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县古村落 苍坡

刘万明

<p class="ql-block">点击播放音乐</p> <p class="ql-block">苍坡古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为李氏宗族聚居地。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由国师李时日重新规划,以“文房四宝”象征布局:笔街直指笔架山,五石条为墨,莲池作砚,方正村域为纸,形成全国罕见的耕读文化空间载体。现存寨墙、路道、祠庙及古柏等宋代遗存,完整保留了南宋村落规划原貌。村落核心建筑苍坡溪门为全木构宋代建筑,以无钉榫卯工艺建造;望兄亭与方巷村送弟阁隔田相望,承载李氏兄弟典故;仁济庙供奉周处,兼具水利与教化功能;李氏大宗祠为宗族礼教中心,水月堂纪念抗辽族人。村内保留三试阶、进士坦等科举文化符号,卵石围墙与古井水系展现楠溪江流域生态智慧。近年通过“年味苍坡”等活动活化古村,结合宋韵主题推出民俗展演与新业态,2024年春节游客达4.76万人次。苍坡古村位于浙南永嘉县境内楠溪江上游岩头镇北面大山脚下,原名叫苍墩。始祖李岑为避战乱从福建长溪迁居于此,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开始营建,至今已1000多年历时。南宋淳熙五年(1178),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重新规划,建成以文房四宝为主要形象的村落格局,村落占地200多亩,房屋50多座,村民全部李姓。村落格局基本保持南宋时期的规划原状与建筑风貌,其寨墙、路道、水池、古柏犹见当年风韵。苍坡是楠溪江流域耕读文化最为发达的村落之一,至今仍然很好地保留了耕读文化的具体元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就以特色独具的古村人文风光而成为中国古村落旅游产品中的经典。三试阶、七级石阶是由三级条石砌成的台阶,就叫“三试阶”,取意县(府、院)试、乡试、会试,分别为考秀才、举人、进士,是封建时代读书人入仕为官的必由之路。三试过关后才算跻身进士之列,所以紧接着“三试阶”的是长约20米的“进士坦”,走过“进士坦”便到了车门的过处,这里共有七级石砌台阶。据苍坡宗谱记载,第十一世祖李仲因居官清廉、政绩显著而受朝廷器重,官位连升七级,村人为纪念此事,特地修建了这七级石阶。古时候到了进士坦后,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步行通过七级台阶。</p><p class="ql-block">苍坡溪门牌楼式样的门叫车门,也就是村子的大门。“苍坡溪门”,这四个字是由温州已故书法家蔡心谷先生所题,一般来说是明显的笔误,但在永嘉方言里“车”与“溪”同音,苍坡人还以为自家风水好,是由于前面的溪门水好之故,所以就写成溪门了。苍坡溪门可是大有讲究的。这个门始建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全由木料构筑而成,以大斗、小斗、托梁、挑檐建造,六层斗拱没有用一枚钉子,屋顶为重檐悬山式结构,显得端庄古朴。这道大门和日本“国宝级建筑”奈良东大寺的南大门如出一辙,不过那座“国宝级建筑”大门的建造时间比苍坡溪门晚了12年。这个门看起来很奇特,有人说他像龙,两边的大灯笼就是龙眼,后面的街就是龙身,前面的那个池塘就是龙珠;也有人说他像老虎,石拱桥是老虎的背,而车门是虎头,两盏大灯笼是虎眼。到底像什么,就要凭各位的想象了。像“龙”也好,如“虎”也罢,但寓意其实都一样:苍坡村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这个车门,是一种“等级”的象征。在封建时代,这种代表着权利与身份的大门是不可以随随便便想建造就建造的,只有当这里出现一定级别的官员后,才能由皇帝下诏赐建。按现在的话来说,是很牛的。门楼的下面就是“七级石阶”,地面上这顶用四块青石铺嵌而成的宋代一品官帽——太师帽,用意在于让经过这里的人时时想到“太师之路要自己去走”,鼓励人们靠自己的努力取得功成名就。上方门楼上有一副对联:“溪山揽胜怀先哲,门第添辉望后昆。”这对联即描绘了此处风景优美,又说明了祖辈业绩辉煌,也寄望后辈发奋读书入仕光耀门楣。