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六朝古都[十七],南京.玄武湖(1)

閑雲清烟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最古老的名称是“桑泊”,形成于先秦时期,为古长江河道的一部分。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因“金陵有天子气”的传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湖泊随之更名为“秣陵湖”。</p> <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孙权迁都建业(今南京),为避祖父孙钟名讳并纪念汉代秣陵尉蒋子文,改钟山为蒋山,湖泊称“蒋陵湖”;因位于宫城玄武门后,又称“后湖”。</p> <p class="ql-block">南朝刘宋元嘉二十三年(446年),湖中出现“黑龙”(推测为扬子鳄),依“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之说,正式定名“玄武湖”。‌‌</p> <p class="ql-block">六朝时期(东吴至南朝)‌:东吴孙权开凿潮沟引长江水,将玄武湖作为水军演兵场(“练湖”)。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拟建“三神山”未果,但发展为皇家园林,用于阅武和休闲。‌‌</p> <p class="ql-block">唐宋元时期‌:唐代玄武湖逐渐衰落,南唐一度复兴。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奏准泄湖得田,玄武湖基本消失200余年。元大德五年(1301年)和至正三年(1343年)两次疏浚,通过金川河恢复与长江连通,但面积缩小。‌‌</p> <p class="ql-block">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开衍为湖”,重建为护城河及黄册(户籍档案)国家档案馆,面积仅为六朝时的三分之一。修建太平门和太平堤后,阻断与长江的直接联系。‌‌</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19日,玄武湖正式作为公园对外开放。2005年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成为国家重点公园,2016年升级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玄武湖主要分为五个大洲,分别是环洲、樱洲、菱洲、梁洲和翠洲,各个洲之间通过桥梁和道路相互连通,十分便捷。可以选择步行,漫步于每个洲,感受每一种不同的情调;当然也可以泛舟湖上,体验独有的闲情逸致。</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公园一共有五个大门,玄武门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一般都会选择从这里进入公园。大门上的“玄武门”三个大字是1928年蔡元培先生所写的,门上面有玄武门城楼,下面有三个门洞。关于这个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两江总督端方、张人骏为了方便参观“南洋劝业会”的来宾游览玄武湖,特地在明城墙的西端开辟了一个新城门,也就是现在看到的玄武门。它的开辟,标志着玄武湖正式成为近代意义上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这块伸向湖中的土地是玄武湖公园的第一块绿洲,叫做环洲,以前这里也叫做长洲。名为环洲,可以说是非常形象了,因为该洲非常狭长,它的南北两面深入了湖中,把里面的樱洲包围了起来,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玉环。所以,这里也素有“环洲烟柳”的说法。走在洲上不仅可以欣赏到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轻柔的涟漪,还可以看到沿岸的细柳依依。当然,若是远眺的话,这一大湖区又给人一种油然而生的壮阔之感。</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玄武湖环洲的东北角上,有一座纪念藏传佛教活佛的宝塔和纪念馆,即俗称的喇嘛庙和诺那塔。1929年春,诺那抵达南京被任命为蒙藏委员会委员、立法院立法委员。在南京的八年间,除进行宗教活动外,他还屡次向中央陈述康藏要政,并献计献策,呈请设立南京、重庆、成都、康定四办事处,得到批准。1936年 5月12日晚诺那在西康去世。7月7日,国民政府颁发褒扬令,追赠诺那“普佑法师”封号。