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秋韵

远山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景区,是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境内的旅游景区。景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千米,游览面积72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44平方千米。是国家级千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山,古称积翠山,因相传有九百九十九座山峰,遥望若青莲接天,故又称千朵莲花山,简称千山。千山最早形成于38亿年前,最高峰仙人台海拔708.5米。千山景区为山岳型景区,主要包括大佛景区、天上天景区、五佛顶景区、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 千山宗教历史文化深厚,释道同源,鼎盛时期有“五大禅林、九宫八观、十二茅庵”等大小寺观四十余座,目前对外开放24座。拥有世界最大的天成弥勒大佛和重达260.76吨的世界最大玉佛,千山寺庙音乐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山的第一个景点便是财神庙。这里供奉着各路财神,香火旺盛,是游客祈福求财的热门之地。拜一拜财神庙,祈求财运亨通,不仅是一种心理慰藉,也是一种文化体验。 无量观是千山庙宇中最大的一个,建筑之精美居千山之首。无量观坐落于交通便捷的北部景区,不仅景点众多、风光旖旎,更因其庙宇林立、各具匠心,被尊为千山道观之首。无量观是千山的道教建筑代表,以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吸引游客。 千山道教宫观始建于隋唐,兴盛于明清,有“九宫”、“八观”、“十三茅庵”之说,其中以“无量观”最为有名。据传,山中有天然古洞,名“古罗汉洞”。清康熙初年,龙门派第八代弟子郭守真的徒弟刘太琳、王太祥居此洞修炼并修建宫观,因洞无砖石土木构造,故称为“无梁之观”,后改称“无梁观”、“无量观”。 门前的葛公塔、八仙塔、聚仙台也是各具特色,相传八仙游历至此,降下云端,曾在此举棋对弈。 无量观山门一侧,峭壁之上的“可怜松”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虽然此树高不足一米,但据说此树以有400余年的树龄,此树异常顽强的生长在绝壁的缝隙当中,有风吹过便发出“沙 沙”的声音,更是摇摇欲坠,令人心生怜悯,对此辽阳县志也有记载。 无量观选址极富讲究,依山而建,顺势而起。整座道观坐落于千山北沟的幽谷之中,四周群山环抱,溪流潺潺,松柏苍翠,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这种天然的屏障不仅为修行者提供了绝佳的静修环境,也使得整个道观与自然融为一体。 进入无量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叠叠的台阶与古朴的建筑群。道观依山势而建,由低至高,错落有致。主要建筑包括山门、玉皇殿、老君殿、三官殿、观音殿、钟鼓楼等,每一座建筑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 作为道教全真派代表性建筑,无量观建筑完全按照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营造制势。首先,它受地势所限,没有采用中国古代宗教建筑以中轴线为对称的建筑特点,依山造势,只有小局部用中轴线;其次,无量观造型之小巧和秀美,与山体景色浑然一体,辉映成趣,如一幅立体山水画。 三官殿是在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由住持道士钟志秀募资兴建的,随着道院的持续扩展和道教的繁荣发展,无量观逐渐展现出其雄伟壮观的景象。《辽阳县志》中记载:“千山无量观是本地区最大的道院,拥有百余名道士,他们分工合作,负责观内外的各项事务,与农家生活颇为相似。” 三官殿在道光年间建立,标志道教在无量观的持续发展。 深秋里的千山,秋韵满满,满山的林木,色彩斑斓。 近处庙宇间的黄叶,黄的耀眼,展现着秋的热情。 西阁的历史可追溯至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那时,观音殿作为其最早的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随后,在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西阁进行了重修,并增建了罗汉洞。 西阁多次重建,增建了很多建筑,得到多位名人的支持。 西阁也是87版《红楼梦》踏雪寻梅的取景地,当年拍摄取景地很多,之所以选择在千山,与千山和《红楼梦》的深厚渊源分不开,与千山的美丽景色分不开,与鞍山培养出来的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分不开,因此剧组在选择取景地时候,将“宝玉乞红梅”“踏雪寻梅”两个重要的片段,选择在千山拍摄。 无量观的上方,是天上天景区,远望高处的振衣岗,山路旁的崖壁上,有些摩崖石刻。 往上走就是夹扁石了,秋天的游人很多,去往夹扁石排起了长队。由此,就没往上走。 出了无量观,有一条小路通向祖越寺,路上有来鹤亭,来鹤亭位于祖越寺前入口处,如引路使者,在清代时被称为接官亭。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王尔烈易名为来鹤亭,并题下《来鹤亭》一诗。来鹤亭为六角重檐尖式悬梁吊柱结构,红琉璃瓦,底盘为三级花岗岩石阶,上部雕梁画栋,绘有《红楼梦》、《西游记》中的故事和人物,亭周有四棵古松,遮天蔽日,掩映凉亭于树荫之中,俗称四松亭。 祖越寺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灵岩寺,明嘉靖年间毁于山洪,隆庆六年(1572年)重建后保留明代建筑风格,建筑面积394.9平方米。金代曾为皇家寺院,金世宗之母贞懿皇后在此出家静修,康熙帝题诗赞其景致。 寺院历经多次兴毁,现存七幢建筑包括释迦殿、韦驮殿及钟鼓楼等,寺内供奉泥塑、木雕佛像30余尊。主要景点有弥勒峰、正直松、玲珑塔及二十四景,其中弥勒峰刻有“独镇群岳”摩崖题刻,正直松树龄逾300年。 祖越寺建有建筑七幢:正殿(释迦殿),韦驮殿,阶下为东西配殿,配殿南有钟、鼓楼,呈东西对称。正殿东侧是胡仙堂和客室,殿堂内供奉有泥塑,木雕佛像等30余尊。寺门正对正殿释迦殿,门外是长达50米的一堵石墙。 清康熙皇帝曾题诗《祖越寺》:“青山横古寺,羽旆陟层巅。地僻茂堂小,桥危石径穿。夏条含嫩叶,春卉发遇妍。寂寞空林午,时间钟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