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黄河看中国》第二站山东省东营市黄河文化馆

行走路上

<p class="ql-block"><b>  山东省东营市黄河文化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由东营市奔流入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文化馆通过“中华母亲河”“魅力黄河口”两大板块,以“志说黄河、志说东营”的形式,系统、真实、生动地展示黄河风采,传播黄河文化,讲述东营故事,激励参观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2025年10月13日开启《沿着黄河看中国》2站</b></p> <p class="ql-block"><b>探寻黄河源头,古人上下求索数千年,始终莫衷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实地勘察,最终确认其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河源一为卡日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为扎曲。三曲汇合后注入星宿海。黄河源区,湿地、草甸等生态系统类型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典型的区域,被誉为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b></p> <p class="ql-block"><b>贵德县位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距省会西宁114公里、州府恰卜恰镇158公里,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在黄河流经县域的76.8公里中,两岸有成片成片的茂密森林、大面积的草原湿地,也有多姿多彩、造型各异的丹霞地貌和峡谷,因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素有青海“小江南”之誉。历史上的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在县境内交错延伸,成为沟通中原与西域文化的纽带,境内的“马家窑”“卡约”文化遗址、汉唐古堡、明清楼阁等无不见证着贵德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发展脉络。2000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视察贵德时,看到万里黄河在这里清澈见底、碧波荡漾,感慨万千,欣然写下“天下黄河贵德清”,一语道破了贵德风物精魂之所在。2004年,贵德黄河湿地景区被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无定河是黄河第一支流,全长491km,流域面积30260k㎡,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59 年,是黄河流域惟一一座以灌溉为主的“一首制”平原闸坝工程,它与安徽淠史杭灌区、四川都江堰灌区并称我国三大灌区。它的建成,使河套平原近 900万亩土地彻底根除了水旱灾害,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基地,被誉为“塞外米粮川 ”。</b></p> <p class="ql-block"><b>河南古称中州,豫州,山水相连,河岳壮美,古迹遍地,名胜众多,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主要的发源地。</b></p> <p class="ql-block"><b>汾河古称汾水,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在河津附近汇入黄河,汾河与黄河一起滋养着三晋大地,哺育了三晋文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中国现存最早的家园。</b></p> <p class="ql-block"><b>历史上黄河下游六次大改道:第一次改道口决口改道,由今河北省黄骅市入渤海。行河613年。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在今河南省浚县宿胥;第二次改道 王莽始建国三年(11年),黄河在今河北省大名县决口改道,由山东省利津县入渤海。行河1037年;第三次改道胡埽决口改道北流,由今天津入渤海。行河146年。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在今河南省濮阳境内的商;第四次改道道,由江苏省清江口云梯关入黄海。行河295年。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在今河南省原阳县境决口改;第五次改道经徐州,合泗水,入淮河。行河366年。明弘治二年(1489年),黄河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决口改道,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省兰仪县(今兰考县);第六次改道 铜瓦厢决口改道,由山东省利津县入渤海(今由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入渤海)。至今已行河170年。</b></p> <p class="ql-block"><b>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图,由西汉以后黄河主要决溢统计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38年,共决溢年数413,1938年中牟赵口决口,1938年郑州花园口决口!</b></p> <p class="ql-block"><b>山东省黄河流域经的最后一个省份,境内千流河道长628km,均为地上悬河,五岳之中的泰山,烟波浩渺的东平湖,傍河而立的泉城济南,著名的湿地之城东营,为这片热土平添了无限的神韵。</b></p> <p class="ql-block"><b>东营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大革命时期,境内就成立了各级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黄河口优秀的儿女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为后人留下了永远的回忆,意为时代留下了永恒的丰碑!</b></p> <p class="ql-block"><b>亿万斯年的黄河,一路绕高山、穿峡谷、走戈壁、越平原、汇溪涧、纳百川,以雷霆万钧的气势,兼收并蓄的胸怀,滋养万物的挚爱,浩浩荡荡、勇往直前,哺育了中华民族,开启了中华文明,见证了中华崛起,铸就了中华精神,成为中华文化深邃的象征、永恒的图腾。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秋大计的高度,擘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