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刹海,西海清晨的丁达尔光

快乐考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北京城市湿地奇观:北京市中心核心区的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在清晨的阳光和晨霧中,一道道金色的光线透过树木、古建,洒在平静的湖面上。鸬鹚、鸊鷉、野鸭等野生动物悠闲自在的游荡其中,好一派城市核心区的自然湿地风光。西海湿地公园又称积水潭,位于北京市德胜门西什刹海西海、首都核心区,周边有汇通祠、三官庙、净业寺、普济寺、德胜门箭楼等历史遗迹。西海又名积水潭,西海湿地公园占地10.9公顷,其中水域面积7.4公顷,周边绿地面积3.5公顷。清晨金色的光线,专业的学名叫丁达尔光,俗名就是神圣的“耶稣光”、“佛光”。这种光线在自然界中非常壮观,给人一种神圣而静谧的感觉。仿佛是上帝把光芒洒向人间,照亮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因此,这种光线也被称为“耶稣光”。在中国,老百姓们更喜欢把它叫做“佛光”或者“福光”,寄托了美好的愿望。每当丁达尔效应出现时,光就有了形状,仿佛在空气中画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看到丁达尔光,那一刻真的感觉心灵被洗涤了一样。那种神圣和壮丽,真的是用言语无法形容的。希望有一天你也能有机会亲眼见证这种自然奇观。丁达尔光(丁达尔效应)是光通过胶体时因粒子散射形成可见光路的自然现象,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于1869年发现,本质是胶体粒子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当光束穿过胶体(粒子直径1-100纳米),从垂直方向可观察到明亮光路,源于胶体粒子对可见光(波长400-760纳米)的散射。若粒子远大于光波长则发生反射,远小于则散射微弱;胶体粒子大小与光波长相近,散射显著。该效应可区分胶体与溶液:胶体显光路,溶液无散射。‌‌清晨树林中的光束、雾中车灯的光路、云隙间透射出的光线,都是属于丁达尔光(耶稣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