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玉缘:画中仙与盛世情 ①

餘慶榮

<p class="ql-block">大唐贞观年间,终南山脉如黛,层峦叠嶂间云雾缭绕,山脚下的柳溪村枕着潺潺溪流,映着点点炊烟,民风淳朴如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到暮春时节,山间的玉兰树便缀满繁花,洁白如雪,清风拂过,暗香浮动,沁人心脾。村人都说,这花香里藏着仙气,能驱散烦恼、带来安宁,而一段关于“画中仙”的传奇,便在这氤氲花香中悄然流传,成为大唐盛世里一抹灵动的仙韵。</p><p class="ql-block"><br></p> <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b><font color="#167efb">一、终南遇仙:笛音牵出玉兰缘</font></b> 年轻画师吴道玄,出身长安书香门第,自幼痴迷丹青,天赋异禀且勤奋过人。他尤擅描摹山水人物,笔下景致栩栩如生,人物形神兼备,时人皆称“吴生画通神”,连宫中画师都对其技艺赞不绝口。 为了绘制一幅能尽显大唐气象的《大唐盛世图》,吴道玄辞别亲友,背起笔墨纸砚,游历天下名山大川,采集世间百态、人间烟火,只为让画作更具灵魂与温度。 这年春雨连绵,终南山被云雾笼罩,峰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境。吴道玄被这般景致吸引,便在柳溪村的村民家中借住下来。 每日清晨,他便踏着晨露、携着笔墨入山写生,将山石的奇峻、溪流的灵动、草木的苍翠一一勾勒于纸上。 一日午后,雨歇云散,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湿漉漉的山林间,折射出斑斓的光影。吴道玄正在一处崖边专注地勾勒山石轮廓,忽闻一阵悠扬的笛声从林间传来。 笛声清越婉转,如泉水叮咚,却又带着几分化不开的哀愁,顺着风飘入耳畔,拨动着人的心弦。他不由得放下画笔,循着笛声缓缓走去。 穿过一片苍翠的竹林,绕过几株开满白花的梨树,吴道玄终于见到了笛声的主人。只见不远处的梨花树下,坐着一位身着素色纱裙的白衣女子。 她长发如瀑,垂落肩头,发间别着一朵将谢未谢的白玉兰,花瓣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女子眉眼清丽如画,肌肤胜雪,气质空灵脱俗,宛如月下仙子下凡。 她手中握着一支竹笛,指尖轻按笛孔,笛声缠绵悱恻,每一个音符都透着淡淡的忧伤,听得人心中泛起阵阵酸楚。 吴道玄不忍打扰这份宁静,却又被女子的风姿与笛声深深吸引,便在不远处静静驻足。 直到笛声渐歇,余音袅袅消散在林间,他才上前拱手行礼,声音温和:“姑娘笛声清绝,婉转动人,只是为何透着这般难以言说的忧伤?” 女子抬眸看来,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浅浅一笑,笑容宛若梨花初绽,清丽动人:“先生谬赞了,不过是山野之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罢了。” 吴道玄见她衣衫单薄,料想山中雨寒,便从行囊中取出随身携带的胡饼递过去:“山中春寒料峭,姑娘在此久坐想必饥饿,先用些点心暖暖身子吧。” 女子接过胡饼,轻声道谢,慢慢咀嚼起来。闲谈间,吴道玄得知女子名唤玉娘,独自居住在这座山中,平日里以笛声为伴。 谈及忧伤的缘由,玉娘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望向不远处的崖边,神色落寞:“先生请看,那株玉兰树便是我的本体。 前些年山中发生山体滑坡,一块巨石滚落,恰好压住了我的根系。