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案件发生,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成武县育才学校于2025年11月5日组织各班成功召开了以“防诈骗·护青春”安全教育主题班会。</p> <p class="ql-block">一、 精心策划,明确主题</p><p class="ql-block">本次班会活动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热点及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确定以“防诈骗·护青春”为主题,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宣传教育,使学生们了解常见诈骗手段,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同时深化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p> <p class="ql-block">二、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p><p class="ql-block">各班班会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力求教育入脑入心:</p><p class="ql-block">1. 案例剖析,警钟长鸣: 班主任及班委成员精心准备了近期发生的、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典型诈骗案例(如网络游戏交易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刷单返利诈骗、虚假中奖信息等),通过PPT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进行深入剖析,生动揭示了诈骗分子的常用伎俩和话术,使学生们对诈骗行为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p><p class="ql-block">2. 知识讲解,提升认知: 系统讲解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三不一多”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多核实),介绍了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同时,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大保护”的重要性,特别是网络保护中关于防止网络沉迷、网络欺凌及信息泄露等内容。</p><p class="ql-block">3. 互动讨论,深化理解: 设置了“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等情景模拟环节,引导学生围绕“收到可疑链接”、“网友索要个人信息”、“遭遇网络欺凌”等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和发言。同学们积极参与,分享看法和应对策略,在思维碰撞中巩固了所学知识。</p><p class="ql-block">4. 承诺践行,内化于心: 部分班级组织了“防诈骗,我承诺”签名活动或集体宣誓环节,引导学生将安全知识内化为自觉行动,承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警惕,做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p> <p class="ql-block">三、 成效显著,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取得了预期成效:</p><p class="ql-block">1. 安全意识显著增强: 学生们普遍认识到诈骗并非遥不可及,可能就潜伏在日常学习生活的网络交往、游戏娱乐中,安全防范的警惕性得到有效提升。</p><p class="ql-block">2. 防范技能初步掌握: 学生们了解了识别常见诈骗方法的基本技巧,掌握了遭遇可疑情况时的正确应对流程(如及时告知家长、老师或报警)。</p><p class="ql-block">3. 法律观念得到强化: 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了更具体的认知,明白了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的权利以及保护自身权益的途径。</p><p class="ql-block">4. 班级凝聚力提升: 班会活动营造了共同关注安全、守护成长的良好氛围,增强了班级集体的向心力。</p> <p class="ql-block">四、 反思与展望</p><p class="ql-block">此次班会活动虽圆满结束,但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未来,学校将持续做好以下工作:</p><p class="ql-block">1. 建立长效机制: 将防诈骗、未成年人保护等安全教育纳入常态化工作范畴,定期通过年级集会、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进行提醒和教育。</p><p class="ql-block">2. 加强家校联动: 通过家长群、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相关知识,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共同筑牢学生安全防线。</p><p class="ql-block">3. 关注个体差异: 对个别可能更容易遭受侵害或存在特殊情况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和个性化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班会结束后,班主任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谈认识、谈感受、谈行动。通过总结反思,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p><p class="ql-block"> 不轻信陌生来电和网络信息;不泄露个人信息;遇事及时与家长、老师沟通;坚决维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p> <p class="ql-block">本次主题班会达到了“以案明理、以学促防”的目的,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显著增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安全教育工作,构建“家校社”联动的安全教育体系,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