋、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无线电测向、跳伞等此届之后不再是全运会项目。</p><p class="ql-block">火种采集自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点燃了象征“文明之火”的圣火。</p><p class="ql-block">由著名的考古学家贾兰坡院士在遗址內将火炬点燃,象征着50万年前北京猿人远古文明。</p><p class="ql-block">开幕式上表演者身着民族服装翩起舞,表现了我国56个民族的大团结。</p><p class="ql-block">会徽图案是一把燃烧的火炬,火焰由罗马字母VH(七)字变型而成,手柄由两个相反的“7”字组成跑道造型。</p><p class="ql-block">七运会的吉祥物是按照当年生肖设计的小公鸡“明明”,“明明”的形象精神抖擞,特别可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97第八届全运会·上海</p><p class="ql-block">1997年10月12日-10月24日,第八届全运会在</p><p class="ql-block">上海市举办,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首次参加全运会。</p><p class="ql-block">比赛共28个大项、319个小项,除武术外均为奥运会比赛项目。</p><p class="ql-block">第八届全运会有八万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在全运会历史上史无前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八届全运会开幕式表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八届全运会开幕式表演</p><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会址(上海)</p><p class="ql-block">“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长城代表中国古文化,在拉萨和香港</p><p class="ql-block">采火,则分别象征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1997年又适逢红军会师井冈山70周年纪念,八运会通过这种圣火采集方式和火炬传递活动,激发全国人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p><p class="ql-block">会徽图案外围是红色“8”字,代表八运会,中心形成一个白色的“S”,代表上海的汉语拼音字母,视觉上像一把火炬,又像一朵上海市花白玉兰;下半部分也以“8”字为基础,一环套一环,象征着全国人民大团圆。</p><p class="ql-block">吉祥物“圆圆”设计思路源于“牛年画牛”,整体采用卡通牛的绘画技巧,形象细腻生动,动感十足,寓意着“初生牛犊不怕虎”。</p><p class="ql-block">“圆圆”象征团圆: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是国家和人民的团圆;八运会香港特别行政区首次组团参赛,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体育健儿的大团圆。</p> <p class="ql-block">200I第九届全运会·广东</p><p class="ql-block">2001年11月11日-11月25日,第九届全运会在广东省举行。九运会时值北京刚刚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奥运成为全运会上最热门的词汇。</p><p class="ql-block">走进新时代”别克杯火炬传递活动圣火分两路采集,一路在中华世纪坛采集,名为“新世纪圣</p><p class="ql-block">火”;另一路在深圳采集,名为“文明进步圣火”。9月11日,两路火种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汇集而成“新时代圣火”。</p><p class="ql-block">火种采集</p><p class="ql-block">会徽中间丰满、两端渐细的曲线给人无限的延伸感,配合倾斜的线条,更显奔腾飞跃之意。造型洒脱地勾勒出一个“9”,宛如一位矫健、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运动员正豪迈地跨入新世纪。</p><p class="ql-block">吉祥物是以南狮(也叫醒狮)为原型的“威威”,象征中国体育事业在新世纪威风八面,走向新辉煌。醒狮形象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深远的文化与精神,寓意站起来的东方巨人,跨入新世纪,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代特色。</p> <p class="ql-block">2005中国·江苏2005</p><p class="ql-block">第十届全运会·江苏</p><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12日-10月23日,第十届全运会在江苏省举办,是中国第一次采用申办形式确定承办单位的综合性大型运动会。</p><p class="ql-block">本届全运会赛场遍及江苏13个市9个县、6所高校,使其成为“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目”。在项目设置上,与奥运会全面接轨,包含了</p><p class="ql-block">夏季奥运会全部28个大项和冬季奥运会3个大项</p><p class="ql-block">第十属全运会开嘉式</p><p class="ql-block">开幕式上,这一届点火仪式科技感十足,象征东方力量的巨型机器人—“中国飞人”手持火炬在体育场上空飘然而过,到达点火台,最终点燃了十运会的主火炬。</p><p class="ql-block">圣火火种采集分三次进行、历时一个月。</p><p class="ql-block">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采用天文望远镜聚焦取火</p><p class="ql-block">的形式采集“科技进步之火”;河南商丘采用“钻木取火”的形式采集“华夏文明之火”;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北京航天城采用太阳能聚能发热采火的形式采集“中华复兴之火”,三地火种汇聚一起点燃十运会圣火。</p><p class="ql-block">第十局全运会开幕式表演</p><p class="ql-block">第十届全运会开幕式点火仪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会徽图案由数字“10”变化而来,同时是“S”的变形。整个图案造型以倾斜的、流动的线与面结合,龙、虎、火元素相互穿插呼应。会徽图案为红黄两色,既是中国最吉祥和欢乐的颜色,又是中国国的色彩组合</p><p class="ql-block">吉祥物“金熊”,取材中国传统吉祥物“麒麟”,与“金陵”谐音,其富有人性化的动作和孩童股天真灿烂的笑容体现东道主江苏人民的热情、开朗和友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9</p><p class="ql-block">第十一届全运会·山东</p><p class="ql-block">0月28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省举办,首次设立了全运村。