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此次闽南之行,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旅程。漫步在客家土楼的环形回廊间,触摸斑驳的夯土墙,仿佛听见了百年的家族故事在风中低语。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始于唐宋,兴于明清,是客家人迁徙定居、聚族而居的智慧结晶,以其独特的建筑美学和防御体系闻名于世。每一块土砖都沉淀着时光的重量,每一扇木门后都藏着几代人的悲欢。我站在承启楼前,看红灯笼在檐角轻晃,恍惚间,像是走进了一卷缓缓展开的族谱。</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行程。</p> <p class="ql-block">踏入永定土楼王景区,巨大的石碑矗立眼前,镌刻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与“世界遗产”字样,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承启楼巍然耸立,圆形土楼如堡垒般环抱天地,红灯笼高挂檐角,映出浓浓年味。我轻抚刻有“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巨石,感受文化传承的温度。那一刻,风从山间吹来,带着泥土与木香,仿佛有孩童的笑声从回廊深处传来,又悄然隐去。</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也站在那块刻着“福建土楼·永定景区”的大石头前合影。绿树掩映,石阶蜿蜒向上,仿佛通向某个被遗忘的年代。我们笑得轻松,像是误入了时光的缝隙,在这片静谧中偷得半日清闲。</p> <p class="ql-block">景区里的巨石随处可见,有的写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的记录着土楼之最。我们走过一块又一块,像在翻阅一本立体的地方志。石阶两旁树木葱茏,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光影,脚步也跟着慢了下来。这里没有喧嚣的叫卖,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和远处游客的轻语,一切都刚刚好。</p> <p class="ql-block">一座圆形土楼静静伫立在绿意之中,浅粉色外墙在阳光下显得柔和,深色瓦片层层叠叠,像一圈圈凝固的时间。中央的圆窗如同一只沉默的眼睛,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过客。门前红灯笼轻摇,仿佛在低语:欢迎你,远方的旅人。</p> <p class="ql-block">我独自走在一条石板路上,前方是那座熟悉的圆形土楼。土黄色的外墙斑驳却坚韧,一排红灯笼挂在屋檐下,像节日里未熄的灯火。门楼精致,雕花隐约可见,而我更喜欢那几株探出墙头的绿植——它们不声不响,却让整座建筑有了呼吸。</p> <p class="ql-block">景区入口处立着一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石碑,写着永定县拥有两万三千座土楼。数字惊人,却不如眼前这座真实矗立的建筑来得震撼。人们在石碑前拍照,笑声清脆,而我更愿意多看一眼那座圆楼——它不争不抢,只是存在,就已胜过千言万语。</p> <p class="ql-block">一对夫妇站在土楼前,男人指着屋檐讲解着什么,女人举着手机认真拍摄。蓝天白云作背景,山峦静静环抱,那一刻,他们不只是游客,更像是在为家乡写下一封温柔的家书。</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站到那块标志石前合影,穿着随意,笑容自然。身后是熟悉的土楼,红灯笼依旧高挂,风吹过时,光影微动,像是时间在轻轻眨眼。我们不说什么,只觉得能站在这里,已是难得的缘分。</p> <p class="ql-block">一群游客在土楼前欢笑着合影,有人戴帽,有人背包,衣着各异却都洋溢着同样的喜悦。那笑容不加修饰,像是被这古老的建筑唤醒了心底的纯真。我悄悄退后几步,不想打扰这份热闹,却也被感染得嘴角上扬。</p> <p class="ql-block">转进一条小巷,石墙斑驳,红灯笼悬在空中,像一串串未落的晚霞。一位女士倚着墙微笑,手扶着那历经风雨的砖石,仿佛在与过去握手。对联贴在门边,字迹已有些褪色,却依然写着“福如东海长流水”。这巷子不宽,却装得下整个岁月的静好。</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巷道更窄,流水潺潺,绿植从石缝中探出头来。三位朋友并肩而立,笑得亲密无间。她们不说一句话,却让我读懂了旅行的意义——不是看多少风景,而是与谁同行。</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座祠堂,正中牌匾写着“兄第进魁”,香炉青烟袅袅,供品整齐摆放。墙上挂满书法与族谱,红“囍”字贴在门旁,灯笼静静垂下。这里没有导游的讲解,却比任何课堂都更让人肃然起敬。我轻步走过,生怕惊扰了祖先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延伸向深处,一位男子走在巷中,身影被阳光拉长。两侧是老墙与木门,红灯笼在风中轻晃。他走得不急,像在寻找什么,又像只是享受这份宁静。我忽然明白,有些路,走慢一点才更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士站在石墙前,戴着墨镜,手扶着墙。她不说话,只是静静站着,像在倾听墙里的故事。红灯笼、绿植、石板路,一切都恰到好处,仿佛这画面本就该存在,只是我们恰好路过。</p> <p class="ql-block">景区中央立着一个圆形宣传牌,写着“福建土楼永定 非遗戏献华诞”,两侧柱子刻着“土楼故里”“客家永定”。几个人坐在前面休息,笑声不断。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那行大字上,像是为这片土地做一次深情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10点到服务区休息。</p> <p class="ql-block">旗山服务区现代而整洁,深色屋顶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我们下车 stretch 身子,有人拍照,有人买水。天空湛蓝,白云悠悠,像是提醒我们:旅途虽长,但每一段都值得认真走过。</p> <p class="ql-block">12点45到饭店午餐。</p> <p class="ql-block">餐厅里圆桌摆满菜肴,窗外城市风景流动。我们围坐一起,筷子翻飞,笑声不断。一餐饭,不只是果腹,更是旅途中最温暖的停靠。</p> <p class="ql-block">北回归线。</p> <p class="ql-block">一座现代雕塑立于天地之间,两根石柱托起一个巨大球体,像在演绎地球的运转。石碑静立,游客纷纷驻足拍照。我仰头望着那球体,忽然觉得,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自己生命轨道上的小小星球,在时光中缓缓前行。</p> <p class="ql-block">途中经过南澳岛大桥,海风扑面,桥如长龙卧波。远处岛屿若隐若现,像是水墨画中的一笔留白。车行其上,心也跟着飞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2点45到了南澳岛拍照打卡。阳光正烈,海风清爽,我们站在观景台,把笑声留在了镜头里。</p> <p class="ql-block">旅途停驻南澳海岸,“I ♥ 南澳”的地标在阳光下耀眼,海风拂面,心旷神怡。灯塔守望碧海蓝天,铁锚铭刻“启航”,仿佛诉说着从古老土楼走向辽阔海洋的旅程终章。我们站在这里,回望几日足迹——从夯土墙到碧波海,从家族祠堂到无垠天际,这不仅是一场旅行,更是一次灵魂的跋涉。</p> <p class="ql-block">4点35到了潮州赤茶馆品茶看演出。茶香袅袅,潮剧悠扬,一盏工夫茶,喝出了岭南的慢与美。</p> <p class="ql-block">合演员合个影。他们妆容精致,笑意真诚,我们则满是敬意。这一刻,传统不再是书本上的字,而是眼前鲜活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6点05到了潮州古城景区。夜幕初垂,灯笼渐次亮起,古城如一幅缓缓铺展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小吃面。一碗热腾腾的面,汤浓味鲜,吃进嘴里,暖到心里。旅行到最后,最动人的,往往是最简单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晚8点灯光秀开始了。古城在光影中苏醒,故事在夜空中流淌。我们仰头望着,像孩子般惊喜。这一程,始于土楼,终于广济桥,明白了“过河拆桥”的原由。</p> <p class="ql-block">9点35到了下榻酒店休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