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强作品辑33〕小说《异国姻缘》第十回:博学情郎抨假话 德高淑女厌行风

在海一方

<p class="ql-block"><b>美篇昵称:在海一方</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8466841</b></p><p class="ql-block"><b>总策划:王华士</b></p><p class="ql-block"><b>创作:李庆强 李光晓</b></p><p class="ql-block"><b>图片:即梦AI生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十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博学情郎抨假话 德高淑女厌行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话说唐玉按其父亲吩咐,一会儿到诊所,对其二哥唐亮说道:“二哥,刚才爹爹与周成商议,诊所里增添中草药。周成精通中医药,他和我们兄妹三人办一个中西医结合诊所。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各人都能掌握中西医两法。这样不但对疾病的诊治方法多,而且能提高治愈率,对医者和病家都有好处。爹爹还说,中草药和中药橱等直接去县城办,并且叮嘱二哥,抓紧去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亮道:“以前,我曾于卫校学过中医药的理论知识。因卫校中的课程着重于西医,所以, 对中医药只是一知半解。你二哥欲打算对中医药深造一番,可是缺少中医老师辅导。恰巧中医老师送上门来了,真是千载难逢之好事。 既然如此,应当乐而为之。小妹你回去告诉爹爹,明天就办此事。”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玉听到其二哥唐亮所说这一番话,激动得眉飞色舞,说道:“好! 好!小妹马上回去禀告爹爹好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玉急走如飞,一刹那工夫便来到员外面前禀道:“爹爹,您老所嘱吩之事,女儿已与二哥一一说明了,二哥对办此事也很高兴,他说明天就去办理此事。”员外点头道:“好! 那你回去吧。”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玉辞别父亲,走到院中暗想:诊所现在不太忙,暂时有二哥一人即可,我何不去客舍周成处聊聊呢?经常与他接触,多学点中医药知识,岂不好吗?而且可以增加我们的感情嘛。想到这里,她径奔客舍而来。一进门见周成在看医书。 周成听到有人进门的脚步声,便抬头观看,起身道“怎么有工夫到此?" 唐玉道:“近期天热,呼吸道感染疾病不多,仅有些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和一些内科染病,诊所不太忙。我考虑你一人在这里寂寞,一则陪你聊天解闷,二则向你请教中医药知识。你们天朝大国中医药源远流长,名医荟萃,令人羡慕;而我们偏邦小小岛国望尘莫及,在医药卫生方面,主要应用西医西药。中医药虽有,但不发达,且不普遍。 我总觉得中医药有其擅长,大有可取之处,拜您为师行吗?”周成道: “我想学西医,还需拜您为师呢。”玉道:“这么说,那就互相学习好了。”周成笑道:“好!好!我们都省得缴学费了。”唐玉笑道:“学费能值几何? 你我何等情谊?何等关系呢?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结连理, 岂用动钱包?”说罢两人哈哈大笑。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成道:“笑为心声,发自心扉。这笑声非同寻常。我们觉得好象获得爱情之宝。因此,我们的笑是喜笑,欢笑、心中有一种甜蜜感。” 唐玉听了,脸红道:“周哥哥,关于中医诊断学的脉诊,人们都视为神乎其神。曾有人说,名中医单凭脉诊即能确诊百病。这种说法奴家觉得不真实, 您有否这样技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成听她如此说,面现不悦之色,问道:“小妹曾在卫校里读书, 中医老师是如何讲的?”唐玉道:“老师说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在四诊中凡强调重视其中某一诊的认识和说法都是错误的。不过,社会上不少人都有‘脉诊百病’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成一本正经道:“凡持有这种看法和说法的人都是愚味无知的表现,是上当受骗者。凡中医人员持有这种说法者,是极不诚实的表现。倘若是无知外行者尚可谅解, 如果是内行者,持有‘脉诊百病’的说法,岂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他们这样说,无非是为了骗取病人钱财。"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成接着又娓娓道来:“中医诊病是靠望闻问切四诊去搜集诊断信息的。 然后应用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采用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阴阳辨证、气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及配合五行学说等,加以分析归纳,方诊断出病名。既然单凭切脉便能得出百病之诊断,那么,古贤人为何要创立‘四诊’呢?岂不是画蛇添足吗?我国亘古及今却无历史记载单凭切脉能诊百病的奇人。切脉虽然有作用,但是,事实竟未达到世人传说那样神秘的境地。再说,切诊在四诊中尚未占首要地位呢。望诊为四诊之首,说明望诊在四诊中占重要位置。诚然,有部分病人,只要通过医者的眼睛,察看其神色形态,就能知道病结之所在,如肝胆疾病可致黄疸,心肺疾病可引起咳喘、紫绀等。然而多种疾病之诊断,皆须四诊合参,所以,单凭哪一诊去诊断疾病都是不可靠的。而且中医尚有‘舍症从脉’、‘舍脉从症’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望诊,历史上确有记载一名望诊之高手。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秦越人号扁鹊,曾给齐桓公诊病,仅通过望诊即诊出齐王病结之所在和预后之好坏。不过,据说扁鹊之眼睛有特异功能,即隔墙有观物之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闻诊,包括鼻闻和耳听。