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点滴

<p class="ql-block">  冬梅茶室,听了几节课的国学讲座。联想到前几日看到《读者》的一篇文章“弱德的力量”,说有弱德的人不是弱者,而是你承受,你坚持。还要有自己的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这也印证老师所讲,修德就是修自己的说法。 </p><p class="ql-block"> 与好友阮东霞聊天,聊到她九十岁的母亲。阮母一生六个孩子,四男两女,除大女早逝之外,其余都均已是三世同堂了。父亲去世二十余年,老屋内,母亲一直跟小儿子生活。力所能及那些年,看家、做饭、照顾孩子、喂鸡喂鸭是家中主力。去年小儿子翻盖了新房,没给母亲居住留屋,而在院子里盖间下房。源于老人进屋常忘了换鞋,室内卫生整理不干净,体味也大。</p><p class="ql-block"> 母亲吃住在了下房,是那种冬凉夏热的偏房。小儿夫妻在家的时候能提供餐饭,不在的时候还需邻近孤寡大哥简单的照顾。兄弟四人,每年每家提供五百元的生活费,小儿以赡养为由不与提供。五百元的赡养费,大哥二哥的年初 “上打租金” ,三儿媳却采用年末“下打租金”的方式,东霞说三嫂有是别样想法儿的。</p><p class="ql-block"> 阮母山东人。一生乐观开朗,晚年开始随村人信仰基督。几十年了,当初的一大字不识到能把一本经书读下来,这功夫绝对是神赐予的力量。也因有了这番信仰,大娘晚年生活里没什么欲求,住到哪里也显随意。即便茶饭粗糙,有上帝为伴儿,自己倒也安心快乐。</p><p class="ql-block"> 与阮母相比,爸妈的生活算是有些档次的,住上城里的大房子,所用家居设施先进齐全。年龄虽已进(近)八十,身体有些慢恙,却也算得硬朗康健。两人退休工资月入八千,二人世界的生活,宽松舒适,轻松自在。也见他们会缺少大度的情绪化的冲突,语言激烈,面红耳赤。但这样的家常,母亲认为是生活,她能接受。我们劝慰性的话语也就不便多说了。</p><p class="ql-block"> 和父母我们保持了一碗水的距离,懂关心体贴。也给予一些提示性建议,但更新习惯是要更新理念,所以也就不过多注重收效了。</p><p class="ql-block"> 家是一个小分子,每个家庭都汇集了各式认知理念,即便有些不同,但过着过着常常就一样了。潜移默化,作用很大。若能懂得除了用食物滋养自己外,还要滋养一下自己的灵魂。找寻一点儿向上的力量,也许人生就有了别样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