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经验)三餐有序

清寂无为

<p class="ql-block"><b>  中医认为:饿是身体发出的能量缺口信号。</b></p><p class="ql-block"><b> 中医又认为:饮食嗜欲,皆脏腑之信号。</b></p><p class="ql-block"><b> 我十分忠于中医的观点,在没有外界因素刺激的情况下,努力听从脏腑的指挥,不以口欲暴饮暴食,不以瘦身杯水粒粟。三餐有序,四季有常。</b></p> <p class="ql-block"><b>  曾经的职场是一个离不开酒局的江湖。接待上级领导往往突出在招待环节,当自己以领导身份出现时,也自然而然坐在酒桌的重要方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最盛情的款待还是设宴接风。这样的日常生活,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候吃,便不由自主了,更由不得脏腑来左右。</b></p><p class="ql-block"><b> 违背了脏腑意愿的吃喝是对饮食意义的颠覆,势必造成营养供给失衡,新陈代谢失调。无度饮酒,裹挟着无限的脂肪和其它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带给人体的不再是营养,而是负担。多少人中龙凤,本可以玉树临风、潇洒飘逸,皆因践踏了”三餐有序,四季有常”的法则,无底线的随性、随和、随便,只为了尽力、尽情、尽兴,甚至一比高低,争雄酒中酒霸,最终落得个生理指数反转,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纷纷归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群体。</b></p> <p class="ql-block"><b>  无奈且又浮躁的生活方式常常使人偏离健康的生活轨迹,待到清醒过来,已然形容枯槁,望秋先零。到头来,还是退隐才把疲惫的身子从无休止的纠缠中解放出来。</b></p><p class="ql-block"><b> 原以为退休是一场消极的转身,是与主流社会不舍的告别。不曾想到,卸下压力、责任和欲望后,竟会体验到从末有过的轻松自在。没有了虚以委蛇,没有了尔虞我诈,没有了进荣退辱,内心所有的妄想和承载都被一一清空。现在的职场实在太浮躁、太内卷,除非躺平,否则必须面对无情的挑战和无尽的煎熬。所以,离开当下的职场,其实是一种解脱,并不会生出被掏空的失落。</b></p><p class="ql-block"><b> 一些壮志未酬的老伙计以为来日方长,余热无限,退休之后接着又一头扎进了茫茫人海。我则闲下了脚步,静下了心性,只在夕阳下寻找兴趣的快乐和烟火气的香甜。</b></p> <p class="ql-block"><b>  一度因工作而耽误的晨炼、搁置的摄影、久违的厨房陆续成为生活的主题,其中相当部分精力放在了一日三餐,不只为口欲所驱使,是要向曾经伤害的脏腑赎罪,更是追求烟火气的闲情逸趣。</b></p><p class="ql-block"><b> 于是,便在油盐酱醋与蔬菜、鱼肉之间展开自由自在的调合。</b></p><p class="ql-block"><b> 我独恋小摊小贩的小菜。小县城处于农村的包围之中,不缺新鲜时蔬。菜场售卖的是本土食材,还有那些爹爹婆婆的路边提篮小卖,疏菜上面还挂着露珠,带着泥土,残留着田野的清香。也不知是从沟里还是河里捉来的鱼虾,大小不齐,品种不一,显然是野生的。那些外地见不到,酒店吃不到的土玩艺儿,恰是游子舌尖上的乡愁。</b></p><p class="ql-block"><b> 我习惯于就地取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便觉得山东的西芹不如湖北的土芹香,黄河的鲤鱼不如长江的鲫鱼甜,大巴山区的豆角不如江汉平原的豆角糯,寿光的大棚蔬菜永远不如石首的露天蔬菜味道浓。一方水土滋润下生出的万物,于同样生活在这一方水土的食客而言,显得格外亲切,格外知味。</b></p><p class="ql-block"><b> 我不会拘泥于养生理论。既非“无肉不欢”,也非素食主义,一切但听脏腑呼唤。我不会揣着菜单进菜场,满目所及,唯有能与肠胃和味蕾互动的食材才是一天的最爱,还有老婆想一出是一出的味道。却也往往与主流养生观点殊途同归:以素为主,荤素搭配。</b></p><p class="ql-block"><b> 我不排斥任何烹调形式。单一的烹调做不出所有的味道,哪一种烹调形式都不能称为最健康的所为。煎、炸、蒸、煮各有其长,相得益彰。不会沉迷于某种特殊味道以及制造这种味道的特定方式,亦煎亦炸,或蒸或煮,兴之所致,心之所安。</b></p> <p class="ql-block"><b>  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求不得不老仙丹,便去求教于众说纷纭的养身理论。也有人警钟长鸣,把那些体检指标常常悬在头顶。于是乎,吃喝成为了索然无味的能量补给,生话成为了苦行僧的修行。</b></p><p class="ql-block"><b> 有序的三餐是千百年形成的科学进食习惯,符合人体新陈代谢的规律,只是要正确处理好、饱、少的关系。任何形式的偏激都不可取,遵循传统遗风,听从脏腑呼唤,便是正常的生活,健康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2025年11月于石首江南名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