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乙巳年的秋天来了,而夏天看过的一个个展览,还没有一一写完观展记。当然,还有一些夏天的故事,还在草稿箱里。</h3></br><h3>每天,有许多可以写的内容,但总有一些似乎更上心头。</h3></br><h3>官宣的秋天已经来了半个多月了,夏天的文章,还在不紧不慢的写着。</h3></br><h3>秋写夏文,也不知怎么了,忽然想起了《朝花夕拾》,是有什么关联吗?不如去看看同名的楼吧,找点灵感。</h3></br> <h3>朝花夕拾楼在多伦路上,周末的下午,有好几组画画的小朋友在对着这楼写生。这条路,文气很足。</h3></br><h3>严格的说,这栋楼是叫“夕拾钟楼”,建于1999年,楼名确实取自鲁迅先生的著名文集《朝花夕拾》,寓意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拾取。钟楼高18米,顶部是有一口铜钟的,整幢钟楼是花岗石砌成的,红白相间,意在表达一种既有超越时空的动感,又有凝重的哲人气质。</h3></br><h3>这条小路我走过多次了,但这次来又有新发现,看见了两株好大的滴水观音。</h3></br> 它们都长在茅盾先生雕像后,那最大的滴水观音叶片至少有一米,遮在年轻的茅盾先生头上像是一把伞,还是绿叶伞,寓意极美。那一根根的枝条,粗的基本上都在十公分左右,与树无二。说实在的,我在东南亚一些地方旅游时也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滴水观音,而眼前的景色,是在秋天的上海,确实出乎意外。回到小区,坐在桂花树下闻着花香继续写夏文,那朝花夕拾楼、硕大的滴水观音叶片总不时涌上心头,在对标着夏天里的故事。人在年轻时,如有一片硕大的绿叶能罩住他,为他遮风避雨,那是多么幸福啊。这位沈家前辈有过,他在1921年25岁时得到叶圣陶的帮助,到商务印书馆编译部工作,在文坛站稳了脚跟,他,多次在秋天写了夏天的故事。那朝花能夕拾到,又是一种多么深的缘份啊。钟楼里的钟声,我去过几次都没有听到,但我知道辛弃疾的词句: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乙巳年的夏天很长,故事很多,还有许多可写、可记。秋写夏文有收获,夏文之后有下文。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IQW9czy4o_ECTqvguhFuO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