为表示敬重,凡是经过这里的人要懂得过车门的规矩,文官必须下轿,武官一定下马。</p><p class="ql-block">西池东池,跨进溪门,便是左右两边的两个池塘,左边的一页是西池,右边的一页是东池。这两个池塘从一诞生起就不只是普通的点化生活美化环境的池塘:那西池的一页,记载的是半耕半读的生活理想;那东池的一页,记载的是对高尚精神美好品德的传颂和对神明的敬祀。</p><p class="ql-block">古柏,在东池南头的寨墙上。在古时,过这个门槛也是有讲究的,要遵循男左女右的礼法。这两棵古柏,不仅是苍坡村重视绿化的历史见证,也渗透出古村的文化气息。800多年前的宋朝苍坡寨主李西斋亲手种下这两棵树,并留下了护树佳话,被传颂至今。他栽下这柏树后,为使古柏不受破坏,就立下禁约说:“凡拴于柏树之牛,立杀不赦。”有一天他家的长工贪图方便,将耕牛系在这柏树上,他当场就将牛杀了。从此村中就不再出现损坏这些古柏的现象了。可见,有了好的“官”风,才会有好的民风,所以这两株柏树虽然历经800多年,仍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望兄亭,这座造型别致的小亭子,就是很出名的“望兄亭”,初建于1128年。站在亭子里往村外东南方向眺望,对面就是苍坡的“同胞村”方巷村了。方巷村头也有一座造型和“望兄亭”一摸一样的亭子,名叫“送弟阁”,两个亭子隔着阡陌纵横的田野遥遥相望。</p><p class="ql-block">这两个遥遥相望的亭子数百年来向人们诉说着一段兄弟情深的感人故事:当年李氏第七世祖李秋山和弟弟李嘉木分家后迁居到方巷村,弟弟李嘉木常常一早就站在寨墙上向东南远望,等待哥哥踏着田间鹅卵石小径走来,“会桃李之芳园,叙天伦之乐事”。兄弟两个感情很好,每每必促膝长谈到深夜,分别时总要想送到村口。常常哥哥离开回家时,弟弟就送哥哥到方巷村头,弟弟回来时哥哥又要送弟弟回来,就这样弟弟送哥哥到家,哥哥又送弟弟到村口,弟弟又送哥哥,哥哥又送弟弟,真是温州俚语讲的“张郎送李郎,一夜送到大天光。”于是兄弟俩商定在苍坡村和方巷村各建一座亭阁,在亭子里挂上灯笼。每当探望分手后,见到对方亭中灯笼亮灯,就知道对方已平安到家,兄弟俩才各自安然收灯回家歇息。望兄亭的精致在楠溪江沿岸的古亭中是少有的,特别是披檐,曲形的弧度放足,檐角飞翘,十分轻柔。两处亭阁四面开敞、八面来风,遥遥相对,情谊绵绵。曾经有台湾同胞来此旅游,为“望兄亭”的故事所感动,触景生情,回想台湾大陆隔海相望,不禁两泪涟涟,真是“双亭隔水频相望,两地同源本弟兄”。</p><p class="ql-block">夏蕙瑛诗中的“谁又点灯去,远山明月生”两句,说的就是望兄亭美丽感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仁济庙,这座三面环水的带有宫廷风格的古建筑就是著名的“仁济庙”。单看这座建筑周边的环境,你已觉得特别舒适,有灵气。这亭三面临水,临水座廊建有美人靠,夏天在此乘凉,那是惬意无限的。仁济庙檐角微翘,屋檐面稍呈弧形,屋脊线条平缓却充满张力,像是要展翅起飞,舒展大方,特别优美,避免了一般庙宇建筑通常所透射出来的肃穆。有意思的是,庙中供奉的不是菩萨,也不是本族始祖,而是一个叫作周处的人。据《世说新语》载,周处在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乡邻们切齿痛恨,视其为“三害”之一,与猛虎毒蛇相提并论,后来经人指点改邪归正,弃恶从善,为乡里除害,战死沙场。于是这周处就成了人们教育青年改恶从善的楷模。苍坡人在庙里不供奉菩萨,不祭祀先祖,而设非本族姓氏的周处神位来祭祀参拜,可见他们有着为教育子孙后代而抛弃姓氏偏见的不同一般的胸怀。也有人说这里供奉的是“平水圣王”周凯。晋永康年间,浙南洪水为患,平阳人力搏洪水而死,乡民奉他为平水圣王。不管仁济庙里奉祀的是周处,还是周凯,他们都是为民而死,都应该值得纪念。</p><p class="ql-block">李氏大宗祠,李氏大宗祠是苍坡村的礼教中心,也是宗族聚会、重大族事庆典的地方。在我国传统的农业时代,宗祠照管着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两件主要的事:一是聚亲睦族;二是科甲连登。自第一世李岑建村至今已42世,直接从苍坡分迁出去的村落达一百十几个,人口近二十万。从前,每到圆谱、祭祖时,那些分迁出去的人们纷纷到这里来相聚,场面非常壮观,通过圆谱、祭祖等宗族活动,加强族人和睦团结;平时也经常在这里决定族中重大事件,解决族人纠纷。