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我追寻的远方

绿色之洲

<p class="ql-block">犹记儿时江南老宅,院中有方天井,青灰檐下有个燕子窝,燕子在天井轻盈飞进飞出,抖落似碎珠晨露轻洒我身。我捧着爆米花仰头喊:“燕燕,你们去哪呀?”母亲登梯用油纸布为燕儿遮日挡雨:“它们是在守家。”听了妈妈话,望望巢里雏鸟,似乎懂了——我要追寻的远方,大抵就是这样守住家的暖。</p> <p class="ql-block">1976年春节刚过,19岁的我,第一次像燕子般飞出天井远行,手攥着入伍通知书,背上标准的军用背包,里面装着母亲织的青色毛衣——那是她在我临行前熬了三天三夜织就的,袖口绣了红色“平安”二字。</p> <p class="ql-block">我夹杂在这批来自高淳的两百余人队伍里,跟着浩浩荡荡、青春勃发的人群,从南京火车站踏上了黑皮蒸汽闷罐军列。大概是穿上新军装的缘故,大家上车后,自觉按照接兵干部的指引,在车厢地板上依次摆放行李。白天坐得端正,晚上睡得安稳,真有了些兵味的模样。车厢内设有四个高高的小通风口,难以向外观景。车过长江大桥时,车轮发出“哐当”金属碰撞声,随鸣笛声震荡钻进窗。有人忽然喊道:“我们过长江了!”众欢呼!闻声,我心头不禁一热——是啊,这不正是要载我去心心念念的“远方”吗?!闷罐军列像老黄牛般不急不徐行走,小站一停,大站一歇。耗时近六十个小时,才抵达东北古城辽阳。</p> <p class="ql-block">走进充满热血气息,到处是昂扬姿态的军营,自然一切都感新鲜,心旌也不免升腾:定要苦练杀敌本领,报效祖国。未曾想,没等新兵训练结束,我就被下到老连队,奉命参加携装开赴黑龙江,执行军农生产任务。这突如其来的变数,令我发懵。想想离家远赴千里,现又要继续北上种地,不禁黯然神伤。就这样,我揣着满心的不情不愿,浑浑噩噩来到了克山县团农场。三月的北国,滴水成冰。农场轱辘井台结冰一尺多厚,第一次摇井时,手刚碰到铁把手就被粘住。部队虽配发了皮大衣、皮帽子和皮大头鞋,但也难抵零下二十多度的寒冷侵袭。这于我们来自江南的新兵来说,确是严峻考验。躺在大通铺上,听着屋外北风呼啸,我夜不能寐,心里总犯嘀咕:这是我要追寻的远方吗?</p><p class="ql-block">是连队李指导员的开导,帮我拉直了问号。那是一天早饭后,指导员把我叫到宣传栏前说:“过些时候就要投入春耕,你负责出一期“打响春耕生产攻坚战”的板报,给大家鼓鼓劲儿。”还加重语气:“可别小看执行军农生产任务,我们多打粮食,就是在提高另一种‘战斗力’。”我认真听、细揣摩,心里的纠结逐渐释然。</p> <p class="ql-block">这一年,我在农场摸爬滚打了9个月,从破冰翻地到抢收小麦,从顶风冒雪到沐暑迎阳,不但收获了庄稼丰收的喜悦,更收获了自我磨砺的进步。那些难忘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我与战友们顶着6月的骄阳,在一望无边的大豆地里铲草,从早到晚勉强铲完一条垄,累得直不起腰;8月的打谷场上,我咬牙扛着装满180斤小麦的缝口麻袋,踉踉跄跄上跳板送入粮仓;夜晚,孤零一人在设在乱坟岗上的炮场站岗,虽有些害怕但分秒不开小差,每当摸到身上母亲织的毛衣时,心里就镇定多了。</p><p class="ql-block">说来也巧,那年夏天,在农场的养猪场有一对金腰燕筑巢。我有时过去看热闹,燕妈妈不时地叼虫回巢,雏鸟张黄嘴凑过来接食。我忽然想起母亲信告:“家里燕巢添了新雏,等你回来一起喂它们。”不禁眼眶一热:燕子守巢,我守军营,都是守“不想让家散了”的念想,我追寻的远方,就是让千万个这样的家安稳。农场的9个月像一颗种子,让我懂了坚守的分量。后来我在部队就扎下根,一守就是36年,从战士到提干,从连队到机关,送走过一茬又一茬战友,但追寻远方的初心从未改变。</p> <p class="ql-block">1999年,我调到总部机关工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起草小组成员,用较长时间参与了该法的论证、调研、起草和征求意见等工作。2000年1月3日,是我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这天,我正在新疆地区的边防艰苦地区,参加军地联合进行的立法调研。这天下午,当我接到弟弟电话告父亲去世的噩耗时,不禁自责盈心。因为我忙于紧张的调研工作,未顾及家中几次报父病重的告知,致使未能送上老父最后一程,成了一生中挥之不去的心头憾事!</p><p class="ql-block">现在回想起来,在我的军旅生涯中,尽管孝心常念,但欠父母的实在太多:36个春节辜负了老人的热切盼望;一万三千个日日夜夜,承欢膝下仅为寥寥数日……但当2012年2月这部法律出台后,切实保障了军人合法权益,成为军人安心服役的“定心丸”、军队建设的“稳定器”,此刻便觉,个人为此做出的这点牺牲,值了!</p> <p class="ql-block">2012年底,我退休居京。听说鼓楼有雨燕栖居,常去看它们绕着飞檐转的模样。此情此景,竟与老宅的家燕、农场的金腰燕飞舞重叠。偶尔遇到燕儿抖落羽毛落身上,似母亲织的毛衣绒毛柔软。心里忽明——当年盼的“远方”,原来就是现在这样燕归巢啊。我情不自禁打开手机,摩挲着母亲生前的电话号码,默默自语:“娘,北京的燕儿回来了,跟咱家的一样可爱。您织的毛衣我还留着,就像您在身边。”</p><p class="ql-block">一只雨燕“叽喳”掠过头顶。我含笑挥手,觉得这儿时的小伙伴仍在眼前飞,掌心里的暖还温热。其实父母从未走远,他们的牵挂早跟着燕子的身影落在我身边:在这羽毛上,在那件绣着“平安”的毛衣里,也在我守了一辈子、追寻了一辈子的远方里。</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jrqqal?first_share_uid=501136577&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我追寻的远方》创作手记</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