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荒山野岭,看世界一片荒凉,穿越宾县胜利镇大葫芦沟山

能量守恒

<p class="ql-block">总有人说爬山是放松身心的绝佳选择,可只有真正踏上那些非景区的野路、坡度陡峭的山道,才会明白一个残酷真相:没有强大的体能打底,爬山根本不是“玩”,而是纯粹的煎熬。这话一点不含糊,每一步都在印证体能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曾见过太多兴致勃勃的新手,背着精致的背包、揣着网红路线攻略出发,结果刚爬半小时就败下阵来。前半段还能借着新鲜感说说笑笑,可当山路从平缓变成连续的陡坡,脚下的碎石打滑,呼吸开始变得粗重,腿像灌了铅一样抬不起来时,所有的好心情都烟消云散。有人扶着膝盖大口喘气,脸色发白;有人直接坐在路边,任凭同伴怎么喊都不愿再动;更有甚者,才走了三分之一就不得不原路返回,全程都在跟自己的体力较劲,哪里还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真正的爬山,考验的从来不是一时的兴致,而是持续输出的体能。那些看起来轻松登顶、谈笑风生的人,背后都是日复一日的锻炼积累。当你在平地上走几步就气喘吁吁,爬两层楼梯都觉得费力时,就别指望能在山路上享受“玩”的乐趣。陡峭的山路需要腿部力量支撑,长时间的行走需要心肺功能跟上,甚至偶尔需要手脚并用的路段,还得有核心力量兜底。体能不够,每一步都是煎熬:呼吸急促得像要炸开,双腿酸痛得直打颤,眼前的风景再美,也只能强撑着赶路,连驻足拍照的力气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有过第一次爬山的深刻体验,记得那年跟风去登一座小众山峰,仗着平时偶尔散步的“基础”,觉得应该没问题。可没想到山路比想象中难走太多,前半段还能勉强跟上队伍,后半段直接掉队。看着前面的人越走越远,自己却只能一步一挪,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淌,模糊了视线,喉咙干得冒烟,腿上的肌肉酸痛得像是在抗议。那一刻,没有欣赏美景的闲情,没有征服自然的豪情,只剩下“为什么要来受这份罪”的后悔,以及对体能不足的深深无奈。最后虽然咬着牙登顶了,可全程只顾着喘气、歇脚,山顶的风光也没能抚平身体的疲惫,下山时更是腿软得差点摔跤,回来后酸痛了好几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后来才明白,爬山的“玩”,是建立在体能足够的基础上的。只有当你不用为每一步路耗费全部精力,不用时刻担心自己撑不下去时,才能真正放松下来,感受山间的清风、林间的鸟鸣,体会登顶时的开阔与畅快。体能就像是爬山的“入场券”,没有这张券,再美的路线也只能望而却步,再好的心情也会被体能不支的煎熬消磨殆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所以,别再轻信“随便走走就能爬山”的说法了。没有强大的体能,爬山真的玩不了,这一点从来都不含糊。如果想要真正享受爬山的乐趣,不如先从锻炼体能开始,当你能轻松应对长距离行走、上下坡不再费力时,再踏上山路,那时才能真正体会到爬山的魅力,而不是被体能困住,狼狈不堪。</p><p class="ql-block">现在我已经登山将近20年了,敢于挑战各种线路。但是有耐力,没有速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