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英的十年(22)

麦 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照片中的家伙,名字叫)克里希那穆提。他被称为"现代释迦牟尼",号称二十世纪五大圣者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印度,佛教徒与印度教徒势同水火,可只要他一出现,全都得毕恭毕敬。即便是最傲慢的西方人,与他在一起也要立马正襟危坐,只为聆听他的教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伯伦曾感叹:“当他走进我的屋子,我不禁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显灵”。萧伯纳与亨利·米勒也说,和他交谈,我确信佛陀再现。他是我见过最美的人类,认识他是我此生的荣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连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挚友,量子物理学家大卫·波姆也说:“听他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而最让波姆震惊的是,这位从未学过物理学的人,竟能以最通俗的理论,预言最前沿的物理学概念,可分离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提出的“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相互影响”,也就是无论你什么时候观察,被观察物体都在发生变化,因为你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更是被众多科学家认为是解释因果关系、时间与空间等人类终极难题的钥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他最大的意义是改变了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和方法,他用一本巨著《生命之书》,让我们学会如何真正地活在当下,重新找回自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原谅我,最近实在是摘抄上了瘾,反正截图扫描、复制粘贴,用手机操作已非常便捷。最主要的是东北入冬天气反复,又被收走了共享单车,这对于骑行了大半年的我来说,简直是遭了二次打击。应对的办法之一,只能是回头把家里的旧书乱读一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这一点,柳英多年前发表过感想,他说对于外面的人,读书是屋子多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多世界的风景。但是犯人坐牢,坚持读书的动机复杂很多,但最主要的无非两类:第一类人,出于多年顽固的习惯,他们对周围秩序,表面上破坏性不大。还有一类人精明乖巧,他们仿佛在自己和别人之间,用书挂一幅帘子,一方面遮挡外人的窥视,一方面不耽误在必要时掀起一角,观察外面的动静。而后者又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次是我们俩第一次打交道,当时我刚"下队"没多久,临时分配在监狱服装车间,跟个瘸了条腿的糟老头子,推四轮车为"锁"在各个工位的犯人搬运半成品和各种辅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柳英拦下我们,右手在胸前揽着个活页本夹子,伸出左手拇指和食指,拾起一个上道工序缝了一半的工件,仿佛是在检查完成的质量,但是在他手指捻动的一刻,嘴角下垂,同时眼神犀利地冷冷瞄了我一眼,说这个世界,什么东西有什么东西的价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说都是聪明人,咱们就有话直说了吧,进都进来了,我想的是尽可能不浪费时间,消消停停把这几年打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