这些年来,根系无法舒展,养分难以输送,如今已是花期将尽,我这化形之躯,恐怕也命不久矣。” 吴道玄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崖边的那株玉兰树枝叶枯黄,大部分花瓣已经凋零散落,唯有顶端还残留着几朵勉强支撑的花苞,蔫蔫的毫无生气,果然已是濒死之态。 看着玉娘眼中的落寞与无助,吴道玄心中涌起强烈的不忍。他自幼便敬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生灵万物,更感念玉娘的清雅脱俗与笛声中的深情。那一刻,他心中已然打定主意,一定要救下这位仙子般的女子。 <b><font color="#167efb">二、舍身相救:月华催生玉兰香</font></b> 当晚,月色朦胧,清辉洒在山林间,勾勒出树影的斑驳。吴道玄提着一盏油灯,独自前往崖边。那压住玉兰树根的巨石重达千斤,棱角分明,坚硬无比。 他一介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仅凭双手想要挪动这块巨石,无异于痴人说梦。但一想到玉娘忧伤的眼神与即将消逝的生命,他便咬了咬牙,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多难,一定要救下她。 吴道玄在附近找来几根粗壮的木杠,试图将巨石撬动。他将木杠的一端楔入巨石底部,用尽全身力气往下压,脸憋得通红,手臂青筋暴起,木杠都被压得微微弯曲,可巨石却纹丝不动。 反复尝试了几次,都以失败告终,吴道玄累得气喘吁吁,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但他没有放弃,又找来一把简陋的石锄,开始徒手刨挖巨石周围的泥土,想要让根系先接触到土壤,汲取一丝养分。<br> 山石锋利无比,很快便将他的手掌磨得鲜血淋漓,伤口碰到湿润的泥土,传来阵阵刺痛。汗水混合着雨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泥土中,他却丝毫未曾停歇,只顾着拼命刨挖。 夜色渐深,山中的寒气越来越重,吴道玄的手脚早已冻得麻木,力气也渐渐耗尽,但他依旧咬牙坚持着,心中默念着: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救到玉娘了。 不知过了多久,天边泛起了鱼肚白,东方渐渐露出一抹微光。吴道玄已是精疲力竭,双手血肉模糊,再也支撑不住,瘫倒在巨石旁,油灯也早已熄灭。 就在他意识渐渐模糊之际,天空中的月华忽然变得格外明亮,一道柔和的清辉从天际洒落,如轻纱般笼罩在玉兰树与巨石之上。 奇迹就在此时发生了。那千斤重的巨石竟缓缓挪动起来,一点一点地离开了玉兰树的根系,露出了底下湿润的泥土。 随着巨石的移开,玉兰树的根系得以舒展,枯黄的枝叶渐渐泛出嫩绿的生机,凋零的花苞也重新焕发生机,在清辉的照耀下缓缓绽放。转眼间,整株玉兰树便花开满枝,洁白如雪,香气浓郁得弥漫了整个山谷,沁人心脾。 吴道玄惊愕地看着眼前的景象,一时忘了言语。就在这时,玉娘的身影悄然出现在他面前。 此时的她,身着一袭洁白的衣裙,发间的玉兰花娇艳欲滴,脸上带着欣喜的笑容,整个人焕发出勃勃生机,与之前的落寞判若两人。她走到吴道玄面前,深深躬身一礼,声音温婉动人:“多谢先生舍命相救,小女子无以为报。” 说罢,她从发髻上取下一片晶莹剔透的玉兰花瓣,递到吴道玄手中。那花瓣入手温润,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仿佛蕴含着无穷的灵力。 “此乃我的本命花瓣,蕴含着我的一缕灵力。先生若日后遇到危难,只需对花轻唤我的名字‘玉娘’,我便会立刻现身相助。” 吴道玄接过花瓣,只觉一股暖流从指尖蔓延至全身,连忙拱手道谢:“姑娘不必多礼,举手之劳罢了。 能救下姑娘,是我的荣幸。”