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坡半日游记

山谷侠

<p class="ql-block">  退房时离傍晚的返程航班尚早,查得近郊高坡乡景致独特,便驱车前往。路过山间集市,一碗牛肉米粉下肚,肉量实在,正觉满足,肚腹却忽然咕噜作响,忙取肠炎宁服下,才放下心来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山路迂回向上,车窗外的色彩愈发鲜活。绿油油的稻田铺展向远方,紫茵茵的马鞭花缀满路边,黄灿灿的野花肆意绽放,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植物点缀其间,随手一拍都是好景。停下车登高眺望,喀斯特台地层层叠叠铺向天际,错落的梯田像大地摊开的乐谱,恍惚间竟似窥见了《豳风图》里的古朴意境。这高坡,果然如万山捧着的玉璧,在蓝天白云下泛着青荧荧的幽光。</p><p class="ql-block"> 高坡的地理结构本就特别,是地垒式岩地隆起,四周峡谷深陷,顶部却平坦开阔成台地。行至进山入口,两块巨石相对而立,气势如一道庞大的“石门”,过了石门关,从东直上山顶,便是观赏高坡全景的最佳位置。站在山巅,脚下是悬崖峭壁,放眼望去,台地叠嶂,群峰尽收眼底,此刻才懂为何说高坡是被群山环抱的“高原明珠”。而最出名的高坡梯田,在乡野间分布广阔,像一张平铺的“五线谱”,似在为苗族乡亲弹奏着丰收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作为贵阳市东南郊的苗族乡镇,高坡平均海拔超1500米,最高处达1712米左右。一路顺着蜿蜒山路“爬”上来,气温骤降了好几度,连天空都显得更低、更蓝,仿佛闯入了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途中偶遇插曲:在皇帝坡道旁有三五人影俯身寻觅,走近才知是当地人在捡“马牙石”,也就是水晶。一位男子边挖边说,这里地下有石膏矿,他常来挖几下消遣,手里捧着的剔透石子在阳光下闪着光,随手给了几粒状如马牙的石子。只是环保部门本不允许这样挖山,怕破坏水土、伤了山地元气。</p><p class="ql-block"> 车辆停放的院子里种着蓝莓,主人说“许吃不许带”,进大棚尝了几颗,新鲜的果香才算留住了几分高坡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这山野看着寂静,却藏着六百年前的故事。明弘治年间,明军兵马曾在此叩击石门山,如今崖壁上“永镇边夷”的刻字,还在诉说着苗汉往事的苍茫。自元代起,汉人渐渐迁到上寨下寨,与苗族比邻而居;到了清雍正时,场坝的市集像血脉般,将不同族裔紧紧连在一起,如今赶场的乡音,还在山坳里悠悠回荡。</p><p class="ql-block"> 往机场方向赶路,路标显示已进入龙里县境内,稻田的碧色仿佛要泼到车窗上。正想赞叹这景致,却见天际一道长虹横跨峡谷,原来是龙里河大桥。巧的是,这次贵州之行初遇鸭池河大桥,返程前又逢龙里河大桥,途中还见了坝陵河、北盘江、花江峡谷诸桥。贵州的千山万壑,正因这些凌空飞虹变得通畅,吸引无数游人驱车而来。这已是我第三次来贵州,每一次都能遇见新建成的桥梁,感叹这般日新月异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驻车桥头,查航班信息得知晚点两小时。既然时间充裕,索性循着孙女想开无动力滑车项目而去,在龙里河大桥桥头,戴好护具握紧车把,从高处向桥底滑去,山风从耳畔掠过,恍惚间像乘着云气滑向谷底,这趟归途竟也因此变得格外轻快。</p><p class="ql-block"> 暑期旅行已结束,一路上虽折折曲曲,却不是人刻意寻景,而是山水早就在那里,静静候着该来的人。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可若不听那些流传的传说,又怎能看得见大山里面藏着的魂魄?或许旅行本就是这样:我们揣着别人口中的消息,最终去印证的,却是自己心底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3日拍摄于贵州贵阳高坡乡</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6日写于山东济南龙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