</p><p class="ql-block">圣火火种采集于五岳独尊的泰山之巅,寓意“国泰民安之火”。泰山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人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是中华民族伟大人格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表演</p><p class="ql-block">火炬“如意”采用如意造型,上半部分银色,背景上配以金色柳叶纹和深灰色如意条纹。出火口图案由四个如意纹饰组成,形似一朵盛开的荷花,取“东荷西柳”之意,与全运会场馆相互辉映,同时突出了举办城市济南的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会徽以“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创意来源于小篆中繁体“中华”的“华”字,代表此次运动会是全中国人民的一次体育盛会;并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寓意此次全运会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奖牌“璇宝”,图案设计上将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物“玉璇玑”和“云纹”巧妙融合在一起,奖牌正面镇了八颗产自山东昌乐的“中国蓝”蓝宝石,部分结构采用镂空处理,挂带可以直接穿过镂空部位进行悬挂。整套奖牌设计美观大方,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吉祥物“泰山童子”主体形象以泰山石为核心,传统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结合泰山“石敢当”传说,给拟人化的泰山石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吉祥寓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3中国辽宁第十二届全运会·辽宁</p><p class="ql-block">2013年8月31日-9月12日,第十二届全运会</p><p class="ql-block">在辽宁省举办。十二运会以“全民健身、共享全运”为主题,秉承精简、朴素、节约的办赛风尚。</p><p class="ql-block">十二运会开幕式改变了晚上举办的惯例,取消</p><p class="ql-block">了大型文艺演出,是近30年以来首次在白天举办的全运会开幕式。</p><p class="ql-block">奖牌取名为“新曙光”,代表着第十二届全运会</p><p class="ql-block">的召开为辽宁经济腾飞推力,在中国大地上出现新的曙光。奖牌设计打破常规,其形状设计成了12边形。</p><p class="ql-block">火炬是以龙风、火纹、浪花为主图案的“飞腾的巨龙”,上端边口设计起伏状意为延绵不断涌动的海浪,内层红色前帆形寓意破浪前行。火炬</p><p class="ql-block">色彩下为海蓝上为苍银并在上镂雕祥云构思,其为大海、云端、苍穹广阔博大之寓意。</p><p class="ql-block">十二运会徽将庄重大气的数字12、辽宁拼音缩写LN、灵动优美的中华龙鸟造型以及动感有力的运动人形巧妙同构,图形简洁富张力,调性活泼具动感,色彩鲜明。</p><p class="ql-block">吉祥物“宁宁”的创意灵感来源于具有“渤海明珠”美誉的斑海豹。“宁宁”的名字取自“辽宁、安宁”。民间流传着“海狗把门”的传说。寓意守候一方平安与富底。</p><p class="ql-block">宁宁</p><p class="ql-block">火种采自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老铁山。老铁山是黄海与渤海交融之处,山上的百年灯塔指引着航船前行,海中的十二运吉样物斑海豹在这里生息繁衍。火种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实现中国梦的无限向往,包含着辽宁人民面向大海、走向大海,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美好憧憬。</p> <p class="ql-block">Tanjin</p><p class="ql-block">第十三届全运会·天津</p><p class="ql-block">2017年8月27日1-9月8日,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市举办,创新性地增设了19个群众组比赛</p><p class="ql-block">项日,涵盖攀岩、轮滑、羽毛球、乒乓球等,为普通健身爱好者提供了展示健身成果的平台。</p><p class="ql-block">本届全运会取消奖牌榜,回归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初心。</p><p class="ql-block">圣火采集下海河的起点三河口“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卫”。作为天津的母亲河——海河的起点,三岔口体现了天津市的历史进程、文化溯源、城市文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发展历程的伟大成就。</p><p class="ql-block">会徽由书法字“津”“13”“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组合构成“火炬”的造型,取名为——奔向未来。</p><p class="ql-block">火炬两端的红色火焰代表着激情热烈,象征着光明、团</p><p class="ql-block">结、友谊与和平。</p><p class="ql-block">吉祥物“津娃”取材于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浓郁天津特色。</p><p class="ql-block">“津娃”身着象征着富贵,吉祥、幸福的牡丹花、寓意繁荣,富强,也展示着中华民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吉祥物形象诙谐幽默、生动可爱,传递出了天津人民的性格特征。</p><p class="ql-block">开幕式上,全运圣火被交到了“津娃”手中,津娃与智能机器人“优友”共同点燃了主火炬,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是文化与科技的交融。</p><p class="ql-block">在奖牌设计中融入海河波浪以及天津特有的尖顶小洋楼微理念,将固有形态提炼成为核心图形,以极简的线条轮廓作为背景,映村着全运会会徽。</p><p class="ql-block">挂坠设计对水纹的形态进行提炼加工,采用不对称的异形设计。打破以往常规设计方式。</p> <p class="ql-block">中国陕西2021</p><p class="ql-block">第十四届全运会</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15日——9月27日第十四届全运会在陕西举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