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球鞋的故事

大帅(拒私聊)

<p class="ql-block">上一个世纪80年代,我工作不久,买了一双球鞋,到现在为止,算起来已有40年左右。除了鞋底有点磨损,颜色有点透色,其他的都一切完好。起初由于我工作的使然,这双鞋陪我到过许多工程建设工地,出征城南开发区、宁通一级公路工程备土、金通公路拓宽工程备土、新通掘线拓宽工程备土以及许多水利工程的疏浚等。转到行政工作后,我经常穿这双鞋,走田头、进学校、进工厂、访农户、进村组处理矛盾纠纷等等。退休后我还穿着这双鞋子下地劳动。</p><p class="ql-block">这双鞋早已不是当年货架上那般鲜亮的模样,鞋面泛着旧时光的灰白,鞋带泛黄,松松垮垮地系着,像一位老友懒得打理的发辫。它静静地躺在家里的地砖上,粉白相间的方格纹路映着午后的光,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我蹲下身,指尖轻轻抚过鞋底的纹路,那上面刻着的不只是泥土的印记,还有四十年来我走过的每一条田埂、每一寸工地、每一次调解纷争的脚步。</p><p class="ql-block">这一双球鞋真不简单,在买了这双鞋之后,我买过不下100双其他鞋子,有耐克、梦得娇、足力健、特步鞋、北京鞋等,都因损坏而被淘汰,只有这双球鞋完好无损,仍能使用。我不得不佩服,40年前,我国的制鞋业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这双鞋虽然普通,相信能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青睐。这双鞋虽然不是名牌,但是它实用。</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在想,现在的鞋越做越花哨,名字响亮,包装精美,穿一次就心疼,再穿几次便变形开胶。可这双老帆布鞋,从没让我失望过。它不讲究,不抱怨,泥里水里走,烈日下晒,雨天里踩,它都一声不吭地扛着。它不像一双鞋,倒像一位老伙计,陪我从青丝走到白发,从工地走到田头,从忙碌的公务走到如今的清闲日子。</p><p class="ql-block">退休后,我常穿着它下地。种菜、翻土、浇水,它依旧稳稳地贴在脚上,像年轻时一样可靠。邻居见了总笑:“你这鞋,比你还经老啊!”我笑着点头,心里却明白,不是鞋经老,是它承载的东西太重——那些年奔走的汗水,工地上的冰天雪地,拆迁工作的纠结,调解纠纷时的焦灼,看见工程落成时的欣慰,还有如今在泥土中重新找回的平静,全都沉淀在这一双鞋里了。</p><p class="ql-block">它早已超越了一双鞋的意义。它是一段岁月的见证,是我人生轨迹的无声记录。我不曾特意珍藏它,因为它一直“在服役”,仿佛只要还能穿,就还没到退场的时候。也许有一天,它真的不能再穿了,我会把它擦干净,放在书架上,不为炫耀,只为提醒自己:一个人走过的一生,未必需要多么辉煌的配饰,只要脚踏实地,哪怕是一双普通的鞋,也能走出不普通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