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点紫斑蝶

望远镜

<p class="ql-block">蓝点紫斑蝶(学名:*Euploea midamus*),又称白点紫斑蝶或拟幻紫斑蝶,是蛱蝶科斑蝶亚科紫斑蝶属的一种中大型蝴蝶,展翅可达80至95毫米。它的翅膀以深邃的黑褐色为底色,通体泛着一层如紫水晶般的蓝紫色光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披着星光的斗篷。翅膀腹面后缘排列着两列整齐的白色斑点,是其重要的识别特征。雄蝶前翅具有一道闪褐色的长条状性标,后缘微微外凸;而雌蝶后缘则向内凹入,形态略有差异。</p> <p class="ql-block">蓝点紫斑蝶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包括云南、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及台湾等地,也见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它们偏爱温暖湿润的丛林环境,常活跃于林缘、溪谷或开阔的林地,适宜生存温度为24℃±6℃。</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惊叹的是它们的迁徙习性。每年冬季来临前,北方种群会成群结队向南飞行,寻找温暖避风的山谷越冬。台湾的“紫蝶幽谷”、深圳马峦山、珠海荷包岛等地,都曾记录到数以万计的蓝点紫斑蝶集群越冬的壮观景象。2012年,深圳马峦山一次观测到约3万只聚集,堪称“斑蝶雨”奇观。</p> <p class="ql-block">这种迁徙行为不仅是为了避寒,更是一种生存智慧。它们在越冬地群聚栖息,双翅合拢,形似枯叶,巧妙地融入环境,躲避天敌。</p> <p class="ql-block">蓝点紫斑蝶的生存策略极为独特。幼虫以有毒的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为食,将植物中的毒素积累在体内,使自己变得“难吃”甚至有毒,从而有效防御鸟类等捕食者。成虫继承了这一化学防御机制,以警戒色和特殊气味警示敌人,是许多无毒蝴蝶模仿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雄蝶为了吸引雌蝶,会吸食藿香蓟、大尾摇等植物的汁液,从中提取化学物质,合成求偶时释放的芳香信息素。飞行时,它们还会从腹部伸出一对黄色的毛笔器(性标),随风散发香气,如同在空中书写爱的讯息。</p> <p class="ql-block">蓝点紫斑蝶常与幻紫斑蝶、青斑蝶等同域分布,是南方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传粉者与生物多样性指标。它们的存在,不仅为山林增添灵动之美,也提醒我们保护栖息地、维护生态廊道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1日拍照于大观湿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