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经验】三餐四季里的养生智慧

冬虫

<p class="ql-block">作者:冬虫</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08838229</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导读: 养生并非遥不可及的玄学,它就藏在柴米油盐、一粥一饭之间。我的健康秘诀,便是这用心经营的三餐四季。</p><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而我认为,“食以养为本”。数十年的生活让我深信,一日三餐,顺应四季,便是最朴素也最长久的养生之道。</p> <p class="ql-block">春之鲜:疏泄升发的季节,春季食谱。中医以为,春季养生,养肝为主,饮食也应以养肝健脾为原则。适宜春天吃的食物主要包括蜂蜜、大枣、山药、云苓、薏米、木棉花、菊花灯、桑葚、乌梅、山楂等。春天,万物复苏,人体的阳气也在升发。我家的餐桌上,总少不了春韭、香椿、菠菜等时令春菜。一道“春韭炒鸡蛋”,不仅鲜香开胃,更能助阳升发,疏泄一冬的积热。春季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多用辛甘之味,像一锅荠菜豆腐羹,便能清肝明目,让身体与自然一同焕发生机。</p> <p class="ql-block">夏之淡:清心解暑的艺术炎热的夏季,万物生长最为旺盛,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也达到了一年中的顶点,大量的营养物质与能量被消耗。此时通过进补补充机体损耗营养,供给机体正常需要,对于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民间素有一些不错的食补方法,如伏天喝羊肉汤补养气血虚弱,吃鳝鱼补虚损、除风湿,喝龙筵虫草瘦肉养生汤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还可以降血降压,消炎利水。夏季选择正确的进补方式,可以起到强身健体、安然度夏的作用。炎炎夏日,最忌肥甘厚味。我的夏日养生法宝,是一碗绿豆薏米粥。绿豆清热解毒,薏米利水渗湿,午后小憩后喝上一碗晾至温凉的粥,顿觉神清气爽。夏季出汗多,易伤津液,我会常备冬瓜汤,或清炒苦瓜。所谓“夏日吃瓜,中药不用抓”,这些清淡的食材,正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好的解暑良方。</p> <p class="ql-block">秋之润:滋阴防燥的智慧秋天,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因此,稍加滋补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在冬季易患慢性心肺疾病者,更宜在秋天打好营养基础,以增强体内应变能力,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服食具有健补脾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风一起,我便开始着手“润燥”。银耳、百合、梨、莲藕成了餐桌上的主角。每周必喝的“百合银耳雪梨羹”,能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口干、皮肤瘙痒。秋季也是贴“秋膘”之时,但我不追求大鱼大肉,而是选择用山药炖排骨,或用花生、杏仁煲汤,在滋阴润肺的同时,温和地补充能量,为寒冬做好准备。</p> <p class="ql-block">冬之温:补肾藏精的哲学。冬季食谱,冬季气候严寒,自然界的动植物均处于收藏蛰伏的状态。人也同样顺应着自然界的变化,进入冬藏季节,正象中医古籍《内经》所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又说:“冬三月者为封藏。“也就是说,一到冬三月,正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这时人的皮肤肌腠比较致密,汗出较少,摄人的营养物质也容易贮藏起来,况且在冬令季节里,人的食欲也比较旺盛,所以这时进补正是最好的时节,冬至以后尤为相宜。</p><p class="ql-block">冬日严寒,饮食重在“温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萝卜汤,既能驱散寒气,又能补肾益气。我会在汤里加入几片当归和几粒枸杞,增强补血养肝的功效。黑米、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物也常出现在我的冬季食谱中,传统养生讲究“黑色入肾”,这些食物有助于固护肾精,积蓄来年春天生发的能量。</p> <p class="ql-block">回忆过去,我曾因忙于工作而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自从开始用心经营这三餐四季,不仅老毛病得以改善,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我悟出的道理是:养生,不是刻意的进补,而是与自然节律同步的生活。用心挑选每一份食材,耐心烹制每一餐饭,既是对身体的滋养,也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p><p class="ql-block">三餐四科学饮食,科学养生,首先要从养心开始,就是人们常说随遇而安,放松身心,保持平静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认认真真做人,明明白白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三餐四季养生王道。</p>