</p> <p class="ql-block">诺那塔建于1937年,九级六面,用钢筋混凝土建成。诺那呼图克图之舍利及《三藏经论》、《诸陀罗尼》等经文一并收藏于这颇具雄伟之姿的宝塔之中。整座塔高35米,钢筋水泥结构。塔的下半部,砌成高大的方形台基,塔座上承托着覆钵式塔身,中部正面有壶门式眼光门。塔的上部为圆锥形十三天,顶部有赤铜伞盖和宝镜塔刹,塔体通身呈白色。</p> <p class="ql-block">东面墙壁下方嵌有碑石,上书“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诺那师佛纪念塔庙奠基———弟子柏文蔚等 敬立”数十字。</p> <p class="ql-block">在诺那塔的旁边,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式殿堂,俗称其为喇嘛庙。喇嘛庙黑瓦黄墙,大门上悬挂“圆觉宗诺那师佛纪念馆”,殿前有一对石马,为1937年建殿时福建省政府所送。</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的一排佛像,不仅有释迦牟尼、文殊菩萨、莲花生大士,还有圆觉宗第五代诺那祖师、第六代华藏祖师、第七代钱智敏、朱慧华金刚上师等人。供案上整齐摆放着水、花等贡品。</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左侧的廊房,如今已改成了“诺那.华藏精舍”。廊下两侧设有转经筒,墙上挂有多幅介绍诺那生平事迹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莲花广场位于环洲北端,占地约50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3000多人,广场以荷叶、荷花造型为构图,12米高的莲花仙子雕塑及四个憨态可掬的莲花童子是广场的主题标志。</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标志性建筑是位于玄武湖中的这处雕塑,整个雕塑由12米高的莲花仙子和四个可爱的莲花童子组成,莲花仙子手持莲花,站在莲花宝座上,衣带飘飘,仙气十足。</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音乐响起喷泉涌出的时候,随着水柱的时高时低,变化出各种造型,整座雕塑就更如梦如幻了。这也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较全的大型表演区。</p> <p class="ql-block">沿着玄武湖环洲西侧的湖堤前行,行走大约500米左右,便有“米芾拜石”。“米芾拜石”,位于玄武湖环洲北侧、芳桥南端的花坛中。路边竖立有说明牌,其内容为,“米芾是宋代书画家,玩石如醉如痴。相传米芾见奇石便‘三拜九叩’,故有‘米芾拜石’的典故。米芾拜石景点由三块天然巨石组成,其中最重的达36吨,三块巨石巧妙的组合成一幅‘米芾拜石’画像图,景点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米芾拜石”,由三块天然赏石组成,其中西侧的大石高约8.60米,宽3.50米,厚0.70米,是南京市区内最大的一块观赏石。东侧尚有两块石,都似老者拜石状,不知哪一块为“米芾石”?此处原先为一尊辟邪石雕,因长年日晒雨淋,表面斑驳,故被移走,取而代之的便是出自山东费县的三块北太湖石。</p> <p class="ql-block">米芾(1051年至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徙居襄阳,定居润州(镇江),自号海岳外史。北宋时期书法家、画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米芾书画自成一家,山水画独具风格,书法亦颇有造诣。主要作品有《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水域面积广大,夏天的时候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莲花的身影。现在来到莲花港,是欣赏莲花曼妙身姿的最好地方。这里有人工建造的亲水平台,视角广阔,每当莲花盛开的时候,一朵朵粉红的花朵像仙子般躲在片片荷叶之中,仿佛是“犹抱琵琶半遮面”。</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着玄武湖环洲西侧的湖堤前行不远处,便会看到“郭璞仙墩”石碑。石碑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传说,此处相传为东晋学者郭璞的衣冠冢,古朴的石碑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透着一股神秘而悠远的气息,引得游人驻足凭吊,遥想当年郭璞在此游历讲学的盛景,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静谧交融。