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秦巴山脉的褶皱深处,汉江与旬河如双臂般温柔环抱,一座城宛若从水墨画卷中走出,静卧于山水之间。这里,因天然形成的太极地貌而蜚声中外,被誉为“中华天然太极城”。这便是陕西旬阳——一座将自然奇观与千年文脉融为一体的古老小城。11月5日,我们从紫阳返程西安途中,同行的卡倍多公司刘建勇提议绕道旬阳一游,既是顺路,也因他生于斯、长于斯。下高速后,我们先至其家中稍作停留。不巧其父母外出,屋内空寂。这栋安置房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搬迁户人均仅需出资2500元,三口之家按人头计算,四人以上家庭最高缴费不过万元,便圆了世代安居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襄渝铁路穿城而过,仿佛一条时光隧道,勾连起往昔的热血岁月。我们这些三线学兵,曾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甚至热血,参与铁路建设,将青春镌刻于山河之间。旬阳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段,汉江与旬河交汇之处,自秦时设关置县,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素有“秦头楚尾”“北国江南”之美誉。古称“洵阳”,因县城居于洵水之阳而得名。汉江与旬河蜿蜒绕城,呈天然“S”形,分割阴阳两岛,构成酷似太极图的奇观,被专家誉为“世界罕见,中国唯一”的天然太极城。商末属庸,周时辗转于楚秦之间;公元前280年秦设洵关,始置洵阳县,隶汉中郡。东汉并入西城县,西晋复置,西魏为郡治,隋废郡属西城,唐属金州,曾置洵州,后州废仍归金州。元代设巡检司,明代洪武三年复县,清属兴安府,民国隶省直管。1949年解放,成立民主政府,几经隶属变更,1964年“洵阳”更名“旬阳”,2021年撤县设市,由陕西省直辖、安康代管,历史脉络清晰如织。</p> <p class="ql-block">太极城宋家岭景区坐落于旬阳市区西南,与主城区无缝衔接,交通便捷,登高可尽揽太极奇景。站在观景台上,汉江与旬河交汇处的天然“S”形曲线一览无余,宛如一幅流动的太极图。园内林木葱茏,植被丰茂,春有樱花杏花争艳,秋有红叶漫山如燃,四季皆景。景区以太极文化为魂,融合森林生态与人文底蕴,打造集观光、体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景区,涵盖太极门、太极楼等主题景观,构成六大功能片区,让游人在行走间感受天地阴阳的哲思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因刘建勇对旬阳了如指掌,抵达市区后,他驾车直抵宋家岭,引领我们开启这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探秘之旅。</p> <p class="ql-block">早在清乾隆年间,便有诗句“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传世,足见“太极城”之名早已深入人心。民国二十年(1931年),更有“旬水绘成太极图”“一轴太极挂夜台”等题词,镌刻于墓碑之上,2003年于旬河小河北河滩出土并收藏于县博物馆,成为历史见证。这些文字不仅赞美了旬阳山水的形胜之美,更将太极意象深深植入地方文化血脉,使这座小城在时光长河中愈发显得神秘而深邃。</p> <p class="ql-block">旬阳太极城坐落于城区核心,亿万年来,旬河持续下切侵蚀、泥沙沉积,河床逐渐塑造成天然“S”形,环绕八座山峰,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太极八卦图景,将县城自然划分为阴阳两鱼岛,堪称河流侵蚀地貌的奇迹。尤为神奇的是,阴阳鱼眼位置各生一株千年古柏,苍劲挺拔,枝繁叶茂,仿佛天地灵气所聚,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衡与安宁。它们静默伫立,阅尽沧桑,成为太极城最富象征意义的生命图腾。</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在旬阳一家小馆落座,一碗热气腾腾的然然豆糊糊儿端上桌来——那是用包谷糁熬制的稠粥,香气扑鼻。这熟悉的味道瞬间唤醒了尘封的记忆。当年修筑襄渝铁路时,我们也常以一碗包谷糁果腹,配菜不过咸菜或盐水煮豆,清苦而朴素。那饭不顶饥,翻两座山坡便腹中空鸣。最难忘一个深夜,排里的丁亮提来半桶稠稠的包谷糁,说是炊事班夜餐。酣睡中的我们纷纷起身,狼吞虎咽。谁知不久副连长赶来,怒道:“你们吃了别班的夜饭,就得替他们上岗!”众人哗然——本是明日上夜班,如今却要多干一班,次日中午还无饭可吃。好说歹说,才勉强把队伍拉上工地。次日清晨归来,匆匆吃过早饭便倒头昏睡,中午开饭时,食堂门前无我们一席之地。饥饿如针扎心,怨气全落在丁亮身上。可他本是好意,谁料好心酿成错。今日再见这碗包谷糁,往事如潮涌来,那夜的热粥、那班的辛劳、那日的饥饿,令人不禁泪眼朦胧,久久难以平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