玉娘浅浅一笑,化作一缕青烟,缓缓融入了那株枝繁叶茂的玉兰树中。 <b><font color="#167efb">三、画中显圣:仙韵点醒盛世魂</font></b> 数月后,吴道玄走遍了终南山的山山水水,采集了无数素材,心中对《大唐盛世图》的构思愈发清晰。他辞别了柳溪村的村民,带着精心绘制的画作返回长安。 画作呈上朝堂的那一刻,满朝文武无不惊叹连连。只见画中,长安城楼巍峨壮观,飞檐翘角,气势恢宏; 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西市之中,胡商云集,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摊位,叫卖声、讨价声不绝于耳;曲江池畔,文人墨客三五成群,对酌赋诗,尽显风雅; 田间地头,农夫辛勤劳作,一派丰收的希望景象。整幅画作笔触细腻,色彩明快,将大唐的国泰民安、繁华昌盛展现得淋漓尽致。 唐太宗李世民看后龙颜大悦,连连称赞:“好一幅《大唐盛世图》!吴道玄,你果然不负众望,将我大唐的气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当即下令,将这幅画作悬挂于凌烟阁,供百官与后世瞻仰。 然而,权倾朝野的赵国公李元昌见状,心中却生出了贪婪的念头。他身居高位,手握重权,却素来爱慕虚荣,贪图名利。 他私下找到吴道玄,先是威逼利诱,许诺给予高官厚禄、金银财宝,让他修改画作,在画中给自己添加龙凤之姿,将自己的形象描绘得威风凛凛、尊贵无比,甚至想让吴道玄将画中部分百姓的身影替换成自己的亲信,以此彰显自己的权势。 吴道玄素来清高孤傲,坚守本心,不愿为了名利违背自己的艺术追求,更不愿篡改这幅凝聚了自己心血与大唐气象的画作。 他断然拒绝了赵国公的要求:“国公大人,这幅《大唐盛世图》描绘的是天下百姓的太平生活,是大唐的繁荣景象,并非个人彰显权势的工具。恕我不能从命!” &nbsp;赵国公见利诱不成,顿时恼羞成怒,脸色阴沉下来,语气威胁道:“吴道玄,你可别不识抬举!老夫想要的东西,还没有得不到的。 你若不从,我便定你个欺君之罪,说你故意在画中贬低权贵、藐视朝廷,到时候不仅你性命难保,还会株连九族!” 面对赵国公的威胁,吴道玄陷入了绝境。他深知赵国公权势滔天,手段狠辣,自己根本无力抗衡。 绝望之际,他忽然想起了玉娘的赠言与那片神奇的玉兰花瓣。他悄悄从怀中取出花瓣,在无人之处,对着花瓣轻声唤道:“玉娘,救我。” 话音刚落,那片玉兰花瓣忽然绽放出柔和的光芒,光芒越来越盛,笼罩了整个房间。 片刻后,玉娘的身影从花瓣中缓缓走出,依旧是白衣胜雪,发间玉兰飘香,神色温婉而坚定:“先生莫怕,小女子来也。” 吴道玄见她现身,心中顿时安定下来,连忙将赵国公的逼迫一一告知。玉娘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怒意,轻声说道:“先生放心,此事交给我便是,定不让奸人得逞。” 次日,赵国公带着一众侍卫气势汹汹地来到凌烟阁,逼迫吴道玄当场修改画作。吴道玄无奈,只得拿起画笔,佯装修改。就在赵国公得意洋洋之际,玉娘的身影忽然从《大唐盛世图》中缓缓走出,素手轻挥,口中默念咒语。 瞬间,神奇的一幕发生了:画作中的景象竟然活了过来!朱雀大街上的行人开始谈笑风生,步履匆匆;西市的胡商高声叫卖着商品,与顾客讨价还价;曲江池畔的书生们吟诗作对,声音朗朗;甚至连画中的鸟儿都扑棱着翅膀,从画中飞出,盘旋在凌烟阁上空,鸣叫不止。 最令人称奇的是,画中原本按照赵国公要求添加上去的小小身影,头上竟凭空多了一对滑稽的驴耳朵,引得在场众人忍俊不禁,纷纷掩嘴偷笑。 赵国公又惊又怒,指着玉娘厉声喝道:“妖女!竟敢在此作祟,扰乱朝堂!来人,将她拿下!”侍卫们正要上前,却被玉娘身上散发的仙气震慑,动弹不得。 