</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一座灰白麻石的郭璞雕像映入眼帘,他头束巾帻,身着宽袍大袖,低眉敛目,神情肃穆,长须垂胸,双手上下叠落捧于胸前,展现出一幅魏晋时期文人的飘逸风骨形象。</p> <p class="ql-block">郭璞雕像后是一扇巍然矗立的石制文昌门,雕工精湛,古朴庄重,门楣上镌刻着“文昌门”三个遒劲大字,仿佛凝聚着千年的文脉与智慧。门身由青灰色石材砌成,历经风雨洗礼更显沉稳厚重,两旁石柱上盘绕着祥云瑞兽,象征文运昌隆、才思涌动。</p> <p class="ql-block">穿过文昌门,便是郭璞衣冠冢。仿佛步入一片书香氤氲的圣境,身后是先贤的智慧凝望,前方则是文光射斗、笔墨生辉的广阔天地,寓意着后人承继郭璞遗风,弘扬文化精魂,在求知与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沿着这挂满同心锁的台阶缓缓而下,仿佛穿越了时光的帘幕,步入了一方静谧而庄重的院落。院内古木参天,桂树飘香,青砖灰瓦的建筑静静伫立,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郭璞纪念馆”。字迹苍劲有力,透着一股文人风骨与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郭璞,东晋时期的著名学者、文学家、风水学家,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天文、地理、卜筮,更以《游仙诗》传世,将玄思与诗意融为一体。他的一生,既在庙堂之外,又在尘世之中,以智慧洞察天地,以文笔描绘超然。他不仅是风水学的奠基人之一,更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清谈玄理,不拘礼法,心怀天下,神游八极。</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陈列着郭璞的生平事迹、手稿摹本、后人研究文献,还有他所著《葬书》的古籍复刻。展柜中一方古砚、一管毛笔,仿佛还残留着他挥毫时的墨香。墙上的画卷描绘着他踏勘山川、指点风水的场景,远处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他笔下的理想之境。</p> <p class="ql-block">西晋末年,因战乱频仍,郭璞为避乱南迁至江南,先后担任宣城、丹阳参军,以其博学多才逐渐崭露头角。晋元帝时期,他深受器重,仕途顺遂,累迁著作佐郎、尚书郎等职,后又出任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p> <p class="ql-block">然而,因坚决谏阻王敦谋反,终遭杀害,享年四十九岁。事后,晋明帝感念其忠烈,于南京玄武湖畔为其修建衣冠冢,命名为“郭璞墩”,以彰其德行与贡献,这一古迹至今尚存,成为后人缅怀这位集文学、学术与术数于一身的东晋名士的重要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郭璞的一生,不仅在文学与学术领域成就卓著,其刚正不阿、忠贞不渝的品格亦为后世所敬仰,郭璞墩也因此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沿着翠虹堤向前行走,大约250米左右,便可以看见“童子拜观音石”以及其后的假山瀑布。</p> <p class="ql-block">山石的北侧,竖立着文物保护石碑以及说明牌,“童子拜观音石”于2006年6月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说明牌的内容为,“假山瀑布(童子拜观音石)。假山瀑布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玄武湖建造的第一个景点,199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叠石成山,凿池引水,形成山为干、水为脉的山水园林景观,营造出瀑布凌空、三叠而下的意境。假山前的童子拜观音石系北宋花石纲遗物,因其形态极似而得名。大的高6.3米,宽0.9米,为‘观音石’;小的高4.2米,宽0.8米,为‘童子石’。它们具有‘瘦、透、漏、皱’的典型特征,是太湖石中罕见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童子拜观音石”是一对组石,位于玄武湖环洲西侧的“假山瀑布”景园。