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古人早已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群分其实就是个圈子,就是一个最孤独的人,也往往会有自己的圈子。只要几个趣味、性质、脾气相同的人与物,聚在一起,就成了圈。所以要看一个人的人品怎么样,也只要看他所在的那个圈子就可以明白了。现在这个圈子的概念也越用越广泛了,不仅是人,连自然界,也给画了圈子。如冰岛的旅游“黄金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到过冰岛的人都知道,冰岛有个黄金圈,这一个圈方园有300平方公里大小,位于冰岛的中南部。圈中主要的景点有盖歇尔间歇泉地热区、黄金大瀑布和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这三个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黄金圈标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2:黄金圈在冰岛的地理范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黄金圈并不生产黄金,其实只是一个地质公园。多年前欧亚地质板块与北美板块在此相撞,产生活跃的地质活动。位于赫伊卡达勒山谷里的盖歇尔地热公园,就是其中的典型。在一片约3平方公里的荒无人烟的广阔山间谷地,散落着许多高低不平的小丘。有一些中间有坑,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泥潭、水坑,前后左右的地面不时冒出腾腾的白色烟气,空气中弥漫臭鸡蛋的硫黄味。整个公园少见高大树木,偶尔才见一些矮小灌木,野草也很稀疏。这或许与地温太高,硫黄物质过多有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3:黄金圈地势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4:走近圈内,到处都是冒着地热蒸汽的小水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走进圈内,两旁都是泥潭与小水塘,小水塘上方飘着雾气,而有些泥塘中,泥浆在不断地翻滚,那是地热正在活动的表示。温泉的动力来源于炽热的地下岩浆,加热地下水,产生压力,当地下水蒸汽达到一定压力时,它就冲破地表,压力大者形成向空中喷射的喷泉,压力小者引起地面泥浆的翻滚。这从道理上讲起来很简单,但要坚持几十年、上百年的定期喷发,压力有节奏地积聚、喷发,再积聚,再喷发,谈何容易。坚持下去,就成了奇迹、遗产,但谁能坚持得住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5:大一些的温泉在沸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上个世纪初盖歇尔泉一度曾非常活跃,每隔半小时左右喷发一次,据记载高度可达160米左右,最高曾喷至177米!其地下压之力大由此可见。间歇喷泉的喷发能量由地下岩浆的温度和地下水的流量决定。从1916年开始,地下水量开始减少,蒸汽压力减小,歇尔泉喷泉也就渐渐老去、枯竭。风水轮流转、青春不常在,这似乎是一种自然规律,不仅仅限于生物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目前盖歇尔泉已几乎不再喷发。现在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接替者主要是史托克间歇喷泉的喷发。虽还在喷发,在努力,在奋斗,仍保持着间歇泉固有的特点,但高度、力度、与喷出的水量较前还是小了许多。徒弟往往不及师傅,一旦成了师傅,在传承中难免会有意无意地隐藏一些关键的诀窍,这些在人群中存在的现象,也有可能在自然界中也有存在,在某些自然力量方面确实存在着衰退现象,也许并非坏事。牌子是盖歇尔间歇泉打响的,目前仍延续使用这一名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6:温泉平静时,也显得热气腾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以前围在盖歇尔喷泉周围的人群,现在已围在了史托克喷泉的周围,焦急地等待着泉水的喷发。等待着水面上袅袅的白雾渐渐增多,泉眼的水被缓缓倒吸,随后又猛烈涌出地面,最终,它突然间沸腾汹涌,随着一声轰鸣,一股巨大的水柱带着大量水蒸汽似被点燃的火箭直冲云霄,竟高达四十多米!喷上天空的水柱大约只十几秒便跌落回水池,而池里的水依旧汹涌,呼喊着、凝聚出更大的力量,奋力冲向天空,前仆后继,形成一股股喷泉。而池里的水位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力量的凝集来自地底。空中一团团很浓的水蒸汽渐渐向四周扩散,最后逐渐消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如果你告诉他们,以前盖歇尔喷泉的喷泉水柱更高、时间更长时,他们会睁大眼睛看着你,将信将疑,是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7:远看盖歇尔地热公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8:突然喷发、直冲云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天空也张开蓝色的臂膀,热情拥抱着这些来自地底的精灵。壮观的喷发大约持续半分到1分钟。大约平均每隔十几分钟之后就会有新一轮的喷发。每一次喷发,都会迎来一阵陈惊呼,与一阵照相机的“咔嚓”声。然后,又是下一次等待,又是惊呼,“咔嚓”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一循环,循而复始,多少年,人不同,物依旧,不知又有多少等待。那时游人依旧,喷泉依旧,只是人不同,圈依旧,新的喷泉喷发起来是否会更壮观,更高、更活跃一些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9:整个天际,为之变色)</p> <p class="ql-block"> 离开盖歇尔喷泉,一路奔向同处黄金旅游圈的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地壳的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在此分道扬镳,形成一条大裂谷,裂缝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分开,不要以为这5厘米的速度太慢,其实在地壳运动中,这已经是很快的了。