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中的泉城---济南

西窗呓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秋风中的泉城---济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摄影:西窗呓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婉约,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很喜欢。济南人又借了李清照的光,不论男女老少,只要开口,便都会吟咏几句易安的词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在趵突泉欣赏菊花,与一老者擦身而过,耳边分明听到他边走边在轻吟着李清照《一剪梅》中的词句。是喜爱还是因有感而借此抒发一下自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城济南,秋高气爽,却温润如春,依旧柳暗水清。济南人不温不燥,看上去心态平和。其实,祖上亦是齐鲁土生土长之人,不过是早年奶奶辈上为生活所迫,带着父辈闯了关东,因而骨子里仍然秉承着一些山东人犟倔的性格。回归祖籍,寻根探源,早已是多年夙愿,却终未成行。这次与友结伴自驾游来到泉城,虽离祖籍故地尚远,权当一次探路罢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行人等,曲阜小憩后,便直奔济南,于茶叶市场附近一家旅馆安顿,只等天明后去大明湖、趵突泉一游,再体验一下齐鲁大地悠远的文化古朴的民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次日,一行先行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大明湖畔,当来到售票口掏出银子和身份证购买门票时,让我着实感动了一下子。本以为六十岁以上的游人会享受半价的优待,却没想到售票的姑娘看了身份证便说六十以上不用购票,凭身份证就可进园。旅游景点没少去过,但凡都是利益至上,甚至于在本溪的老边沟,去年一游竟然打了九五折算是优惠。大明湖,一个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竟然六十岁以上的游人无须购票,感慨颇深。原来济南的三大旅游景区,都是如此,真得感谢济南政府亲民的人性化的举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进得“泉城明珠”大明湖园内,秋色中万木依旧青葱,万柳依旧婀娜,晨鸟啾啾。大明湖水,秋波微荡,野鸭子在水中尽情嬉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雨荷厅前的荷花池里,花已凋零,独剩一塘残叶,谁会在这里想起那个夏雨荷?湖边却是乐曲声声悠扬入耳,一群老年人在神情专注的吹着葫芦丝。相隔不远处,更是一群老年人在晨练,挥刀的舞剑的跳绳的踢毽的。虽然爱好不尽相同,却都在珍惜着生命,热爱着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明湖南岸的“江北第一楼”——超然楼,倒映湖中,虽说是新近重建,却也壮观,与游弋湖心的画船相映成趣。园中园铁公祠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铁公祠旁的小沧浪,典型的苏州风韵的小园林,布局奇巧新雅,境界超凡脱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人漫步江南风格的拱桥上,一幅秀美的江南园林画卷便进入眼帘,于是便收进小情人的眼中。大明湖,以其撼人心弦的美景闻名四海。据说大明湖“蛇不见,蛙不鸣,久雨不涨,久旱不涸”,并千百年来,成为流传甚广的大明湖“四大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济南,不能不去逛逛闻名国内外的老街“芙蓉街”。游了半个大明湖,便离开公园,奔向老街而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明湖南有一条不宽的小马路,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曲水亭街,街右边是一条小水渠,几座秀美的小拱桥横跨渠上。左边一湾湖水,水并不是很清澈,但水平如镜,湖水倒映着湖边的垂柳和那一排排老式房屋,显得静谧优雅,又如一幅画,很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过这条小街不远处,左拐便进入了一条老巷子----东花墙子街,顺这小巷前行,便都是有百十年历史的老宅子。前行不远,一座庙宇----文庙,庙门上一条横幅“沈承俊先生书李清照词选展”。泉城,真是到处可见李清照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庙,芙蓉街的北端,由此便进入芙蓉街,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小胡同,一条繁华中透着沧桑,热闹里潜藏幽静的老街。它是济南的一张名片,古朴与现代交融,在匆匆忙忙的现代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它敦厚的文化、淳朴的民风。胡同两边,大都是有着百多年历史的老式民宅,现在都是生意家的店铺。老街上最为有名的便是济南特色小吃名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冲着芙蓉街的小吃而来。当然也有我们这些来“打猎”的摄影爱好者,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高鼻蓝眼的外国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了这不足一里长的老街,刹时间觉得这眼神不够用了,东瞧西望的收不了神,看着那一幢幢飞檐走兽、透着古朴民风的雕花老宅子,觉得比起那些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更能让人对中华民族古老独特的建筑文化,心生一种亲切感,它的底蕴是那样的丰富深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吃街的名吃比比皆是,虽然正是近午时分,而这些做小吃生意的济南人却是不温不火不急不燥,不像一些地方的摊贩,为了招揽生意声嘶力竭的喝五吆六,由此可见山东人的倔犟中潜藏的文明底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芙蓉街,老街、老房子都是景观,而深藏在那些老宅院子里的名泉,更是美景。一进芙蓉街,便可看到钉在街墙面上的指示牌,上面详尽标明了隐藏于芙蓉街的那些名泉所在的宅院位置。然而,由于只顾浏览那些老宅深院和满街的特色小吃,不知不觉中却走到了芙蓉街的尽头,忘记了去看一眼传说中美丽的芙蓉泉等,真有些遗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街美,老街美到什么程度?“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此是清代诗人董芸对济南府最繁华之地的赞颂。老街的尽头,一座牌坊,上书“芙蓉街”三个大字,算是芙蓉街的招牌吧,在此留影后,便和朋友急匆匆奔向济南名泉之首的趵突泉,我们济南之行的最后一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不是周末,但公园内游人依然不少。进入趵突泉的第一印象,便是觉得似曾相识,那清碧的水,那水中嬉戏的游鱼,那楼台,那小桥,那葱郁的树木,一派江南园林风韵。趵突泉公园,一个布局紧凑缜密的水的世界泉的世界。趵突泉附近,还散布着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趵突泉泉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趵突泉则是公园内的主景,一方30米长20米宽的泉池中,趵突泉清澈的泉水分三股涌出。泉的四周环以扶栏,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景,游人纷纷在此拍照留影。池边观澜亭的一副对联,“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天雷”,生动地描绘了趵突泉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趵突泉旁边还有著名的漱玉泉和奇特的金线泉。据说漱玉泉与李清照有关,传说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边,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泉北是为纪念李清照而修建的“李清照纪念堂”。然而,心中不解的是,李清照何以多年久居此地,读罢她的词集,却不晓得她的哪一首词是用来赞美趵突泉或是什么泉的,难道真的是“久居兰室不闻其香”,觉不出那些泉的美来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看那,一池泉水中,隐隐可见的水面上那条漂移的“水线”,把一池碧水分割的“泾渭分明”,让人看了总觉得应该问一个为什么。趵突泉,一园泉水难观尽,只待此生二度来。再往公园深处走,竟然是一年一度的济南菊花展在这儿举办,便吸引了朋友们的眼球。于是一顿狂拍,泉未观够,花未拍够,却不得不上了小微,踏上归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济南,我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