景区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以两块太湖石“观音石”和“童子石”为中心,以众多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堆叠而成假山之巅,叠石造景,布池引水,人工瀑布,飞流直下,水帘落处,溅玉飞花;假山之下,水池之中,睡莲浮动,随风送香,游鱼往来,清澈可见;寒冬时节,飞瀑凝结,形成冰瀑,光洁如镜,剔透如玉……</p> <p class="ql-block">“童子拜观音石”由“观音石”和“童子石”两块太湖石组成,立于“假山瀑布”前面的月牙形水池旁。“观音石”通高6.30米(一说6.15米),最宽处达0.9米(一说0.85米),其中基座高0.85米。形如披冠垂袖的立像,亭亭玉立,石体纵向纹理明显,透漏兼美,线条温润柔美,形态玲珑典雅,顶部弯垂,有天然凹陷,从侧面看,形似冠冕。形态好似“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山石不加人工,别有风致,具备太湖石“瘦、透、漏、皱”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童子石”位于“观音石”的前方,通高4.20米,宽约0.8米(一说0.75米),其中基座高0.60米。形态略有弯曲,整体呈躬身作揖态,拙中透巧,犹如观世音身边虔诚恭拜的善财童子。</p> <p class="ql-block">“观音石”与“童子石”,高者玲珑瘦透,矮者憨厚敦实,两者相向而立,相距约1.80米,形成约120度的夹角,构成了“童子拜观音”的意象组合。据说,最佳的观赏位置在“假山瀑布景园”的西北侧,距离山石约五至十米处,此时的“观音石”顶部曲线与“童子石”的相对位置,最能够体现出“拜”的意境。只不过四周树木葱翠,或多或少影响了观赏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观音石”,从正面看千疮百孔,其中一侧表面的纹路看上去似乎像是一些文字,只是无法辨认;而“童子石”上,一侧则依稀可见“童子石”几个红色的大字,不知为何人所书?传说民国时期,山石上还有明代正德年间的诗一首,“高插三峰水一湾,遂初园景足悦颜。绿荫绕屋参差树,翠黛连云远近山。石有藓苔遗古迹,门无车马远尘寰。旧时事业今尤盛,剑复归兮壁复还。”</p> <p class="ql-block">在环洲众多的景点中最为吸引眼球的一处,当属现在来到的假山瀑布。这些假山是由非常多的太湖石组合而成的,它们堆砌在一起,形成了众多不同的图案,有的像是展翅飞翔的苍鹰,有的像是对天呼啸的猿猴,有的又像是栖息在这里的猛兽。</p> <p class="ql-block">在假山的最上面,有一个倾泻而下的飞瀑,水流落在底下围成的水池中,滴滴答答的,非常好听。假山的四周点缀的是茂密的绿树,这样一来,这众多的假山也不再是光秃秃的了,实在是巧夺天工的设计手法啊。</p> <p class="ql-block">五月的风,轻轻拂过玄武湖畔,携着一抹沁人心脾的芬芳,悄然唤醒了沉睡一冬的花事。此时,位于环洲东端的月季园正迎来一年中最绚烂的时刻——近400个品种、共计7000余株月季竞相绽放,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将整个园区装点成一片花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月季,素有“花中皇后”的美称,她不似牡丹雍容华贵,也不似梅花孤傲清冷,却以四季常开、娇艳多姿的独特魅力,赢得无数人的青睐。在环洲月季园中,蓝月亮如夜空洒落的星辰,泛着淡淡的银蓝光泽;“十全十美”则如其名,花瓣层叠饱满,色泽明艳,象征着圆满与美好;还有“明星”等罕见品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属于它们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多彩欧月编织成的花廊蜿蜒曲折,一步一景。游人如织,纷纷慕名而来。有的手持相机,捕捉花瓣上晶莹的露珠;有的身着汉服,与花海相映成趣,定格下属于自己的“芳华瞬间”;还有的家庭携老扶幼,在花间小径中漫步,感受自然的温柔馈赠。</p> <p class="ql-block">月季不仅美在形色,更美在精神。她不畏寒暑,从春到秋持续绽放,象征着坚韧与希望。园方精心设计的花境、花坛与花廊,不仅提升了观赏性,更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理念。每一朵花的背后,是园艺师们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是土地与阳光的深情滋养,更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这片花海之中,仿佛走进了一个远离喧嚣的梦境。城市的繁忙在此刻被按下暂停键,心灵在花香中得到净化与抚慰。这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与自然对话的心灵之旅。