裂缝的速度已超过东非大裂谷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公园建于1930年建立,占地面积约240平方公里,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0: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大裂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公园恰好建在欧亚大陆板块与美洲大陆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出现了一处奇特的景观——两大板块间有一道大裂缝,据说是“地球最美丽的一道伤疤”。原先以为裂谷是一道岩石裂缝,深入地底,但到处一看,才发现裂谷是有大大小小、纵横交错、宽度从几米到几十米的多条裂缝组成。裂谷两旁的岩壁都是黑色的火山岩,高几米到几十米不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可能还是新生的大裂谷,正在慢慢形成长大。现在还处在婴儿时期,有些地方还能走人,游客们就一会儿北美,一会儿欧亚,在两块大陆板块之间走来走去。在裂缝狭窄的地方,可以同时脚踏两大板块,来回走动,心想今天的一小步,也许在将来会裂成千里之遥。但这似乎跟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待到那千里之遥时,我们又会在哪里呢?还有人看到这篇文章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1:大裂缝由多条裂缝组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沿著裂缝往下走,一边是黑色的熔岩,一边却是一片典型的冰岛平原、冰湖,火上岩上长着深绿色的苔藓,一些地方还出现灌木及小树林。几个小小的湖泊如镜子一样镶嵌其中,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几条小路穿插其中,将整个原野穿起,挂在天边的冰川上,美不胜收,使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2: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内,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再往前走,道路的左边出现了一排黑色的火山石,导游介绍说,这就是法律石。法律石前竖一旗杆,升有冰岛国旗。他们在这里见证了冰岛的民主发展史。在古代维京时代,冰岛就出现了部落联盟的协商机制,有事大家协商解决并制定下了律法。这虽然与现代意义上的议会制有较大差别,但为冰岛早期民主的发展奠下了萌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3:冰岛国旗高高竖立在法律石前面,象征着法律与民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会议召开时,“法律发言人”会站在石块上或凳子上背诵法律条文,以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同时,任何人都有权登上法律石发表观点、提出议案或提出解决纠纷的意见,这里成了冰岛早期民主政治的实践场所。公元930年,冰岛议会在此成立,法律石就是当时议会召开的核心地点,这里是冰岛民主制度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4:维京人立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群体生活是人类生存和进化的根本,而管理群体的体制,人类历来采取帝皇、专制体制,就是由皇帝统治独裁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皇臣。皇帝好则全国好,皇帝差则全国遭殃。由于是独裁,所以得到历史、民众的好评不多。当皇帝还是王子时、皇后还是公主时,在童话中多是风流潇洒、善良美貌的,但一旦上位以后,一切就改变了,特别是皇后,成了嫉妒的代名字。皇帝如此风流潇洒、四处留情,留下皇后独坐冷清后宫,怎么能不嫉妒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皇帝是天生的独裁者,这由体制决定,就是他不想独裁,这个体制也迫使他独裁。一个好的体制,就是能够化独裁为民主,去专制而法治。目前世界上的国家管理都在朝着这方面努力。许多王国,国王也纷纷放下皇权,还政于民,仅保留一个名义上的皇室,如北欧丹麦、挪威、瑞典等几个国家。但改变体制容易,改变文化难。几千年来的文化固化了体制的选择,要从老的体制文化中走出来,需要时间。不然一旦走出来,也晕头晕脑、不辨东西,不知如何是好,到头来,还会回到原来的体制文化中去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而冰岛则由于建国较晚,没有历史负担,当世界上其他国家还在皇权的阴影下摸索的时候,冰岛人民直接选择了议会制,由法律、民主来治理这个国家。就在这大裂缝前,他们宣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正如我们潘团长所说:“这裂缝不是地球的伤疤,而是文明之光,是比黄金更珍贵的民主基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5:走在最大的一条裂缝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直到1798年冰岛政治中心及议会迁至雷克雅未克,这里渐渐冷落,现在这里仅剩一排高高耸立的火山岩和一根旗杆,成为了遗迹。在苍凉的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内傲然挺立,述说着冰岛政治历史的变化与发展,成了冰岛人民喜庆大事的庆贺之地,象征着法律与民主的力量。人民至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6:黄金瀑布,水从天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黄金圈中最壮观的就是黄金瀑布,好似一匹与众不同,极富动感的绸缎,用流动的线条和蓬勃的生命,带给人们壮丽的、蓬勃的生命体验。黄昏时刻,整座瀑布会被日落的太阳染成金色,造成有如黄金般的珍贵美景而命名。(具体内容已放在瀑布一文中描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7:黄金瀑布,潘团长拍的就是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文中使用了潘团长拍的几张照片,特表示感谢:谢谢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