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六节:无为而无不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人不了解“无为而无不为”的真正意义,其实,它指的是在自然界的任何一个物质系统当中,都存在一种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力量,它体现了系统中心的意志,所有要素在这里都是顺应中心意志则昌,违背中心意志则亡。无为并非不为,而是要素约束自己,顺应这种无形无象的力量,从而得到了大环境力量对你的优先支持,使你不战而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气功就是这样一个无为而无不为的典范,常规的身体锻炼都是通过外在四肢的活动来增强体质的,如体育、武术等,而气功锻炼则不然,它的效果却是通过入静来获得的。当然,这里的静并不是全身各处都静止不动,而是抑制后天的显意识,请回先天的潜意识,让身体不受外在干扰,进入一种对自然的自动顺应当中,你顺应了自然,大自然力量就会在人体有序汇聚,成为抗病免疫的重要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究证实,气功入静时的大脑并不是完全的抑制过程,而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抑制过程,是一种高度有序化的激活状态。在气功态时,多种生理功能加强。如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从气功态感受来看,整个机体状若虚架,轻松飘浮,头脑清晰愉快,功后好象才经沐浴,性情舒畅,精神饱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睡眠的作用在于通过大脑的抑制过程,使各系统功能降低,积极休整,而恢复被消耗的能量,这种能量是通过减少人体原有的消耗而储备的。因此睡眠可以使人消除疲劳。而气功态则不然,虽然表面上使人感觉人处于一种安静状态,实际上各脏腑功能并没有降低,相反却有所增强,这就说明气功态使人获得了能量,这种能量并不是来自内在,而是来自人与外在世界之间的交互,这样才使各层次的功能趋向一个新的水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气功修炼的核心是意念的运用,它的目的无非有两个,其一就是通过主动的意识调整使整体回归到以脏腑系统为中心的自然状态,这样,各个局部对外在世界变化的反抗能量才能通过这个闭合的回路有序地释放出来;其二就是利用意识对整体各个部分的特殊作用,使整体的能量优先供应脏腑系统,使之按照自身的规律恢复整体的平衡,气功学上的“意到气到”就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意念对内脏功能的调整有间接与直接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对呼吸形式的干预影响内脏功能。研究证实,微观的体液循环是整体平衡的关键,而进行呼吸时的膈肌运动能有节奏地改变胸腹腔的压力,促进微观的体液循环。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呼吸方式,如逆腹式呼吸可以有效地增加脏腑微循环系统的动力,这也就是气功学非常强调调息的目的所在。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意识引导直接影响脏腑的植物神经系统,通过血液对它的优先供应改善脏腑功能的状态,气功学中众多以脏腑系统为中心的意识引导目的就在于此。如意守丹田、想像丹田处有一荷花在周期性地收缩与开放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体的功能状态决定着意识的产生,而意识又反过来影响着整体的功能状态,当两者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之中的时候,一种稳定的功能状态就产生了。气功态是意识的一种特殊状态,这种状态就体现在脑电的alpha波显著增大,开始从枕叶向额叶扩散、继而在额叶有较多的出现。额叶是大脑中信息处理的中心,alpha波在额叶较多出现说明人体有一个这方面的信息不断竞争出来的基础,而这种基础就是气功锻炼造成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众所周知,alpha波在几乎所有的健康人处于安静休宁的清醒状态时,均可出现,只是平时在后脑部枕叶显著,前脑额叶较小,而后脑枕叶对应着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它在前脑额叶的扩散说明,以自主神经系统掌管的脏腑系统已经重新回到人的先天状态,即潜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自然变化的信息体现在脏腑系统的能量循环上,而这种循环带动了心脏的跳动,单位时间内心脏的供氧量决定着大脑中信息的竞争,由于整体是以脏腑系统为中心进行自主活动的,因此大脑中意识的产生也总是以调整脏腑系统的平衡来适应自然变化为方向的。如此往复,整体逐渐便进入了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状态,疾病也由于整体平衡的恢复得到了治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们常说,气功态是人体一种特殊的功能状态,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特殊的功能状态,而是人先天具有的一种正常功能状态,只是在人适应后天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这种正常的功能态丧失了罢了,于是以完成社会功能为主的意识状态成了“正常状态”,而人对自然朴素的适应成了“不正常”的功能状态。气功锻炼的原理很简单,它只不过向人说明,人首先是一个自然的人,然后才是一个社会的人,只有首先顺应了自然,才能够真正地适应社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用功夫”,气功锻炼的关键就在于“心意”。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后天社会因素的影响,人后天的意识状态是非常顽固的,它总是优先反映出来社会关系的变化,而这只会使整体处于一种偏离中心的非自然状态,因此,要改变这种后天的意识状态,必须先从一念入手,之后再寻求“无念”。但正是这后天的一念,往往可能使整体的功能状态偏离中心,由于能量集中于一隅,而且积聚到一定程度,这些能量就会无序地向周围释放,所谓的“练功偏差”就是由局部能量无序释放引起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害怕出现偏差而拒绝气功无疑是愚蠢的,但自古以来气功家们在说明这种“火候”的时候都弄得“玄之又玄”,唯恐不良之人利用气功做不良之事。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不良之人自然后天欲望很强,而这种欲望是气功锻炼的大敌,有此大敌把关,这些人是不可能成什么气候的。清代李涵虚在《道窍谈》中说:“一呼一吸,名曰一息,须顺其自然,勿听其自然。”气功锻炼正是这样,它要求的是意识的活动要遵循人体能量循行的规律,强调自然循行,而不是拨苗助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偏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