有些病有特殊气味,一闻便知是何病。如腋臭病人,不懂医者都能知晓。有些病人的咳嗽声语言声、 呼吸声,一听便知是何病。如百日咳,其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每次阵咳末了均带有高声调的吸气回声同时伴有发作时颜面紫绀、 鼻泪交流,呕吐粘液等症状。又如,支气管哮喘有哮鸣音。再如,急性喉炎者,咳嗽、音哑、咳嗽声音呈吠状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诊内容,包括病人所陈述之症状和医者所问之症状,还问病人发病诱因,发病时间、发病后治疗经过及用药效果等。古人为了问诊有顺序和避免问诊遗漏,特编有‘十问歌'。凡病人通过问诊, 医者大体能掌握其病灶之所在。如:病人呕泻,其病在胃肠即属消化系统;又如,咳嗽、咳痰、气喘,其病在肺经等,即属呼吸系统之疾病。 人体如同机器,只要说出症状特点,维修者就知其故障发生于何部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脉诊即切脉,主要内涵言及脉象。晋代王叔和之《脉经》论述脉象为二十四种。至明朝李时珍《濒湖脉学》在《脉经》基础上增添了长、短、牢三脉。后来李中梓在《濒湖脉学》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个疾脉,共计二十八脉。此外, 尚有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提到一十六种脉象,滑寿的《诊家枢要》 中言及三十种脉象,张璐的《医宗三昧》记载三十二种脉象,等等说法不一。后来,初学者多以李中梓二十八脉为准绳。其实,切脉对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八纲辨证’的作用较大。对‘脏腑辨证',主要依赖问诊因为内脏很多器官之病变很难引起脉搏之改变。”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成接着又道:“对于西医学我虽不太通,但对生理学、解剖学等书籍却看过。中医通常所说的切脉部位是于手腕部的称‘寸口脉’ 它是桡动脉搏动之处,上连于心脏,其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对一致的。心脏和脉管属于循环系统,起着供应全身组织器官血液作用。 而其它组织器官,除肺脏外,对心脏和脉管几乎无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妹对西医的理论娴熟。例如:胃癌病人将其胃手术切除,肠坏死将其部分切除,子宫肌瘤将其摘除等病,手术后能否引起脉搏异常呢?能否引起心血管功能改变呢?”唐玉道:“绝对不可能。”周成道:“既然如此, 那么可想而知,这些脏器之病变显然不会从脉搏上反应出来。只有心脏有病变,才能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因为脉通于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社会上一些人对切脉持有偏见,多与历代小说家、戏剧家经常宣扬切脉之灵有关。小说是文学作品,故事情节可以虚构,可以增强其感染力嘛,结果让一些人信以为真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玉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哥的话使小妹我茅塞顿开。”周成道:“有些内行者为单纯追求自己的经济效益,不讲实话,利用小说、戏剧描写,口吐谎言,歪曲了中医诊断学之真理,分明是医德不良,医风不正之表现。”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玉道:“常听老人说过‘穷人看病、富人还钱’。从药价上讲,虽然不公平但是从医德上来说还是好的。目前社会把钱财放在首位,谁还讲医德医风呢?对病人有仁义之心者,为数并不多。就以我们这里永兴医院为例,据群众反映,对医院搞建设,药品商向医院推销药品,人员安排等,有关领导都从自己个人利益出发。尤其是在卫技人员安排方面极不公平,不重视技能和业务水平,不论文凭之真假,有钱则上岗,无钱则靠边站。有个别乡村医生从未经过正规卫校训练,连内脏器官形态位置,功能都不晓,曾把阑尾的位置说成男左女右, 真乃天大之笑话。你说这样医疗素质者竟进人医疗卫生行业,难道这不是像南部先生的滥竽充数吗?而能胜任者却破拒之门外。邻村有个吴吉会的人,曾于卫校读书三年,按理可谓卫生行业的‘正规军’, 然而难于进入医疗卫生行列,其被迫改行去外地推销药品。虽然能赚到钱,但是,毕竞学非所用。久之,把原来辛辛苦苦学得的知识渐渐地忘却,岂不可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成道:“上级领导对有关用人方面有无监控措施?”唐玉道:“据说有监控机构,可是有谁肯认真执行到位呢?”周成道:“此话怎讲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玉道:“譬如业务考核,被测者只要缴足报考费,就多能过关。考场不严格,冒名顶替,抄袭等五花八门的弊症都有,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而混淆不清。或者临床医生不重点测试临床知识,而考卫生法规等,也无法看出业务水平之高低。 而且考核过关与否全在暗箱操作。因此,小医生掛着大招牌者比比皆是,屡见不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成继续问道:“这种风气固然不良,我们中国历代文明,暂无此风;以后能否染上此坏风,尚难定论。”唐玉道:“凡世人学好者难,学坏者易。如今不仅医风不正,而且社会风气也不良。如:儿子不养老,媳妇骂公婆,偷鸡摸狗,图财害命等时有发生。前三者, 政府视为疥癣之疾,不足为患,因此多缺乏法律惩罚。如何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只能期待政府制订新的章程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成道:“好啦,不要再议论那行风和社会风气正歪与否了。这不是你我力所能及之事,何必操心过多呢?只要你我自己的医风正派就好了。还是言归正传吧, 不知诊所中医药何时开业?”唐玉道:“指日可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问究竞待到何时,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