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臧新权太极武院讲武堂2025.11.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晨的风还带着秋末的凉意,我站在训练场边,看着学员们陆续到场。红白相间的太极服在微光中轻轻晃动,像一片安静的云落在练武场,今天是讲武堂的常规集训日,也是我们为明年市级赛事做准备的关键阶段。作为教练,我不只教动作,更想让他们懂得——太极不是比谁力气大,而是看谁更能听懂风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师爷的课堂,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教练精讲,侧手翻</p> <p class="ql-block">前两天刚结束临汾市第二届社会体育指导员电视大赛的颁奖仪式,我带着几位骨干学员参加了集体领奖。那天阳光正好,大屏幕上滚动着我们的名字,孩子们笑得眼睛都弯成了月牙。一位小男孩举着奖状,竖起大拇指对着镜头,那股子自豪劲儿,比拿了冠军还耀眼。武术这条路,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修行,它属于一群人共同的坚持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上周的“蓝天武校杯”武术选星赛上,我们院里的小陈上场时,动作干净利落,蓝白渐变的武服在赛场上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评委们低头打分时,我却在看他脚下的节奏——那是三年来每天清晨五点半雷打不动压腿、踢腿、走步的积累。观众不多,但每一声掌声都沉甸甸的,落在年轻人心里,成了继续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记得有次在城郊的草地上试拍教学视频,一位学员持剑弓步前推,深蓝武服衬着身后绿树蓝天,那一瞬间,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他右手握剑,左手如引风而行,不只是在练招,更像是在与自然对话。我站在一旁没说话,只轻轻点头。有时候,最美的动作,不是最标准的那个,而是最真诚的那个。</p> <p class="ql-block">训练室里的剑术课总是安静中带着力量。那天三位爱好者并排练习,黑衣女子沉稳,黄衣女子灵动,男子虽穿便服却毫不懈怠。他们的剑尖划过空气,发出细微的“嗖嗖”声,墙上的书法“静水流深”仿佛也在应和。这样的时刻,我不急于纠正细节,而是让他们先感受——剑不在手,而在心。</p> <p class="ql-block">另一对练习者在室内对练长剑,两人动作如镜中倒影,进退有序。黑衣男女默契十足,剑未相碰,气势已交锋数回。沙袋静静挂在墙角,窗外阳光斜照进来,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武术的美,往往不在喧嚣的赛场,而在这样平凡的午后,一招一式,皆是修行。</p> <p class="ql-block">阴天的广场上,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型集体排练。百余人身着白色武服,整齐列队,中间那位穿红衣的助教像一束火苗,点燃了整片队伍的节奏。楼群在远处沉默矗立,而我们在这片空地上,用动作书写着属于民间武术的篇章。风起了,衣袂翻飞,却没有一个人乱了步伐。</p> <p class="ql-block">同样的天气,同样的队伍,只是换成了太极拳的慢板节奏。红衣教练站在前排,缓缓抬起手臂,如同托起一片晨雾。学员们紧随其后,动作如行云流水。有人年纪已过花甲,却依然坚持每日到场;也有刚入学的孩子,小脸绷得认真。太极的魅力,就在于它不拒绝任何人,只要你愿意静下心来,它就愿意带你走一段柔软而坚定的路。</p> <p class="ql-block">合十于胸,是每一次集体练习的开始。那一刻,没有身份,没有年龄,只有呼吸与动作的统一。广场上人影绰绰,楼宇冷峻,但我们的心是热的。这种庄重,不是来自仪式感,而是源于对传统的敬畏和对自我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在阴云下练拳,队伍前方的教练动作标准得像教科书。他不喊口号,只用身体说话。后面的学员一点点调整角度、力度、节奏,像一群鸟在练习飞翔前的振翅。现代城市的背景与古老的拳法形成奇妙的对照——我们活在钢筋水泥里,却依然守护着一种来自土地深处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弯腰触地的瞬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基本功。可正是这些重复到枯燥的动作,才撑起了所有华丽的招式。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整齐俯身,像风吹过麦田,我突然觉得,武术最动人的不是腾空翻跃,而是肯低头的谦卑。</p> <p class="ql-block">一位学员在塑胶跑道上练习剑势,单膝跪地,剑尖朝下,左手指向天空。绿植环绕,他像一棵扎根大地又向往苍穹的树。这个姿势叫“问天”,不只是形式,更是一种态度——习武之人,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p> <p class="ql-block">公园深处,一位女子持剑而立,黑衣如墨,剑光微闪。她身后高楼林立,身前却是一片宁静。她的动作不快,却极有韵律,仿佛在与风、与树、与时光共舞。武术与自然,本就该如此和谐。</p> <p class="ql-block">另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在红地上练剑,流苏随风摆动,像一缕跳动的火焰。她动作舒展,眼神专注。谁说文弱书生不能舞剑?只要心中有锋芒,哪怕戴着镜片,也能划破沉寂。</p> <p class="ql-block">一男一女在灌木前配合练习,女子持剑,男子在后轻扶她的手腕,低声指点。没有多余的话,只有动作的微调与信任的传递。武术的传承,常常就藏在这样的细节里——一个眼神,一次触碰,一句轻语。</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前,一位学员手持红缨长刀,弓步稳扎,身后灯笼高挂,对联迎风。那一刻,他不只是在练功,更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传统从未远去,它就在这刀锋所指的方向,静静等待被唤醒。</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集体演练,白衣如雪,动作齐整。广场上没有掌声,但我们知道,每一次抬手、每一次转身,都是对热爱的回应。武术不属于聚光灯下的几分钟,而属于日复一日的坚持。</p> <p class="ql-block">太极的缓慢,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显得格外珍贵。他们一圈圈地走,一遍遍地推手,像在对抗时间,又像在拥抱时间。阴天无妨,喧嚣无扰,只要心静,处处皆可为道场。</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收势,所有人双臂缓缓上举,如同托起一轮初升的太阳。中间那位红衣教练高高扬起双手,像一面旗帜。风掠过广场,吹动衣角,也吹动了我们心中那团不灭的火。这一天结束了,但讲武堂的故事,还在继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