玉娘神色平静,目光直视赵国公,声音清越洪亮:“赵国公身居高位,受陛下信任,本应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却贪图名利,爱慕虚荣,妄图篡改画作,欺瞒圣上,此等行径,卑劣无耻,与驴耳何异?” 她转而面向恰好从侧殿赶来的唐太宗,躬身行礼后继续说道:“陛下,真正的盛世,不在于楼阁的高低雄伟,也不在于权贵的炫耀张扬,而在于天下百姓的安居乐业,在于每个人都能展露笑颜,在于生灵万物都能安然栖息。 这幅画之所以能活过来,是因为它承载着人间最真挚的烟火气与太平景象,这才是大唐真正的气象,是陛下治理天下的初心啊。” 唐太宗闻言,恍然大悟,心中对玉娘的话深表赞同。他看着画中鲜活的景象,又看了看赵国公羞愧难当的脸色,当即斥责了赵国公的贪婪行径,下令削去他的部分权势,让他闭门思过。 同时,唐太宗对吴道玄的坚守与画作的神奇大加赞赏,重重赏赐了吴道玄。玉娘浅浅一笑,化作点点荧光,重新融入了《大唐盛世图》中。 从此,这幅《大唐盛世图》愈发神奇,每逢月圆之夜,凌烟阁中便会弥漫起淡淡的玉兰香,画中的人物仿佛更加鲜活灵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繁华的长安街头。 <b><font color="#167efb">四、归隐终南:玉缘永续盛世情</font></b> 经历了朝堂的纷争与赵国公的逼迫,吴道玄心中对官场的尔虞我诈、追名逐利愈发厌倦。他向唐太宗递交了辞呈,婉拒了皇帝的挽留与高官厚禄,毅然辞别了长安的亲友,再次回到了终南山下的柳溪村。<br> 他在那株玉兰树旁搭建了一间简陋的小屋,屋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张画案与几把椅子。 每日清晨,他便伴着鸟鸣起床,在玉兰树下写生作画,将山间的美景、村中的烟火一一记录下来;午后,他便煮上一壶清茶,坐在树下品茗,静听玉娘的笛声;傍晚,他便与村民们闲谈,了解他们的生活趣事。日子过得悠然自在,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争。 每年玉兰花开的时节,吴道玄的画案上总会莫名出现一瓣沾着晶莹露珠的玉兰花瓣,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村民们时常能听到他的屋内传出男女欢快的谈笑声,时而讨论画作的技法,时而畅谈山间的景致,仿佛吴道玄正在与玉娘品茗论画,共赏春光,其乐融融。 多年后,吴道玄终老于柳溪村,村民们感念他的善良与才华,将他安葬在那株玉兰树下。 令人惊奇的是,自那以后,每当暮春时节,这株玉兰树便会开得愈发繁盛,花香也愈发浓郁,远远望去,宛如一片洁白的云海。 如今,终南山下的柳溪村依旧宁静祥和,村民们安居乐业,过着太平幸福的生活。那株历经千年风雨的玉兰树,依旧枝繁叶茂,每到暮春便花开如雪,香气弥漫整个村庄。 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若在玉兰树下静心作画,心怀善意与虔诚,运气好的人,偶尔能见到一对璧人身影隐现于花间——一个执笔挥毫,一个吹笛相伴,两人相视一笑,眉眼间满是温柔,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太平岁月与人间温情。 这段“画中仙”的传奇,后来被收录在《终南山志异》中,成为大唐盛世最具仙气的注脚。它不仅讲述了一段跨越人仙的真挚情谊,更告诉世人: <p class="ql-block">真正的盛世,不仅是万国来朝的荣耀与都城的繁华昌盛,更是每个平凡人都能被温柔以待,每个生灵都能安然栖息,是藏在烟火人间里的每一份善良、坚守与温情。而这份玉缘永续的传奇,也将在岁月长河中,永远诉说着大唐的盛世情怀与人间的美好。</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