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之旅~(三)

芝芝

<p class="ql-block">红其拉甫口岸、瓦罕走廊、喀什古城、高台民居、香妃墓、莎车王陵、泽普胡杨林。</p> <p class="ql-block"> 2026年10月26日,南疆之行D9清晨八点,车轮碾过帕米尔高原的寒风,我们向着中国最西端的国门驶去。四个多小时的山路蜿蜒在雪山之间,像是把我们一点点送进天空的尽头。终于,红其拉甫出现在眼前——这座矗立在海拔5000米之上的国门,像一位沉默的守卫,背靠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迎着凛冽的风,守护着中巴边境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国门建筑在雪原上显得格外庄严,鲜红的五星红旗在湛蓝的天空下猎猎飘扬。没有喧嚣,只有风声与寂静。站在这里,仿佛能听见大地的呼吸。远处的雪山连绵不绝,像是凝固的时间,而这座国门,是时间尽头的一枚印记。</p> <p class="ql-block">红其拉甫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陆路口岸之一,也是一段红色记忆的见证者。2015年它被授予“红色边哨文化体验地”,而脚下这条314国道,曾是无数边防战士用脚步丈量过的生命线。慕士塔格峰的倒影在冰湖中摇曳,石头城的残垣在风中低语,阿拉尔金草滩的晨雾还未散去——这片土地,从不缺少故事。</p> <p class="ql-block">“海拔5100米!”我站在石碑前,指尖轻触那行刻字,冷意直透指尖。身旁的护栏上挂着几面小红旗,被风吹得鼓胀。抬头望去,雪山如巨幕般铺展在天际,蓝天下,每一口呼吸都像在与高原对话。我们笑着合影,笑容被寒冷冻住,又被自豪融化。</p> <p class="ql-block">下午一点多,车轮转向瓦罕走廊。这片夹在帕米尔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之间的狭长通道,曾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也是玄奘西行的必经之地。如今,它静卧在群山之间,像一条沉睡的龙脊。巨大的红色汉字“瓦罕走廊”立在荒原上,背后是无垠的雪山与苍穹,仿佛在提醒我们:这里,曾是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p> <p class="ql-block">几头牦牛在高原草甸上慢悠悠地走着,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它们不慌不忙,仿佛早已习惯了千年的风霜。远处的雪峰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天空清澈得没有一丝杂质。这一刻,时间不再是数字,而是风掠过耳畔的节奏,是脚下碎石发出的轻响。</p> <p class="ql-block">一块巨石静静立在路边,上面刻着“大唐高僧玄奘经行处”。我站在它面前,忽然觉得历史从未远去。六百里流沙,五万里雪山,玄奘曾在这里抬头望天,决定继续前行。如今我们乘着汽车而来,却仍被这片荒凉与壮美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27日 南疆之行D10早上八点半钟从酒店出发,我们驶向喀什古城。九点钟的阳光洒在土黄色的城墙上,城门上“喀什古城”四个大字在晨光中泛着暖意。灯笼还挂着,行人已开始穿梭。这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也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西域文化街区。1986年,它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15年,正式成为国家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巷子深处,一幅巨大的壁画描绘着千年前的市集:商旅牵驼,百姓叫卖,孩童追逐。我站在画前,仿佛听见了巴扎的吆喝声,闻到了刚出炉的馕香。一位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鸽子在他脚边踱步。孩子们笑着跑过,笑声撞在墙上,回荡在巷弄之间。</p> <p class="ql-block">喀什的风,吹过千年。黄土墙斑驳,彩门窗斑斓,一步一景,一步一西域。这里的每一块土坯都藏着丝路的旧梦,每一扇门后都可能藏着一段未讲完的故事。迷宫般的巷子让人迷失方向,却也让人找到自己。</p> <p class="ql-block">走进美食街,大锅里的抓饭正冒着热气,厨师翻炒的动作干脆利落。香气扑鼻而来,勾得人脚步都慢了下来。墙上挂着的招牌写着“卡瓦普是羊肉”“阿达西是好兄弟”,幽默又亲切。这里不只是吃的地方,更是生活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在一条窄巷里,我停下脚步。蓝色的墙上写着巨大的“KASHI”,像一封写给世界的信。风从巷口吹过,卷起一缕尘土,又轻轻放下。我忽然明白,为什么有人说:“不到古城,不算到喀什。”</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28日 南疆之行D12 早上十一点钟,我们来到了高台民居。这座建在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族聚居区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层层叠叠的房屋依崖而建,像一座活着的民俗博物馆。孩子们在巷口踢球,老人在门口喝茶,晾晒的地毯在风中轻轻摆动。这里的生活,缓慢而真实。</p> <p class="ql-block">  高台民居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老城区东南端。地区吐曼河岸边黄土高崖之上,与喀什古城核心区相邻,是展示喀什传统维吾尔族民居建筑的重要区域。</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香妃园静静伫立在城外。这座原名阿巴克霍加麻扎的陵园,因“香妃”传说而闻名。庭院内绿树成荫,穹顶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走进去,仿佛能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异域芬芳,那是传说与历史交织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9日。 南疆之行D13 早上八点半钟,我们乘车前往莎车王陵。这座叶尔羌汗国的皇家陵墓,又称阿勒屯麻扎,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2006年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今,它依然静静地守护着一段被岁月封存的王朝记忆。</p> <p class="ql-block">午后,车轮驶向泽普金胡杨林。这片南疆首个5A级胡杨林景区,占地四万亩,天然林达三万亩。春夏时节,碧绿如翡翠;到了十月,整片林子便燃成金色的海洋。湖水倒映着胡杨,风一吹,光影摇曳,宛如童话。</p> <p class="ql-block"> 一半碧水,一半金黄,泽普的秋天,藏在胡杨的倒影里。</p> <p class="ql-block"> 春有新绿,夏有浓荫,而泽普的秋,是胡杨攒了一年的惊艳,尽数在天地间。</p> <p class="ql-block">走进林中,脚下是落叶铺成的地毯,头顶是金黄的树冠。胡杨挺拔而柔美,有的扭曲如舞者,有的静立如哲人。它们在这里活了千年,死而不倒,倒而不朽。每一片叶子都在阳光下闪烁,像是在诉说:我曾来过,我仍在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趟南疆之旅,走过边境的风雪,穿过古城的巷弄,看过王朝的遗迹,也走进了金色的梦境。山河无言,却把故事刻进了每一寸土地。而我们,不过是路过的人,却带走了整个西域的呼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