</p> <p class="ql-block">中日友好之塔(又称“友好之塔”)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环洲月季园内,是一座由日本爱知县与江苏省于1985年11月共同修建的钟塔,旨在纪念两省县结为友好关系,塔呈立体三角形,每个面顶端均设有时钟。</p> <p class="ql-block">塔上的时钟,在当时还是比较罕见的,因为它是由太阳能板来支持运转的。每到整点的时候,时钟还会自动播放“樱花之歌”,算是一件比较时髦的外来之物了。</p> <p class="ql-block">樱洲曾称新洲、欧洲,1935年7月改称樱洲。樱洲总面积6.59公顷,在环洲环抱之中,是四面环水的洲中之洲。相传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后,被软禁在此。</p> <p class="ql-block">到清代洲上册库尽毁,樱桃极多,春风三月,绿醉红酣,颇饶艳趣,及至初夏,则朱实累累。“六朝烟水最迷人,玄武樱桃可染唇”,玄武湖樱桃色红味美,是玄武湖三大特产之一,被尊为“金陵五大名果”之一。</p> <p class="ql-block">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时曾驻跸江宁织造府,时值樱桃成熟季节,江宁织造曹寅以樱洲樱桃进献,帝甚喜,遂为贡品。</p> <p class="ql-block">1911年,华侨革命飞行团成立,孙中山亲自下令在樱洲建民国初期南京的第一个飞机场。1933年,民国中央电影摄制片厂把玄武湖作为重要摄影基地,并建成了当时国内最新式的有声电影场。</p> <p class="ql-block">今天樱洲是南京樱花品种的集中地,种植樱花1000余株,品种20多个。每当大地回春,樱花缀满枝头,一片绯红,如火似霞,遂有“樱洲花海”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樱桥又名为鹤桥、放鹤桥,“桥在莲萼洲(又名新洲、樱洲)”,连通环洲和樱洲,修建于明嘉靖年间。“放鹤桥西花半开,摘花遥上郭公台。水痕飞浪野风急,山色可人烟雨来。”(明 郭木《新洲偶雨》)明朝时玄武湖是黄册库,游人禁不得入,此桥附近内湖水域是白鹤的栖息地,故桥以鹤名。 </p> <p class="ql-block">樱洲长廊位于樱洲西北,于1954年建成,长304米,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宋庆龄利用获得的国际和平奖捐建。</p> <p class="ql-block">因为宋庆龄时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所以建成后的长廊被命名为“中苏友好长廊”,西端则称之为“中苏友好画廊”。樱洲长廊初为竹木结构, 1963年在原地改建。</p> <p class="ql-block">2017年,在玄武湖赏樱风光带樱洲核心位置增建重檐赏樱亭——藏春亭。登上藏春亭,近览樱洲全景,远望钟山晴岚。每当樱花盛开时,樱洲一片花海,层层樱花灿若云霞,玄武湖春天最美的景色尽藏于此。</p> <p class="ql-block">友谊树是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对外友好往来的象征。1977年8月,梁洲栽植了第一批友谊树,1979年11月起栽植友谊树的地点移到了樱洲东北部。友谊树沿樱洲长廊南侧一字排开,集中了世界多国友好城市代表团历年种植的友谊树,包括美国圣路易斯市、日本北海道、意大利佛罗伦萨、荷兰埃因侯温、德国莱比锡、墨西哥墨西卡利和塞浦路斯利马索尔等城市的栽植友谊树40余株。</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樱洲长廊有幅百字对联,由杨宏声先生撰写。</p><p class="ql-block">上联:想象那百亩晴波翠淀,过去的历史仿佛在眼前翻涌。从孙吴的舰阵到刘宋的水师,再到后陈的笙箫和南唐的词曲,每一寸河山都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石城的鬼脸、钟山的王气,仿佛虎踞龙蟠。然而,历史的变迁中也有武失黩穷、文耽沉溺的遗憾,林立的帆樯如今已灰飞烟灭,但酒绿灯红依然不减。东去的大江依旧滚滚东流,淘尽六朝的繁华。</p><p class="ql-block">下联:沐浴在旭彩橙光中,感受今日的新气象,无尽的愉悦涌上心头。春柳的雨姿、夏荷的霁色、秋菊的霜韵、冬柏的雪魂,每一季都有不同的意趣。不羡慕蓬岛仙阁、玉宇琼楼,只愿政清国昌,梭穿莺燕啄香时,重开尧天舜域。愿这中兴伟绩载入史册,铭刻在万姓的口碑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副对联堪称是最长对联之一,每联九十九字,上联追忆历史,下联展望未来,真是才气逼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