古时候,凡参加三试“金榜题名”的族人均要披红戴花到此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在司仪的唱引下,行三跪九叩大礼,祭拜列祖列宗。历史上苍坡村人才辈出,科举中第者众多,在当今,仍有闻名人才,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鹏祖籍就是苍坡村。</p><p class="ql-block">水月堂,建在水池中央的建筑,叫“水月堂”,初建于北宋(公元1124年),是一座纪念堂。北宋徽宗苍坡八祖李霞溪在朝任迪功郎,他哥哥李锦溪在朝任成忠郎,兄弟友好,情深意切。李锦溪在宣和二年随童贯出征辽国,不幸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李霞溪知悉哥哥死后,心碎肠断,不能继续在汴京当官,就辞职归稳苍坡,就在东池北头水中央建造了这座水月堂,住在里面,日夜思念兄长,“寄兴殇咏,以终老焉”。“水月堂”被古建筑专家誉为楠溪江古建筑中的经典。你看它屋脊灵动,四面有檐,而且还是重檐设计,本来是一般的坡屋面就自然异变成歇山顶,因而显得特别生动。走过这条石桥就到水月堂的庭院里了。这庭院的南墙是镂空花墙,由三组花样组成。正是这不同的花样,使南墙显得内涵丰富而灵动,是一处院墙之中的经典杰作。这堵墙采用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景手法“漏景”建成,但与一般花墙的里外通透不一样,你站在这个院中,通过花墙上的空洞可以看到外面的亭台池树、远山近水,而外面的人却不见一丝院内情景。也许这就是南墙成为经典之作的原因吧。水月堂的中堂上方悬挂着“吉州园”匾额,这三个字清秀飘逸又不发遒劲有力。“吉州园”得名于苍坡十一世太祖李樵隐,他曾教授于江西吉州,很有声望,晚年归隐苍坡后,为乡里办了许多善事,大家都称颂他。苍坡三十三世李世铺为了纪念李樵隐,于是重修中堂,取名吉州园,意为吉州教育场所。吉州园北面的院墙就是水月堂的北墙,墙上开有两扇窗户,北墙的文化魅力就在这两扇窗户上。窗户上的图案造型很特别,都为“井”字和“八卦”图形相间构成。</p> <p class="ql-block">温州永嘉县古村落 苍坡</p> <p class="ql-block">苍坡村(苍坡溪门)</p> <p class="ql-block">苍坡溪门七阶(进士坦)</p> <p class="ql-block">三试阶 虎背桥</p> <p class="ql-block">李氏宗祠 祠前是三试阶至苍坡街通道</p> <p class="ql-block">苍坡街(笔街)直指笔架山</p> <p class="ql-block">苍坡街游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李氏宗祠前(西池)</p> <p class="ql-block">西池</p> <p class="ql-block">三试阶、虎背桥至苍坡街通道</p> <p class="ql-block">上东池 下西池</p> <p class="ql-block">水月堂</p> <p class="ql-block">仁济庙</p> <p class="ql-block">望兄亭</p> <p class="ql-block">古柏</p> <p class="ql-block">鲍六旅游团游客</p> <p class="ql-block">苍坡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苍坡秋收风情</p> <p class="ql-block">苍坡秋收(晒秋)</p> <p class="ql-block">游客小憩晒场</p> <p class="ql-block">游客休息玩耍晒场</p> <p class="ql-block">晒秋场通道商铺</p> <p class="ql-block">苍坡街西入口</p> <p class="ql-block">苍坡村民宅</p> <p class="ql-block">苍坡特产:柿子、板栗、玉米、红薯枣</p> <p class="ql-block">苍坡民宅</p> <p class="ql-block">苍坡秋季大丰收景象,家家户户晒秋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