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故事汇 二、毛泽东运筹帷幄 气吞山河(下)作者杨振

科技老人

<p class="ql-block">4.不能炫耀的发展史</p><p class="ql-block"> 美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发展史,从来不曾炫耀。1776年,建立在印第安人鲜血与生命之上的美国,经历了资产积累、民主重建、领土扩张、国家重建、工业革命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实力大增。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触犯它的一根毫毛。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多是在它的本土之外进行的。长期安宁的美国本土,工业、农业、军事、科技等迅速发展,奠定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霸主的地位,尤其是它从世界上招揽了许多优秀的科技人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后来的总统里根倒是说过这样的一句实话:“我们美国是一个由外来移民组成的国家。我们的国力源于自己的移民传统和我们欢迎的异乡侨客。这一点为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及。”</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美国是如何发展原子弹的。要钱有钱,要技术有人才,要物资啥也不缺。</p><p class="ql-block"> 1942年6月,美军开始秘密地实施“曼哈顿”研制原子弹计划。当时西方国家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差不多都来了,加上数十万有关人员的协助,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而后,急急忙忙再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赏罚给了在世界大战中仍然负隅顽抗的日本帝国。</p><p class="ql-block"> 美国依仗原子弹,在世界上耀武扬威,横行霸道,张口闭口“扔原子弹”。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有人恐吓过解放军;在抗美援朝中,美国有人叫嚣过志愿军,甚至将原子弹运到了朝鲜海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启动“原子能事业”</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不愧为伟大的领袖,善于学习知识多,善于实践经验多,善于动脑灵感多。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打败了国民党反动分子,解放了全中国;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接连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对付美国的核讹诈,发展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同样讲究战略战术。</p><p class="ql-block"> 中国要搞原子弹,第一要素是科学人才。看到不少懂科学有特长的爱国留学生陆续归来,令毛泽东非常欣慰,有名气的科学家归国,他总要亲自接见。在百废待兴的繁忙中,1950年5月19日,毛泽东亲自批准,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推举钱三强任所长。在钱三强的邀请带动下,核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物理学家朱光亚,材料科学家吴自良,核武器科学家陈能宽,导弹学家钱学森,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等人,先后从美、英、法、德等国陆续回国,来到原子能所。钱三强根据科学家们的专长、成就和学术见解,在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对全国统一的科学研究机构提出了调整建设方案。这个研究所逐年发展壮大,并且几次更名。</p><p class="ql-block"> 中国要搞原子弹,第二要素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最关键的是要有核材料“铀”。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保密程度极高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会上,周恩来特意邀请了钱三强和李四光两位科学家到场,作了关于原子弹的讲座。首先是钱三强讲述了有关原子弹的知识。钱三强在法国学习过原子弹课程,搞过科学实验,见过世面。他用极其浅显的语言说明了原子弹的原理、开发原子能在军事、国防上的用途,还有和平利用原子能的设想、前景。接下来,地质学家李四光从一个橡胶制作的箱子里掏出一块光彩奕奕的矿石。地质部党组书记刘杰介绍说:“这就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铀矿石’,是李四光他们在广西发现采集的。”</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问刘杰:“你怎么证明它是铀矿石呢?”刘杰用李四光由外国买来的仪器对矿样进行了演示,毛主席和周总理听到放射性矿石在仪器中发出“嘎嘎”的声音,都高兴地笑了。</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问刘杰:“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刘杰回答:“据专家们初步考察,我国南方包括广东、湖南、江西等地,有可能找到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点头赞许说:“原子弹这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p><p class="ql-block"> 这天,毛泽东十分高兴,请参加会议的人吃饭,特地要了六个菜,平时滴酒不沾的他,特意斟了一杯葡萄酒,举杯说道:“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大家共同干杯!”</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新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计划正式启动,代号02。后来,这一天被定为中国核能发展的起始日期。当时,为了保密,把研制原子弹称为“原子能事业”。按照顺序,后来在罗布泊建设的核试验基地排序21,青海金银滩建设的核武器基地代号为“221”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6.高瞻远瞩 全盘谋划</p><p class="ql-block"> 为了搞好中国的核事业,毛泽东高瞻远瞩,全盘谋划,明确分工。先从高级领导层开始部署,确定分管军事的聂荣臻元帅,分管经济的副总理陈云,分管工业的薄一波组成三人小组(称为“三元老”),全面负责指导原子能工业的筹建工作。</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明确了具体的部门、职能和归属,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称二机部),具体领导全国的核工业发展建设和核武器制造。</p><p class="ql-block"> 再接着,在二机部下设立了一个核武器局,对外称九局,大批拥有世界尖端科学知识的高级人才都汇集到了这里。</p><p class="ql-block">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气吞山河指方向,济济人才干劲冲天筑骄傲。一项有远见、有胆识的战略防御决定,一场研制核弹的大会战在中国边酝酿、边策划、边准备、边部署,边实践,开始了攻坚行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